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怕二”“窮漢怕三”,一起聽聽南京童謠“十怕歌”!


舊時南京地區流行不少童謠民歌,經百姓和民間藝人的創作、加工,再經歷長時間的口耳相傳,有的雖難免鄙俗,但語言生動、形象鮮明,能反映時代風貌和世情,極具地方特色。


所謂“十怕歌”,顧名思義,就是十種不同社會身份的人或人用的東西所感到害怕的童謠。


一起聽聽南京童謠“十怕歌”!


1、“單身漢怕一”


單身漢用南京話說是光蛋條子一個,舊時由於物質條件落後,有些適婚年齡的男青年,無人上門作媒或作媒卻無法成婚。這在當時是非常令人懊惱同時也是非常忌諱的,會被身邊人所瞧不起。因此,與他交談時,不能觸及他的痛處,最好不要提“一個人”、“單身”、“光蛋”之類的詞彙。這樣的男青年心中是怕“一”的,這陰影不易抹去,同時內心希望“二”,成雙成對,盼望早日結婚成家。


“皇帝怕二”“窮漢怕三”,一起聽聽南京童謠“十怕歌”!


2、“皇帝怕二”


古代皇帝喜歡稱孤道寡,雖然口口聲聲說自己是孤家寡人,實際上卻和世界上一切獨裁者一樣,如此自稱也暗含一國只能有一個主的意思,即一國無二君,所以他不喜歡“二”,怕“二”。


“皇帝怕二”“窮漢怕三”,一起聽聽南京童謠“十怕歌”!


3、“窮漢怕三”


窮漢連身兩口,可能連籌備結婚借的債都尚未還清,夫妻二人日子本就過得不容易,生活難熬。老婆生孩子還要擔心花一筆開銷坐月子,生下的第三人,日子怎麼過呢?故怕“三”。


“皇帝怕二”“窮漢怕三”,一起聽聽南京童謠“十怕歌”!


4、“有錢人怕四(事)”


過去有錢人被稱之為肉頭戶,但實際上富人和肉頭戶並不完全重合,只是這兩個概念有所相交之處。吝嗇的,或者用南京話說不爽快的,才屬肉頭戶的範疇。富人生活安逸、富足,因此怕時局動盪、兵匪戰亂,怕人鬥事找麻煩、敲竹槓。簡而言之,他們日子過得不錯,所以安於現狀怕出事(四)。


“皇帝怕二”“窮漢怕三”,一起聽聽南京童謠“十怕歌”!


5、“臁瘡怕五(捂)”


臁瘡腿就是俗稱的老爛腿,是細菌感染極易形成潰瘍的一種病,常流黃水(淋巴液)流膿,很難癒合。但是有的人不懂,生這病整天包著創口,特別是夏天,汗更易流入發炎,加速潰瘍。根據經驗,除用藥外,應敞開,使其傷口結痂癒合,因此有這病千萬別捂(五)。


“皇帝怕二”“窮漢怕三”,一起聽聽南京童謠“十怕歌”!


6、“老夫少妻怕六(綠)”


老夫少妻,其中妻包括妾。過去有錢的、當官的往往三妻四妾,而對妻妾中發生紅杏出牆事,有吃軟飯的或懼內的,明知妻妾有外遇也裝糊塗。所以民謠雲:烏龜烏龜我不聽,大魚大肉往家拎。此類人犯醋(忌諱)綠,也就是綠帽子。像魯迅筆下的阿Q忌諱別人說“光”、“亮”一樣,他們同樣怕別人說“綠”(六)之類的話,怕別人捅破這層紙。


“皇帝怕二”“窮漢怕三”,一起聽聽南京童謠“十怕歌”!

7、“木行(xing)人怕七(漆)”


木行(xíng,五行——金木水火土)人是舊時江湖郎中及民間百姓對易過敏人群的稱呼,也就是現代醫學的過敏性反應(膠原、變態反應)的易發高發之人群。此類人聞到漆或觸及油漆之類的東西會出疹子。應避開致病的過敏源,故木行人怕漆(七)。


“皇帝怕二”“窮漢怕三”,一起聽聽南京童謠“十怕歌”!


8、“爛鞋頭怕八(拔)”


以前鞋子以布鞋居多,布鞋不經穿,特別對勞動人民來說,他們成天在外奔波、出力,流汗多,鞋子由於潮溼、磨損更容易壞。首當其衝的是鞋子前頭、後根和鞋底前半部著力處。也因為常趿著鞋走,以致鞋子拔不起,只能拖著走。因此,南京有句俗語形容這鞋子:前頭賣生薑,後頭賣鴨蛋,鞋底賣曲蟮(蚯蚓)。與其拔起來賣鴨蛋,不如不拔,別人還以為是趿著鞋呢。另外要說明的是隻能稱爛鞋,不能稱破鞋。破鞋,南京話中係指不檢點的已婚女子。對姐妹已婚的男子也戲稱舊(舅)鞋頭。故爛鞋頭怕拔“八”,也不好拔“八”。


“皇帝怕二”“窮漢怕三”,一起聽聽南京童謠“十怕歌”!


9、“癆病怕九(酒、久)”


癆病即現在的肺結核。過去得此病很難治。癆病人時常亢奮,醫生特關照不能喝酒,喝酒會導致病情加重。另說癆病不能久拖,時間長了治不好,病初起或許還有辦法。癆病久了,神仙都搖頭。因此,癆病怕“九”。


“皇帝怕二”“窮漢怕三”,一起聽聽南京童謠“十怕歌”!


10、“破房子怕十(拾)”


以前房子大都是本瓦蓋頂,這種小瓦是摞在椽子上的。樹枝、草、雜物落在屋頂上,貓又喜上房活動,雨水淌不及就會漏水。請瓦匠來掃房拾漏時,瓦匠上房不小心又會把瓦踩壞。往往是這地方好了,那地方又漏了。不拾還好,越拾越漏,所謂痔瘡好,臁瘡發。瓦匠遇到這種古舊爛房,也是心怕,糊差了事。


“皇帝怕二”“窮漢怕三”,一起聽聽南京童謠“十怕歌”!


(南京市地方誌辦公室供稿)


“皇帝怕二”“窮漢怕三”,一起聽聽南京童謠“十怕歌”!

作者 | 趙元植

1941年生,出生於江蘇丹陽,自由攥稿人。參與《秦淮文萃》編纂,任第四分冊主編,中國文史出版社圖書系列《老南京》收錄多篇文章;並在電影《金陵十三釵》中擔任南京方言顧問。


漫畫製作 | 周黎明

“皇帝怕二”“窮漢怕三”,一起聽聽南京童謠“十怕歌”!


周黎明,1964年7月23日生,1989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1995年調入南京市地方誌辦公室,任美術編輯、信息中心副主任、主任,現任南京市方誌館館長。

“皇帝怕二”“窮漢怕三”,一起聽聽南京童謠“十怕歌”!


李智文,2019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後考入南京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現為南京市方誌館工作人員。


長按下圖二維碼,閱讀最新“方誌江蘇”文章

“皇帝怕二”“窮漢怕三”,一起聽聽南京童謠“十怕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