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复产进行时,实体经济压力不减—2020年3月经济金融数据前瞻


复工复产进行时,实体经济压力不减—2020年3月经济金融数据前瞻

核心观点

3月经济基本面仍然面临新冠疫情的明显冲击,整体复工和复产仍处在进行时,虽相较于2月的环比改善将十分显著,但难改生产、消费指标在月度层面的同比负增长趋势。通胀层面,受原油价格大幅下探的影响,预计PPI通缩压力将有所加大。金融数据层面,我们预计3月较为宽松的金融环境将有助于信贷和社融的表现。

正文

工业:生产活动加速恢复,但仍未回到历史同期水平。3月以来,以六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衡量,整体工业生产活动恢复加速,六大发电集团日均煤耗量从66%左右的水平,快速回升至历史同期的85-90%的区间,但仍未回到历史的同期水平,3月全月的日均耗煤量仅为去年同期的80%,显示工业生产当月维持正增长的可能性依旧较低。综合来看,我们认为当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可能处于-10%左右水平,预计在4月将恢复正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3月累计增速的负增长将有所收窄。从历史经验来看,3月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约为1-2月合计的1.4倍左右,因此其当月的增速变化对累计增速的影响较大。根据我们对高频数据的观察,整体建筑业的复工复产情况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因此预计3月的基建和地产投资增速仍然将面临较大压力,而制造业层面,虽然预计环比改善将更为显著,但由于1-2月的增速下探幅度也更大,因此综合看我们预计3月单月的固定资产投资可能会在-10%左右,带动累计投资增速落在-16.9%左右的增速区间。

消费:消费处于逐步恢复的通道中,但仍然难以达到去年同期水平。3月国内抗疫进入后半阶段,物流畅通程度相较于2月有显著的改善,且大型商场、餐饮和旅游景点都逐步开放。3月26日,商务部服贸司司长冼国义表示,根据商务部监测显示,当前餐饮、住宿、家政企业的复工率分别达到80%、60%、40%左右。但消费企业的复工并不代表营业收入快速的回升。预计除了线上消费和线下的超市营业收入能够维持正增长外,其余消费行业如百货商场等营业收入相较于去年同期都有一定的差距。汽车方面,乘联会数据显示3月前三周乘用车零售数量同比增速为-45%,较2月同期-89%的增速显著改善,但仍然是大幅负增长。值得一提的是,疫情发生以来,各类商家积极发展线上消费,3月线上又遇“女神节”大力度促销,预计对线上消费有较大的提振。总体来看,我们认为3月消费状况较2月有一定的改善,但比去年同期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预计3月社消增速为-2%左右,一季度社消增速为-14%左右。

进出口:预计3月出口将现改善,但二季度将再次回落。3月国内复工复产和交运情况有显著改善,对前期订单赶制将使出口有一定的提振。尽管国际疫情3月进入集中爆发期,但从时间上看,预计对3月当月的出口影响较为有限,更多的是影响4月进出口活动和二季度的订单。进口方面,国内企业复工带来的需求端的改善对进口有一定的促进,但国际油价的大跌和大宗商品价格不景气都对进口金额的增速有一定的拖累。3月以来,WTI均值环比下降近40%,CRB现货指数下跌7%,进口增速的变化对于价格的敏感性较高,因此预计3月进口增速还将继续回落。总体来看,预计3月出口增速较1-2月-17.6%的下跌幅度有一定的收窄,至-5%左右,进口增速为-8%左右;一季度出口增速约为-13%,进口增速约为-5%左右。

物价几乎全线回落,PPI通缩压力加大。CPI方面,3月国内疫情逐渐好转,各地加快复产复工,物流回升,食品和日用品供需局面恢复平衡,其中主要食品价格环比下滑。高频数据显示,外三元生猪价格环比下跌4.19%,农业农村部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和7种重点水果价格环比均较前值回落,分别为-13.83%和0.96%。另外,3月居民活动仍部分受限,相关服务价格或回升较缓。国际原油价格大跌,WTI均值环比下降近40%,一定程度拖累非食品上行。总体而言,考虑到去年3月CPI已经受到猪价大幅上升的影响,对今年3月存在基数效应,预计3月CPI同比较上月回落至4.8%左右。PPI方面,国内工业品库存仍高企,海外疫情爆发需求被动收缩,国际原油价格暴跌传导至化工产业链,工业品价格全面塌陷。高频数据显示,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价格几乎环比均负增长,例如螺纹钢、电解铝、电解铜等工业品库存仍处在相对高位,虽然国内复产复工,但终端需求恢复尚需时日。总体而言,预计3月PPI环比将继续负增长,通缩压力加大,同比为-1%左右。

金融数据:预计M2增速为8.8%,新增人民币贷款2.15万亿,社融增速将在10.8%附近。人民币贷款方面,2月以来货币政策持续处于加力对冲的阶段,我们预计2月份央行向市场投放的8000亿元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将一定程度反映在3月的信贷当中,预计对公贷款为主要资金方向,企业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的净增额均将较去年同期会有所上升。居民信贷方面,3月地产交易活动虽环比恢复显著,但较去年同期仍略有回落;而受疫情冲击,预计消费贷的需求将可能短时增加(并非直接流入消费,而更有可能部分补充家庭的流动资金)。在此情形下,预计以房贷和消费贷为主的居民端信贷净融资将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预计新增人民币贷款2.15万亿元左右,而在社融口径中的人民币贷款可能会处在更高水平。社融方面,受益于较为宽松的利率及政策环境,直接融资仍然处于较为景气水平,而同时政府债券的融资亦保持景气,预计地方专项债环比净融资量将有明显提升。预计非标融资仍将继续保持负增长,但幅度相对有限。整体看,预计社融增速好高于上月水平,将上升至10.8%左右。货币供给层面,同样受3月整体融资环境有所改善的因素影响,我们预期3月M2增速也将保持较好水平,保持在8.8%的水平附近。

复工复产进行时,实体经济压力不减—2020年3月经济金融数据前瞻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0年4月2日发布的报告《2020年3月经济金融数据前瞻:复工复产进行时,实体经济压力不减》,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相关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有道云等方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使用本资料。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