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我們期待“陽光普照”


疫情之下,我們期待“陽光普照”

正月初一的天氣,陰天。


2020年正月初一,陰天。

灰濛濛的天色,讓昨晚“守歲”的人有了一個名正言順可以睡懶覺的理由。早上十點半的閩南小鄉村,以往這個時候,路上滿是穿戴一新的人走親訪友,而今年路上只看到幾個帶著口罩匆匆走過的身影,少數的人站在自家門口,警惕地看著周圍的各種變化。


疫情之下,我們期待“陽光普照”

準備到一半的婚禮,延後舉行。


疫情之下,婚禮延後。

同村的小姨一大早就過來竄門了。口罩包裹住的臉部,只露出了眼睛。從眼中閃現過的憂慮,猜測她一定遇到了什麼難題。

“現在這個情況,不知道初八的婚禮還能不能辦?”小姨抿了一口茶,開口說道。

雖然喜帖還沒發出去,但兒子的親事好不容易落定了,小姨的內心裡還是想著趕緊把兒媳婦娶回家。

這種事情公婆不好發表什麼意見,只能說“要不?先看看其他戶人家,接下來有沒有辦再說吧!”。小姨內心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支持,就立馬放下茶杯,又趕緊去操持婚禮要準備的事項。

那幾天,新聞報道中新冠肺炎感染的人數不斷地增加,朋友圈裡都是與此有關的消息,而遠在十幾公里之外的孃家,也打電話說初二不要回孃家了,避免被感染。

眼看形勢這麼嚴峻,小姨給親家打了一個電話,商量著能不能把婚事延後,明事理的親家很爽快就答應了:“現在這種情況,把婚禮延後是為大家著想,我們當然支持”。

有了親家的支持,小姨果斷地通知親朋好友延遲辦婚禮消息。當天下午,村委會下達通知,疫情期間禁止辦喜事。小姨拍了拍胸脯,耳中又聽到了她熟悉的消息“還好我及時做了決定”。


疫情之下,我們期待“陽光普照”

我的父親是個泥瓦匠


疫情之下,開不了工。

疫情之下,幾家歡喜幾家愁,當然了愁的家庭自然更多的。我爸翻看著日曆,盯著上面“宜開工”幾個字盯了很久。跟很多老一輩人一樣,我爸珍惜著每個能賺錢的日子,畢竟現在娶個兒媳婦要四、五十萬。

我爸是一名泥瓦匠,從一塊空的宅基地到三層半的農村小洋房落成,我爸媽兩個人配合需要一年半的時間才能完成。多休息一天,不僅掙不到錢,還要花錢,嗜錢如命的他們,如坐針氈。

一刻不得閒的老人家,今天去種個菜,明天去整理一下雞舍,不到一個禮拜的時間,把能做的事情都做完了,才消停了下來。

延遲開工的弟弟,開導他們不要焦慮,趁機休息一下。難得兩代人能坐下來好好聊聊天,長輩不催婚,晚輩不嫌囉嗦的。父母倆這次對弟弟的開導格外的能聽進去。

沒過一會兒,老爸便到雜物間尋找他塵封已久的釣魚竿,而老媽也難得悠閒地看起了電影《劉三姐》,看著他們各有所樂,這種感覺挺好的。

疫情之下,原本被生活逼著團團轉的所有人,才有機會放緩一下生活節奏,好好地思考生活地意義,與家人心平地和地膩歪在一起。陰影之下,所以的人都在頑強且樂觀地生活著。

小姨在期待著婚禮的舉辦,而我爸媽還是天天翻開著日曆,想著哪裡適宜開工,能開工。

向日葵告訴我,只要向著陽光的方向生長,日子就會變得單純而美好。我們也在期待著陽光能驅使陰霾,普照大地。


疫情之下,我們期待“陽光普照”

陽光普照大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