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陶术的进步与新石器时代的绘画、符号、图腾及原始崇拜

导语:古史有云: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

。女娲用黄土造人的故事已经成为了代代相传的民族记忆。女娲造人的故事只是人们对于自身起源的浪漫主义想象,但是人们对于泥土的特殊情怀却使得我们深思。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有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时间都以石器工具作为主要的生产和生产工具,但是为何我国古代传说中几乎不可见石头造人的传说呢?石器可塑性并不强,而泥土却能够被随意捏塑成各种形状,陶器的起源与人们对于泥土的运用和创作有关。陶器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新石器时代早期到新石器时代末期,不同时期陶器制作技术和技法的变化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也反映出不同时期和族群的审美取向、原始信仰等信息。

一、早期陶器的制作方法和特点

关于陶器的起源,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恩格斯认为,在世界上许多地方陶器的出现源于人们发现在编制或木制的容器上涂抹粘土再加以烘烤就可以使得器物不会轻易腐烂且坚固耐用。也有人认为,陶器的出现和人们偶然发现泥土经过高温烤制以后能过变得坚固耐用,且不易渗水有关。

目前我国已知最早的陶器发现在距今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末期与新石器时代早期之交。陶器不光在南方的早期遗址中发现,在北方距今一万两千年前的河北张家口于家沟遗址中也有发现。于家沟遗址中发现的陶器只存部分,陶色呈黄褐色,器壁很厚,且因为受热不均的缘故,导致陶器质地松脆、颜色较为斑驳。

制陶术的进步与新石器时代的绘画、符号、图腾及原始崇拜

于家沟遗址远景图

早期陶器的制作方式主要应该是露天堆烧,这种烧制方式产生的温度不高,远远达不到烧制陶器的标准温度800度左右。露天堆烧制成的陶器因为柴火直接接触陶器的缘故,导致陶器受热较大的一面烤制充分,颜色较黑,而受热较小的部分因为烤制不充分还夹杂着生色,因此整个器表色彩较为斑驳,质地也比较疏松。因为陶器需要直接接触火的原因,往往器物内壁都做得比较厚,防止器物被烧焦,但是这种厚厚的器壁也造成了陶器很难被烤制均匀。

1、捏塑制陶法

根据对于不同的史前遗址出土陶器的观察和复原发现,早期制作陶器的方式主要是手制,包括捏塑和泥条盘筑和泥片贴塑三种方式。捏塑就是用泥土直接捏成想要制作的器物形状,通常被用以制作小件物品。因为用手直接捏制器物的缘故,器物的尺寸大小和规整程度都不能很好地把握,所以捏使塑的陶容器往往口沿歪斜、底部不平,甚至连陶器壁也厚薄不一。

制陶术的进步与新石器时代的绘画、符号、图腾及原始崇拜

捏塑陶像

2、泥条盘筑法

泥条盘筑的制法也是一种较为古老的陶器制作方法。一般来说是将泥土搓成长长的泥条状,然后再将泥条围绕底部盘绕成器型,最后再用手或者其他工具将其抹平、压实,使得器物更加平滑、规整。泥条盘筑法制作的陶器在器型上较于捏塑更加规整,并且能够制作出器型更大的陶器容器。

制陶术的进步与新石器时代的绘画、符号、图腾及原始崇拜

泥条盘筑陶器

3、泥片贴塑法

泥条贴塑法和泥条盘筑有一定的相似性,不同在于,它是将陶土制成一片片未干的泥片状,然后围绕器底将泥片一块块贴筑成器,最后再用手或者工具将陶器磨平,然后再上火烘烤。泥片贴筑法制作的陶器也极大改变了以往手制陶器的厚薄不均及器型歪斜的缺点。

尽管早期陶器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用手制作陶器的方法也在不断改变和发展。但是因为露天堆烧和早期陶窑的简陋导致陶器烧成温度不高,且为了受热均匀不易破裂陶器中间夹杂了许多沙粒,并且因此陶器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陶器通常器型较为简单、砂质较重。

二、新石器时代中期的陶器制作

新石器时代中期在陶器制作技术和水平上发生了很大的进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陶器的烧制由露天堆烧向陶窑发生转变。陶窑因为密闭的原因,使得窑内保温性和升温性较好,温度的升高也是保证陶器烧制成功的重要因素。目前发现较早的陶窑出现在距今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当中。

制陶术的进步与新石器时代的绘画、符号、图腾及原始崇拜

古代陶窑址

裴李岗文化的陶器中夹砂陶和泥质陶的数量都比较多,而且陶器制作水平和烧制水平的提高也使得这一时期陶器器型数量上有了很大提高。裴李岗文化发现有最早的陶鼎,后来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成为了商周时期重要的青铜容器和礼器,还一度发展出了标示身份等级的用鼎制度。

这一时期陶器的制作方式仍然是以手制为主,但同时也出现了慢轮修整的陶器修治技术。所谓慢轮修整就是在陶器制成半干时将其放置在简易制作的转轮上用某种工具对陶器表面进行抹平,轮制技术的出现可以视为陶器制作技术上的重要突破,使得器物更加美观实用。

三、陶器的技术突破与陶器彩绘

新石器时代晚期是陶器制作技术的另一次重要突破,这一时期陶窑被广泛应用于陶器烧制当中,陶器的面积和烧火方式也发生了极大改变。陶窑的变革使得陶器的生产量大大提高,烧成率也极大提升。这一时期陶器的种类繁多,不仅包括盆、钵、罐、鼎、碗、灶、釜等盛煮器,还包括陶拍、陶刀、陶纺轮等生产工具,还有各种陶质动物和人物造型等反应是钱史前先民审美和原始信仰崇拜的器物。

制陶术的进步与新石器时代的绘画、符号、图腾及原始崇拜

陶纺轮

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了快轮制陶法,这种制陶技术和现代制陶工艺采用的方法已经非常相近了。快轮技术的普及使得陶器的制作水平大大提高,陶器的产量也大大提高。大规模的陶器生产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以陶器为主的礼仪制度和规范逐步形成

彩陶和彩绘陶是陶器艺术的不同类别,所谓彩陶是指在陶器烧制前器物阴干时进行在陶器上进行绘画然后入窑烧制,彩绘陶则是在陶器烧制后再用颜料在其上进行绘画。彩陶较之彩绘陶的数量更多,一般认为彩陶的色泽鲜艳且不容易掉色,彩绘陶制作当时颜色艳丽,但是时间越久,颜色越浅淡。一般认为有的彩陶除了日常使用外,还兼有某种宗教仪式功能,彩绘陶显然不能适应这种需要。

制陶术的进步与新石器时代的绘画、符号、图腾及原始崇拜

马家窑彩陶杯

彩陶纹饰多样,一般来说包括如下几大类,第一类是动物、植物人物等象生物,还有不少人和动植物结合的图案,比如半坡遗址发现的人面鱼纹盆、马家窑文化中发现的多人舞蹈纹盆等;第二种是抽象的动物和植物图案,例如仰韶文化中常见的弧边三角勾叶纹等;第三类是抽象几何形图案,这种图案没有规律,有的是几何图像有的是抽象符号,有人甚至认为这些图案是早期文字

制陶术的进步与新石器时代的绘画、符号、图腾及原始崇拜

马家窑彩陶盆

彩陶与原始崇拜的说法由来已久,仰韶文化的蛙纹彩陶被认为是史前先民对于丰产、丰收和生殖的崇拜;半坡的人面鱼纹盆被认为是反应两个氏族联合关系的象征,著名的鹳鸟鱼斧图也被认为具有类似含义;陶寺遗址中还发现有彩绘盘龙纹盆,被视为王权的象征。彩陶纹饰是史前先民们智慧的结晶,人们利用方寸空间尽情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灿烂文化

结语:陶器的产生解决了先民们对于盛储物品、长距离运输食物和水资源、炊煮加工食物的需求,因此陶器的发明也被人们视为是新石器时代的一次重要革新。事实上陶器的出现较早,受制于生产技术和水平的因素,早期陶器制作较为粗疏,烧成率不高,使用寿命也很短。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开始出现了陶窑烧制和轮制技术,大大提高了陶器的产量和质量,使得陶器能够大规模产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彩绘陶的出现作为重要的精神文化内容,记载了人们的审美价值、文化生活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可以想见,陶器的生产与社会发展之间相互促进,客观需要促使了彩绘陶器的出现,尽管我们不能确认是否这种彩绘符号就是文字,但是文字的产生应该也是基于人们的客观需要的。

参考文献

应邵《风俗通义》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