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為什麼直到1990年才真正實現統一?法國:德意志分3塊沒威脅


德國為什麼直到1990年才真正實現統一?法國:德意志分3塊沒威脅

大多數人都知道德國與法國,由於歷史的紛爭,雙方矛盾不斷,甚至導致一戰、二戰的爆發;但卻很少有人知道,歷史上的德意志民族受法國人的壓制,長期處於分裂狀態,直到1990年“柏林牆倒塌”,德國才真正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

早在13世紀初,法國就完成了統一大業,並推行強權政治,成為主導歐洲的霸主。為了維護霸權,保持德意志民族的分裂,阻止其統一,成為他們的一項傳統政策。而以普魯士為首的德意志民族,寧肯揹負“好戰”的惡名,也要為之抗爭。

德國為什麼直到1990年才真正實現統一?法國:德意志分3塊沒威脅

“鐵血宰相”俾斯麥挑撥法、普兩國矛盾。

1866年,奧地利被普魯士軍隊打敗,俾斯麥並沒有乘勝追擊,而是與其簽訂了一份十分寬大的《合約》,旨在提升普魯士在德意志地區的威望,為統一德意志對“內部進行了整頓”。他最終的目標是,打敗時刻警惕德意志統一的法國。

不出所料,奧地利的失敗在法國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在拿破崙三世看來,“這意味著法國400年來最大的失敗,從此失去了一張阻止德國統一的王牌”,“只有將德意志分成三塊,對法國的威脅才最小”。然而,俾斯麥要先動手了。

德國為什麼直到1990年才真正實現統一?法國:德意志分3塊沒威脅

他要為戰爭找個“理由”,關鍵是如何掀起國民對法國的仇恨,這個突破口就是西班牙。1868年,西班牙王權被推翻,新政府為了權衡各派利益,選定了霍亨索倫家族的利奧波德親王,作為西班牙王位的繼承人。

讓法國人憤怒的是,這個家族是普魯士的王室,一旦利奧波德親王成為西拔牙國王,在地理位置上,法國就處於普魯士和西班牙的夾擊之中。也就是說,單就普魯士,法國還勉強應付,如果加上西班牙,法國必敗,無論如何不能讓其得逞。

德國為什麼直到1990年才真正實現統一?法國:德意志分3塊沒威脅

拿破崙三世拍了一封措辭嚴厲,甚至帶有侮辱性的電報,讓駐普魯士大使親自交給威廉一世,讓他保證不再發生此類事情。其實,威廉一世不顧俾斯麥的堅持,決定不再爭取王位。儘管這封電報很氣人,但他決定忍了,並交給俾斯麥處理。

正在為皇帝退縮而懊惱不已的俾斯麥,看到這封電報時,頓時計上心來。他擅自修改了威廉一世比較溫和的回電,變成一份極富挑戰口吻的電文,“拒絕作出保證,拒絕再見法國大使”。俾斯麥洋洋得意地對老毛奇說道:“這將起到紅布對高盧牛的作用”。

德國為什麼直到1990年才真正實現統一?法國:德意志分3塊沒威脅

果不其然,這封電文公開後,法國上下群情激憤,掀起了一場討伐普魯士的高潮,《馬賽曲報》公然打出“打到柏林去!”的號召。同時,在柏林的街頭,被民族主義激發出鬥志的民眾,狂喊:“打到巴黎去!”俾斯麥終於露出滿意的笑容。

普法戰爭爆發,老牌歐洲霸主被推翻。

1870年7月9日普法戰爭爆發。法軍連戰連敗,一個半月後,拿破崙三世率領近9萬殘兵敗將,在色當向普魯士投降,俾斯麥繼續擴大戰果,向巴黎進軍。半年後,新成立的法國政府,與普魯士簽訂了停戰條約。其實,法國失敗是註定的。

德國為什麼直到1990年才真正實現統一?法國:德意志分3塊沒威脅

首先,從軍事準備上說,法國令人失望。儘管他們雄心壯志、豪氣沖天,誓將普軍打敗,但是他們的戰爭動員能力卻很差,開戰2周了才動員了26萬人,隊伍集結十分混亂,官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官,甚至連一張普法邊境地圖都沒有。

反觀普魯士,常年的戰爭早已形成了一整套的動員和後勤保障體系,戰備庫存儲著大量的被服、武器彈藥。更值得一提的是,普軍十分重視鐵路對軍事的作用,有著發達的鐵路網,擁有很強的機動性,以至於普軍開戰當天就出動了45萬人。

德國為什麼直到1990年才真正實現統一?法國:德意志分3塊沒威脅

其次,經濟實力方面,普魯士強於法國。由普魯士在德意志地區主導的“關稅同盟”,極大地改善了工商業的發展,加上出臺一些有利於己的政策,普魯士的經濟增長很快,十年幾乎翻了一倍,綜合國力超過法國。

開戰當年,兩國的工業產值在全世界的佔比分別為:普魯士佔13%,法國佔10%。比如煤炭、鋼鐵、鐵路長度都超過了法國,尤其是軍事工業,隨著大批火炮、後裝槍裝備部隊,普軍的武器效能和戰術思想都遠超法軍。

德國為什麼直到1990年才真正實現統一?法國:德意志分3塊沒威脅

更重要的是,普魯士十分注重教育的作用。他們最早施行強制的義務教育制度,到19世紀60年代,學齡兒童的入學率達到驚人的97.5%。人才帶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各類發明層出不窮,在戰場這些都可以轉化為戰鬥力。

而稱霸歐洲400年的法國,儘管為了維護統治,擺出一副溫和的霸權主義,但在處心積慮、咄咄逼人的普魯士面前,無論是政治外交,還是綜合國力,都不能與之相抗衡。再加上拿破崙三世比起他的叔叔,既無勇,也無謀,失敗是遲早的。

德國為什麼直到1990年才真正實現統一?法國:德意志分3塊沒威脅

統一的德意志帝國,並不是真正的統一。

普魯士軍隊攻入巴黎,法國政府被迫簽署停戰協議,德意志的民族主義情緒更加高漲。同時,失去奧地利和法國庇護的原德意志聯邦,紛紛投向普魯士,俾斯麥為了防止出現“同室操戈”的悲劇,同意幾個較大的邦國擁有獨立的權利。

至此,除奧地利外,所有的德意志邦國加入“聯邦”,對外統稱為“德意志帝國”。由於排在羅馬帝國之後,所以又稱為“第二帝國”,也是二戰德國自稱為“第三帝國”的原因。隨後,威廉一世加冕為帝國皇帝,俾斯麥為帝國宰相,德國統一。

德國為什麼直到1990年才真正實現統一?法國:德意志分3塊沒威脅

然而,“德意志帝國”並不算是真正的統一。它只是因為普魯士“一家獨大”,各邦國才擁戴其國王為皇帝,其實他們都保留著不同程度的獨立性。說白了,像一個家庭裡的“孩子頭”,帶著兄弟們打打殺殺,打完了各回各屋、各幹各的事。

它並沒有像中國曆代皇帝那樣,採取的是中央集權的模式,所有的權利歸皇帝一人。中國的皇帝更像是家庭中的“家長”,所有的孩子都要聽“家長”指揮,不聽就有可能受到“懲罰”;而聯邦制則不然,一同出去做事,還要看個人心情,不好就不去了。

德國為什麼直到1990年才真正實現統一?法國:德意志分3塊沒威脅

所以,也就有了威廉一世並不太願意當什麼皇帝,相比起來,他更願意當普魯士國王。倒不是他懷舊,而是這個皇帝當得有點“吃力不落好”,“有福可以同享”,可真到患難時,就不一定“共患難”了。說白了,還是沒有集中權力。

好在,普魯士在統一後的德國中佔據著國土的2/3,人口占3/5,軍隊更是佔到了2/3,擁有絕對的地位,而普魯士實行的是獨裁統治,這就讓“德意志帝國”的國體,成為中央集權制和聯邦制的混合,併成為日後對其影響非常大的政治框架。

德國為什麼直到1990年才真正實現統一?法國:德意志分3塊沒威脅

不管怎麼說,德國的統一是歐洲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歷史事件。它打破了原有的地緣政治格局,不僅削弱了法國的實力,甚至有“取而代之”的意思。作為昔日霸主,法國為了自身安全,不得不更加依賴英國和俄國的勢力,來抗衡德國。

俾斯麥儘管深謀遠慮的,沒有徹底征服法國,但是強大的德意志帝國在歐洲,國力遠遠超過任何一個國家,相對於“溫和”的法國,其盛行的軍國主義更顯得具有侵略性。從此,歐洲進入了一個更加動盪的年代,成為一戰、二戰的策源地。

為什麼民族間的矛盾最不容易緩和?歡迎留言和討論。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全史》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