【食品情报】双塔食品一季度净利增长超5成,加速布局“人造肉”

【今日食品行业动态】

☆周黑鸭2019年净利4.07亿元同比大降24.6% 将加快推进特许经营模式

☆新希望去年净利润超50亿增近2倍 拟定增40亿扩大生猪养殖

☆新希望股价创新高背后:融资40亿养猪是不是好时机?

☆双塔食品一季度净利增长超5成,加速布局“人造肉”项目

☆海天味业:高增长下存隐忧

【业绩报道】

周黑鸭2019年净利4.07亿元同比大降24.6% 将加快推进特许经营模式

3月31日,周黑鸭(HK:01458)公布2019年未经审核业绩,公司全年实现营收31.86亿元,上年为32.12亿元,同比减少0.8%;实现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4.07亿元,上年为5.40亿元,同比减少24.6%。

分产品来看,鸭及鸭副产品仍是周黑鸭主要产品,报告期内实现营收27.57亿元,占公司总营收86.5%,相较上年28.04亿元营收、87.3%营收占比均略有下降。鸭及鸭副产品之外的其他产品共实现营收4.29亿元,上年同期为4.08亿元,营收及其占比均有提升。

渠道方面,虽然周黑鸭在2019年开放了加盟模式,但效果仍未显现。业绩公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自营门店实现营收27.41亿元,占总收入的86.0%;上年自营门店营收为27.76亿元,营收占比为86.5%,同比均有所下降。网上渠道、分销商及其他渠道分别实现营收3.57亿元、0.65亿元和0.24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11.2%、2.1%和0.7%。

产能方面,周黑鸭表示,集团基于市场需求和门店布局的节奏持续拓展新产能,于2019年投产广东省东莞新生产中心。此外,集团继续优化生产安排,以增加产能及效率,根据集团长期发展战略,布局全国五大区工厂建设。集团目前在华北、华中及华南已设有三个高度自动化的生产中心,并在华东及华西规划建设两个新的生产中心。各生产中心的产能可以灵活调配,以应对区域市场风险。

财务方面,截至2019年12月31日,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由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3.08亿元增加至约7.57亿元;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由上年同期的0.51亿元增至0.61亿元;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由上年同期4.99亿元增至7.49亿元。截至2019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存款为12.37亿元,包括无限制现金及银行结余约1.90亿元及定期存款约10.47亿元。

关于特许经营模式,周黑鸭在公告中表示,2019年下半年,集团以坚守品质为前提,在现有直营模式基础上,逐步开放特许经营。将商业模式升级为“直营+特许经营”的复合模式,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满足全国扩张的需求。截至2019年底,集团已经在4个城市签约3家特许经营商,其中5家店已投入运营。本年度,集团将按照既定计划,加快推进特许经营业务的拓展。

周黑鸭同时表示,集团的特许经营遵从稳健开拓、确保质量、共同创造价值的发展原则。除借鉴国际领先餐饮连锁企业的成功经验,严格甄选优质伙伴外,集团亦会对特许经营商进行全方位培训,搭建完善的管理和评估机制。特许经营门店整体运营将严格按照周黑鸭标准执行,由集团统一供应产品、输出门店标准化运营管理经验。同时集团将充分利用特许经营方的本地资源与周黑鸭的品牌势能及零售经验,实现优势互补,着力加强门店网络布局,全方位推动新市场的拓展以及老市场的渗透。【来源:中国网财经】

新希望去年净利润超50亿增近2倍 拟定增40亿扩大生猪养殖

3月31日晚,新希望发布了2019年年报。2019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0.51亿元,同比增长18.80%;实现净利润50.42亿元,同比增长195.78%。与此同时,新希望发布了2020年度定增预案,公司拟向控股股东新希望集团及南方希望发行股份募集不超过40亿元资金,资金主要用于扩大生猪养殖以及补充流动性。

值得一提的是,新希望在年报中还对今年的猪肉价格走势进行了预测。

新希望表示,2020年禽肉供应端呈逐渐恢复状态,但2020年猪肉供应将更加紧张。基于此,公司预计2020年生猪价格继续高位盘整,甚至有继续上涨突破前期高点的可能,禽肉价格或将获得一定的支撑。不过,新希望也指出,由于供应增加,市场供需博弈也将更为激烈,这些都会对公司的利润波动产生阶段性影响。

在发布年报的同时,新希望还披露了2020年度定增预案。公司拟向新希望集团及南方希望发行不超过1.76亿股(含本数)股份。其中,新希望集团、南方希望拟分别认购不超过7919.05万股(含本数)、9678.84万股(含本数)。南方希望为新希望集团下属企业。

此次发行价格为22.73元/股,新希望计划通过此次定增募集不超过40亿元资金。募资净额中32亿元将投资于生猪养殖项目,剩余部分将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具体来看,新希望拟使用募资投建的生猪养殖项目合计有14个,包括“朔州年出栏7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兰州新区西岔镇新建年出栏70万头生猪项目”等。

对于此次定增,新希望认为,募投项目主要围绕生猪养殖业务展开,是公司加快实现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布局的重要举措。募投项目的实施推进,一方面,能够提升公司生猪养殖板块业务的经营规模和盈利水平,加强公司农牧产业一体化布局下对上游饲料业务、下游屠宰与食品业务的协同效应,从而提升公司整体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公司可以快速提升生猪产能,推动我国生猪产能恢复。

【公司聚焦】

新希望股价创新高背后:融资40亿养猪是不是好时机?

低价回购,趁行业景气高位融资扩张,刘永好管理团队的资本运作引人关注。有些蓝筹股总喜欢在市场低迷时期作出并购扩张的决定,比如美的集团(000333.SZ)2013年整体上市,2018年底提出换股增发并购小天鹅;中信证券(600030.SH)在2013年并购里昂证券,2018年底开始并购广州证券运作。不过,新希望(000876.SZ)创始人刘永好,却并不这样。

4月1日,新希望在猪肉价格市场高位运行之际抛出融资40亿元的方案,而新希望整体上市则是在猪肉价格同样高企的2011年。新希望也公布了一份利润增速近两倍的年报,股价继续创出新高,并且抛出了40亿元的增发方案,全面加强养猪业务。

2011年全面重组完成整体上市,2018年和2019年趁着股价低迷,以均价8元完成回购超过1%股份后,新希望股价开启了暴涨历程。截至4月1日收盘,该股上涨1.78%,报收31.99元。而2019年下半年,高管和主要股东大手笔减持之后,这一次公司又抛出了增发方案;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引发市场的高度关注。

对比2011年的重组整体上市,以及这次2020年的增发融资,新希望都是在猪肉价格景气周期高点的时候,进行类似的资本运作。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月和2月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分别为4.9%和4.9%,2020年1月和2月分别为5.4%和5.2%,猪肉等价格上涨的食品因素是其中的关键。

新希望也对猪周期价格波动作出了一定的风险提示,“2020年禽肉供应端呈逐渐恢复状态,但2020年猪肉供应将更加紧缺,预计2020年生猪价格继续高位盘整甚至有继续上涨突破前期高点的可能,禽肉价格或将获得一定的支撑,但同时由于供应增加,市场供需博弈也将更为激烈,这些都会阶段性对公司的利润波动产生影响。”

不过,也有不少宏观分析师对未来消费物价走势作出了“年内高点已过”的判断。

浙商证券宏观分析师李超表示,预计3月CPI同比增长4.5%、PPI同比增长1.1%。新冠病毒疫情扰动通胀预期,但不改变对于通胀趋势的基本判断,CPI年内高点大概率已过。食品端的上行冲击将逐渐消退,未来主要关注疫情影响居民消费,继而影响服务类价格。因为油价下跌、工业品价格趋弱,PPI环比在未来2-3个月时间内,较大概率维持负增长。

对于产品价格可能的波动,新希望也陈述了对潜在产品价格下降的风险应对措施:“在排除掉偶发性疫情的影响之外,畜、禽价格波动主要取决于养殖供给量的周期性增减。因此畜、禽价格下行的过程本身也是行业里优胜劣汰、部分参与者退出的过程。在这种背景下,公司只要做好自身的养殖效率提升,使自己的养殖成本低于竞争对手,那么在价格下行过程中就能相比竞争对手仍能获得更多收益,或者经受更少亏损。当部分参与者退出,总供给量下降,价格重新上行的时候,公司就可能获得比之前更大的市场份额与更高的回报。”

双塔食品一季度净利增长超5成,加速布局“人造肉”项目

4月1日晚,烟台双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双塔食品”)发布业绩预告称,今年第一季度,公司净利为5575.47 万元—7062.26万元,同比增长50%- 90%。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双塔食品已将植物蛋白肉列为公司发展战略规划,计划募集21.5亿元布局植物蛋白项目。

公开资料显示,双塔食品主营业务为龙口粉丝、豌豆蛋白、食用菌等生产销售。作为“人造肉”概念股代表企业,双塔食品已将植物蛋白肉列为公司发展战略规划之一,素肉饼、素肉牛排等产品已开始着手研发。

有机构预测,10年内,全球人造肉市场规模将达到1400亿美元,占肉类市场份额的10%;到2040年,人造植物肉将占肉类市场份额的25%。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王守伟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植物蛋白肉主要加工技术在国内外已日趋成熟,多家公司在中国已开发出以植物蛋白为原料的植物蛋白肉制品,市场增长非常迅猛。“人造肉具有极大的商业化潜力,加大科技投入是行业未来发力的重要方向。”

或受此影响,双塔食品今年将植物蛋白肉列为公司发展战略规划之一。在植物蛋白的布局规划上,今年2月,双塔食品全资子公司招远君邦商贸有限公司与美国知名“人造肉”上市公司Beyond Meat签署了豌豆蛋白销售合同,首批豌豆蛋白采购量约285吨。今年3月,双塔食品披露了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计划募集资金不超过21.5亿元,用于白蛋白提取、豌豆功能低聚糖提取及精加工等“人造肉”项目。

【食品情报】双塔食品一季度净利增长超5成,加速布局“人造肉”

海天味业:高增长下存隐忧

3月26日,备受市场关注的海天味业发布了年报,并给出了上市以来最高的分红方案,其股价应声上涨。

2019年海天味业继续保持高增长,当期实现营收198亿元,同比增长16.22%;实现净利润53.53亿元,同比增长22.64%。同时,海天味业拟每10股送2股派10.80元,在最近几年的分红方案中,此次是海天味业首次进行高送转。

不过,在海天味业给股东带来巨额回报的同时,公司也暗藏隐忧。受疫情影响,2020年1-2月份国内餐饮业收入下降近5成,虽然海天味业已积极复工,但最重要的销售渠道餐饮业的需求恢复却仍需时日。

然而今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餐饮业的影响颇为深远,数据显示,2020年1-2月份,餐饮业收入同比下降了43%。餐饮企业今年来已先后遭遇年夜饭被大量取消、门店歇业等不利情况。虽然部分餐饮企业开发了外卖业务,以对抗了疫情产生的不利影响,但时至今日,餐饮业的需求恢复仍不尽如人意,所谓的“报复性”消费也未到来。各地也在研究如何恢复消费,同时鼓励企事业单位人员外出就餐。

生产调味品的海天味业向来注重餐饮渠道的布局,餐饮渠道销量在海天味业收入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华金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在海天味业各渠道中,其中60%为餐饮渠道,家庭渠道仅有25%,剩下15%是流通渠道。其旗下的蚝油产品更是通过餐饮渠道的教育才得以逐渐渗透到普通消费端,而2019年蚝油为海天味业提供了近20%的收入。

其实,以酱油闻名的海天味业,不仅仅是生产销售酱油的公司。蚝油、调味酱等调味品在海天味业营收中也占据重要地位。2019年非酱油产品的收入在海天味业当期总营收中占比接近40%,其中蚝油贡献了海天味业的主要增长。最近几年来,海天味业蚝油的收入增长率均在20%以上,2017年蚝油收入增长率更是超过50%,而为海天味业贡献主要收入的酱油产品,最近几年来其收入增长率均低于公司的综合增长率。

在海天味业做大做强酱油、蚝油等调味品业务的同时,2020年以来海天味业还在频繁投资子公司,拟进一步扩充产品线。仅2020年几个月以来,海天味业已花费了近2亿元用于设立子公司或收购其他公司,先后设立了广东海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暂定名)、佛山市海天(南宁)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等子公司,并通过子公司收购了合肥燕庄食用油有限责任公司67%的股权。值得注意的是,海天味业2020年以来投资的次数是此前数年对外投资次数的和,2今年年海天味业貌似急切寻找新的增长点。

其实市场也对海天味业的增长产生了担忧,与2018年相比,2019年持有海天味业股份的基金家数减少了62%,基金持仓股数也减少了46%。不过,作为调味品行业龙头,海天味业在酱油与蚝油市场已无能撼动其市场地位的竞争对手,受疫情影响,海天味业的短期增长或会出现波动,但仍难影响到海天味业的盈利能力,海天味业依旧是优质的现金奶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