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運動中海洋和陸地會互換,那麼轉化時兩個地方的生物怎麼辦?

幽幽雲中君


小範圍、短時間的地質事件不會對生命的演化產生影響。比如傳說中的“亞特蘭蒂斯”沉沒,比如海底地震讓海中“突然冒出來一個島”。

真正對生物演化造成影響的是那些大範圍(波及整塊大陸)、長時間(持續數千萬年)的地質運動現象,比如特提斯海的收縮和聯合古陸的分裂。

圖:地球陸地變遷史。

地質與氣候演變下的生物命運。

3.5億年前,泥盆紀,陸地上還沒有脊椎動物,這是屬於魚類的時代。勞亞、岡瓦納兩個超級大陸正在以每年幾釐米的速度靠近,它們中間的特提斯海被逐漸壓縮,同時越來越淺。

特提斯海是遠古海洋魚類的天堂,它的變化使很多種淺海魚類面臨越來越大的生存壓力——大洋被新生陸地阻隔成了內海;海床升高露出水面成了灘塗;大量出現的潮間帶中高溫而缺氧,使食物日益匱乏;物種間的生存資源競爭越來越激烈。

圖:泥盆紀的淺海。

於是一些肉鰭魚類被迫在壓力下改變自己。它們開始嘗試登上陸地,捕食那裡的甲殼類和小型節肢動物。不能用尾鰭游泳,就用胸鰭和腹鰭支撐身體在灘塗上爬行;不能用鰓呼吸,就反覆將空氣“吞”入食道中一個富含毛細血管的小囊。最終,它們的胸鰭和腹鰭演化成了四肢,這個小囊則演化成了肺,兩棲動物就這麼出現了。

圖:魚類的登陸壯舉。

那陸地沉入海洋後,會對當地生物造成什麼影響呢?

因為這種地質變化的速度非常緩慢,而生物(包括植物)又是會遷移的,所以陸地沉入海底是不可能讓鹿變成鯨、讓樹變成海帶的。

但大陸下沉(或海平面上升)也確實會通過隔離作用對生物演化造成影響。比如被孤立的澳洲和南北美洲大陸,就都擁有自己獨立而又奇特的生物系統。

圖:地理隔絕對生物演化的影響。

在孤懸的澳洲,陡降的競爭壓力使哺乳動物缺少演化的動力,從而保留了很多非常原始的特徵。比如早產加育兒袋,比如奇怪的口器,甚至卵生的繁殖方式。

而在4000萬年前的南美洲,封閉的環境斷絕了物種交流的可能(巴拿馬地峽還在水底下),因為沒大型食肉哺乳動物,恐龍的直系後代——鳥類便在這裡狠狠地浪了一把。一種叫恐鶴的鳥類演化出了三米高的體形、把翅膀又改回了鋒利的鉤爪、在腳爪上發育出健壯的利刃般的中趾,成了這片大陸的頂級獵食者。閉眼想象一下:如果把電影《侏羅紀公園1》中的迅猛龍粘上羽毛,換個鷹鉤鳥嘴,嗯,大約就是恐鶴的形象了。

圖:少年陰影……

至於問題描述中的“來回進化”,這是不可能的,起碼我不知道😂

如有謬誤,煩請指正。歡迎喜歡科學的朋友們關注:純野生科學家。專業化繁為簡,每天分享通俗易懂的科學小知識。


純野生科學家


大多數情況下,生物會因為不能適應劇烈的環境變化而死掉。3億年前青藏高原還是一片海洋,隨著地表的隆起,很多生物死亡最終形成化石,就連珠峰頂也存在著生物化石。

生物適應環境需要過程,通常需要經歷較為漫長的歷史時期,生物種群承受環境變化的選擇,其中對新產生的環境具備適應力(相應基因)的個體更容易存活,從而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變化,生物種群數量會先下降,然後因重新適應而再次增長。先因為生物的變異具有多樣性的基因,然後才是環境的選擇作用。如果環境選擇壓力大一些(環境變化更快)生物的演化顯得更迅速一些,如果環境壓力小,生物的演化就慢一些。好在地質演化和生物演化一樣,都是相對很緩慢的過程,而海洋中生物的種類十分多樣,也許會有一些生物在地質變動的歷史時期中逐漸適應了陸地生存,但這種情況的可能性也是比較小的。

目前的研究認為陸地脊椎動物都是由同一種肉鰭魚類進化而來,是生物從海洋到陸地的演化歷程,但是哺乳動物中也有鯨魚,從陸地又重新回到了海洋。肉鰭魚類的一些類型能在海岸上緩慢爬行和短暫生存,捕食交配等需求使它們更多地爬上岸,最後適應了陸地環境演化為現今陸地上的各種脊椎動物;而鯨魚原本是一種陸地生物,由於在海邊活動覓食,慢慢地又適應了海洋環境,四肢演化為鰭,又因為海域環境的不同,輻射演化使得這種動物演化出鯨、豚等海洋哺乳動物。然而這種演化過程並不是發生在地質變動中,而是生物因為自身的需求的活動,加上環境的選擇導致的結果,是環境從已有的生物中選擇。

不過無論是海洋還是陸地,生物種類都非常多,也許存在一些生物種群的基因庫中恰好有能適應新變化的基因,相應的個體就可能在較為劇烈的變化中繼續存在和繁衍,類似的例子有超級細菌,是因為頻繁、大量應用多種抗生素,逐漸使菌群具備抗藥性。


來看世界呀


首先,請題主參考地史學課程相關內容,具體在愛課程上面找。

地質運動時期,通常會發生在一個很長的時間段內,滄海桑田不是一瞬間發生的事情,而是一點一點的改變發生的。例如現在的珠穆朗瑪峰,每年增高四釐米。地質歷史的時間跨度之大同人類歷史相比如海水不可斗量。

宙代紀世

宇界系統

至於說幾次生物大滅絕和大爆發,同樣是因為環境鉅變引起的。瞬間會是地球上的生物大規模滅絕。恐龍滅絕,寒武紀生物大爆發。都是例子。生物終歸在逐漸適應環境,被環境改造。這是一個逐漸的過程,其中的影響因素很複雜,不可單一說明。


地質二班人


海洋和陸地之間的轉化並不是一分鐘或者一天內完成的,它要經過成百上億年的時間,動物們也會隨著這些事物的變化進行遷移,更有甚者會進行相對應的進化。


TimeFlyingYouth


這個得區分一下,突變,例如,泥石流,山洪,火山爆發,那是影響到的生命個體的大結局了。潛移默化的話,例如地殼上拱,河流泥沙在入海口沉積,等等,生命,無論動,植物都會趨利避害的咯。


aging74755260


怎麼辦?涼拌!此乃劫數!逃得過就逃,逃不過就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