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帝制時代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

中國帝制時代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

公元前180年,呂后死了,接著呂氏家族覆滅了,西漢王朝的瓶頸危機總算是有驚無險的度過了。現在對西漢王朝具體就是推翻消滅呂氏家族的各位功臣來說,這個時候的當務之急是必須再迎立推戴一位新皇帝。

這個時候難道沒有皇帝嗎?其實是有的。前面就說過呂后專權,在親生兒子漢惠帝死去後,從後宮裡隨便找了一個小孩子假說是皇后生的兒子繼承了皇位。現在呂氏覆滅了,這些消滅呂氏的功臣們當然不允許這個小孩子繼續坐在皇帝的寶座上了。為什麼呢?邏輯是這樣的,因為這個小皇帝是呂后立的,為了保證自己的統治的合法合理,小皇帝就必須要對呂后甚至呂氏家族持肯定維護的態度,如果說呂后不對,那豈非就是說小皇帝當皇帝也不對了?所以小皇帝必須肯定呂后甚至呂氏家族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性。但是肯定呂氏就是否定功臣們的功勞啊,這之間沒有第三個選項。功勞被否定了,接下去會發生什麼,功臣們用腳趾頭想想都知道了。對消滅呂氏的功臣們來說保留現任小皇帝簡直就是滅頂之災,所以功臣們必須推戴一個新皇帝。

我們知道皇帝的繼承規則都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周勃、陳平這些消滅呂氏家族掌握大權的功臣們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一口咬定現任小皇帝不是漢惠帝的兒子,漢惠帝沒有兒子,所以漢惠帝的皇位必須是由他的兄弟也就是漢高祖劉邦的其他兒子來繼承。劉邦共有8個兒子,嫡子漢惠帝去世了,長子齊王劉肥也去世了,還有三個兒子也就是三任趙王被呂后迫害死了,最小的兒子也去世了,現在只剩下排行老四的代王劉恆和排行第七的淮南王劉長。因為淮南王劉長是呂后一手帶大的,所以劉長在呂后專權的日子裡沒受過什麼磨難,可也正因為這樣,這些掌握大權的功臣們也不會選擇這麼一個和呂氏關係密切的皇子來繼承皇位。所以在一系列篩選之後,最後劉邦的四兒子代王劉恆被功臣們選中,迎立推戴為皇帝,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漢文帝。

公元前179年,漢文帝正式登基,他繼續推行休養生息的政策,儘可能的不去折騰老百姓,給老百姓減稅減租,減少老百姓給國家做義務工的頻次(服徭役),這樣老百姓的日子就相對更好過一些了。

中國帝制時代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

清朝人畫的漢文帝劉恆畫像

漢文帝是一個非常有責任心的皇帝,他為了自己的王朝統治,對老百姓相對寬仁,但是對自己的日常生活卻很嚴苛。史書上記載,漢文帝的後宮裡從皇后開始穿的裙子都不採用時髦的拖地款式,就是為了節約。有一次,漢文帝想造一座露臺,讓相關部門評估一下預算之後聽說要100金,相當於10戶中等人家的家產。漢文帝認為這太奢侈了,就取消了這個建設計劃。

另外漢文帝還對當時一些嚴酷的刑法進行了修正,比如廢除了連坐制度,就是一個人犯罪了,他的家屬不會受到牽連,妻子兒女不會被罰作奴婢;另外同時還廢除了肉刑,什麼叫肉刑?就是割鼻子、砍腳、剁腳趾頭,臉上刺字這些酷刑,而這些酷刑的廢除離不開一個小女生的推動。

西漢初期,有一個叫淳于意的人,這個人早年當過官,後來對醫學感興趣,專注於醫學研究,就辭官做了一個醫生。淳于意當醫生後,因為醫術精湛,四處救死扶傷,所以深受民間尊敬。可是淳于意這個人對有錢有勢的人卻不假辭色,不肯趨炎附勢,因此得罪了不少達官顯貴,最後竟然被人誣告,羅織了罪名要送到長安去處以肉刑。

淳于意遭此橫禍,被關到囚車裡就要上路了,他的家屬都跟在囚車後面哭哭啼啼。淳于意看著送行的隊伍氣不打一處來,恨恨的說:“生孩子不生男孩,危急時沒有人能幫忙啊!”原來淳于意只有5個女兒,沒有兒子,他說的這個話讓他最小的女兒緹縈(讀題盈)感到悲傷,也讓她感到自己有責任去營救自己的父親。於是緹縈不顧自己年幼體弱的女兒身,跟著囚車一路徒步從齊地來到了都城長安。我們看看地圖,從齊地到長安就是現在山東省到陝西省直線距離都一千多公里,何況是兩千多年前的徒步前進,其中艱辛可想而知,緹縈這樣的精神感動了所有人。

來到長安之後,緹縈向漢文帝上書說:我父親是朝廷的官吏,齊國人民稱讚他廉潔奉公,現被判刑。我痛心的是人死不能復生,受刑致殘也不能復原,即使想改過自新也不能如願。我情願自己在官府作奴婢來替父贖罪,使父親有改過自新的機會。

漢文帝最後看到了緹縈的奏章,瞭解到緹縈為救父親所受的苦痛,也深受感動,於是赦免淳于意,同時也感覺到了致人殘疾的肉刑實在是太殘酷了,在當年廢除肉刑,把臉上刺字改成重體力勞動,割鼻子改成打三百板子,砍腳改為打五百板子。漢文帝去世後,他的兒子漢景帝針對打板子太多還是會打死人,又減少了打板子的數量,規定了打板子的部位,讓人們不再遭受酷刑。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緹縈救父”的故事。

公元前157年,漢文帝去世,繼位的漢景帝劉啟仍然貫徹漢文帝的治國方針,讓老百姓繼續休養生息。

中國帝制時代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

古人畫的漢景帝劉啟畫像

在漢文帝、漢景帝統治的近40年時間裡,由於政策的寬鬆,社會相對穩定,加上廣大民眾幾十年的辛勤勞動,西漢王朝的社會生產逐漸恢復,經濟發展趨向繁榮,人口有了一定的增長。所以這段時期就被後世讚譽為“文景之治”。

在文景之治的後期,因為生產發展和收穫的增加,官府的糧倉裡堆滿了糧食,倉庫裡的陳穀子還沒有吃完,新徵稅徵收來的穀子就覆蓋上去了,最後導致發芽腐爛,府庫裡的大量銅錢多年不用,以至於穿錢的繩子爛了,散錢多得無法計算了。有錢人家的倉庫也都堆滿財物甚至滿出來,整個社會都處於一種穩定發展的環境中。

總之,文景之治時期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漢朝的物質基礎亦大大增強,是中華文明邁入帝國時代後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飛速發展的一個偉大時代,同時也是為後來漢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堅實物質基礎的養精蓄銳時期。

不過歷史的發展永遠都不會是如白開水一樣平淡的,也就是在文景之治期間,爆發了一場看似非常兇猛嚴峻的叛亂,差點中斷了文景之治的大好局面,這場叛亂就是劉姓皇族內部為了爭奪最高統治權的“七國之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