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享年五十,寬仁大度、勤政愛民、崇尚節儉


蘇先生讀史 |趙匡胤:享年五十,寬仁大度、勤政愛民、崇尚節儉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976年),字元朗,趙九重。涿郡人 ,生於洛陽夾馬營 。

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家,宋朝開國皇帝。

趙匡胤在後漢時投奔樞密使郭威,致身行伍,並於後周世宗柴榮在位時期擊北漢、南唐,屢建戰功,逐漸成為禁軍的重要將領。


蘇先生讀史 |趙匡胤:享年五十,寬仁大度、勤政愛民、崇尚節儉


柴榮病重時,升為殿前都點檢,成為禁軍最高統帥。

960年在“陳橋兵變”中被擁立為帝,趙匡胤登基為帝,國號“宋”,史稱宋朝。


蘇先生讀史 |趙匡胤:享年五十,寬仁大度、勤政愛民、崇尚節儉


依據宰相趙普“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策略,致力於統一全國,先後滅亡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及南唐等南方割據政權,完成了全國大部的統一。

兩次“杯酒釋兵權”,罷去禁軍將領及地方藩鎮的兵權,解決了自唐朝中葉以來地方節度使擁兵自擅的局面。


蘇先生讀史 |趙匡胤:享年五十,寬仁大度、勤政愛民、崇尚節儉


976年,趙匡胤逝世,享年五十歲。在位十六年,廟號太祖,葬於永昌陵。

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

954年,柴榮即位,擢升趙匡胤執掌禁軍。


蘇先生讀史 |趙匡胤:享年五十,寬仁大度、勤政愛民、崇尚節儉


柴榮御駕親征,在澤州高平擺開戰場。在此死生存亡關頭,趙匡胤振臂高呼:“主上面臨險境,我等當拼死一戰!”又讓禁軍大將張永德率弓箭手搶佔左邊高地。趙、張二人各率精兵兩千,左右夾擊,以死拼殺,頓挫敵鋒,加上柴榮親臨督戰,士氣大振,北漢軍隊大敗潰逃。

956年趙匡胤被任命為殿前都指揮使,不久又被加授為定國軍節度使。

958年,趙匡胤改任忠武軍節度使。柴榮北伐,趙匡胤擔任水陸都部署。到達莫州,先到瓦橋關,守將姚內斌投降;又打退幾千名契丹騎兵,關南平定。


蘇先生讀史 |趙匡胤:享年五十,寬仁大度、勤政愛民、崇尚節儉


柴榮在行軍路上,審閱各地所上文書,得到一隻皮口袋,袋中有一塊三尺多長的木板,上面寫著“點檢作天子”,柴榮感到這件事十分奇怪。當時張永德任殿前都點檢,柴榮臥病回京,命趙匡胤任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以接替張永德。


蘇先生讀史 |趙匡胤:享年五十,寬仁大度、勤政愛民、崇尚節儉


同年,柴榮駕崩,年僅七歲的柴宗訓(後周恭帝)繼位,趙匡胤改任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

趙匡胤遂正式登皇帝位,輕易地奪取了後周政權,改封柴宗訓為鄭王。以宋為國號,定都開封,改元“建隆”,史稱“宋朝”。


蘇先生讀史 |趙匡胤:享年五十,寬仁大度、勤政愛民、崇尚節儉


宋滅南漢後,南唐後主李煜表面上臣服以求自保,暗中卻備戰以防宋軍進攻。趙匡胤志在統一江南。


蘇先生讀史 |趙匡胤:享年五十,寬仁大度、勤政愛民、崇尚節儉


975年,宋軍破溧水(今屬江蘇),繼與十萬南唐軍激戰於秦淮河,大敗南唐軍,直逼江寧城。李煜投降,南唐滅亡。


蘇先生讀史 |趙匡胤:享年五十,寬仁大度、勤政愛民、崇尚節儉

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趙匡胤召其弟趙光義飲酒,共宿宮中;隔日清晨,趙匡胤暴死,享年五十歲。

趙匡胤在位期間,採取“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戰略,使國家逐步走向統一。同時通過採取“收其精兵,削奪其權,制其錢穀”的三大綱領,巧妙施行的“杯酒釋兵權”、“削弱相權”、“罷黜支郡”、“強幹弱支”、“內外相維”、“三年一易”、“設置通判”、“差遣制度”等措施加強中央集權,進行政治、經濟、軍事改革,革除了五代弊政,使國家呈現出和平、安定的局面。


蘇先生讀史 |趙匡胤:享年五十,寬仁大度、勤政愛民、崇尚節儉


宋朝的政治機構,分政事、軍務和財政三大系統,相互平行,分別由皇帝直接統屬。設御史臺等機構。地方權力集中到朝廷後,又進一步集中於皇帝。


蘇先生讀史 |趙匡胤:享年五十,寬仁大度、勤政愛民、崇尚節儉


行政權的集中:在中央,設立參知政事、樞密使、三司使,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權力,實行軍政、民政和財政的三權分立。在地方,派文臣擔任知州;並設通判與之相互牽制。


蘇先生讀史 |趙匡胤:享年五十,寬仁大度、勤政愛民、崇尚節儉


財權和司法權的集中:設轉運使,把地方收入大部分運送中央;在地方司法人員由中央派文官擔任,死刑須報請中央複審和核準。


蘇先生讀史 |趙匡胤:享年五十,寬仁大度、勤政愛民、崇尚節儉


宋代官制有官、職、差遣之分。


“官”是一種等級待遇,供定薪之用,表示祿位、品級的高低。


“職”只是一種虛銜,如學士、待制等,不是職務。


只有“差遣”才是實際職務,握有實權。

宰相:宋沿唐制,設尚書、門下、中書三省。尚書、門下列於外朝,中書設於禁中,稱政事堂。實際執政的宰相仍沿唐制,用同平章事名號,無定員,有二人即分日掌印。宋初仍用後周宰相範質、王溥、魏仁浦三人為相。


蘇先生讀史 |趙匡胤:享年五十,寬仁大度、勤政愛民、崇尚節儉


為了防止趙普擅權,又以薛居正、呂餘慶任參知政事(副相),此後成為定製。

樞密使等於宰相之外的又一個宰相。


宋朝建立後,樞密使改為專掌軍事政令,調動禁軍,與宰相文武並立。


中書省與樞密院號稱“二府”(政府、樞府)。樞密院的大事都要奏報皇帝批旨。


宰相與樞密使分別朝奏,彼此不相知。皇帝由此分別控制了政權和軍權。


蘇先生讀史 |趙匡胤:享年五十,寬仁大度、勤政愛民、崇尚節儉


三司使總管四方貢賦和國家財政,地位僅次於宰相,稱“計相”。


三司使統領三部:鹽鐵掌管工商收入及兵器製造等事


度支掌管財政收支和糧食漕運等事


戶部掌管戶口、賦稅和榷酒等事。


地方州郡賦稅收入除留一小部分外,其餘全部由中央掌握,三司權任甚重。


蘇先生讀史 |趙匡胤:享年五十,寬仁大度、勤政愛民、崇尚節儉

學士院設翰林學士若干人,職責是為皇帝起草詔書,包括宰相的任命、對外的國書等。

翰林學士還侍從皇帝“備顧問”,可以直接向皇帝提出對國事的建策。

御史臺:宋沿唐制,朝廷設御史臺為最高監察機構,臺分三院:臺院、殿院、察院,最初無專職,由其他官員兼職。


御史中丞是御史臺的最高官員。


蘇先生讀史 |趙匡胤:享年五十,寬仁大度、勤政愛民、崇尚節儉


宋代建國後,在科舉考試中採取了一系列防微杜漸的措施

鎖院制

彌封制

謄錄制度

別試

962年,令黃河沿岸修堤築壩,並大量種樹,以做防洪時用。 每年的正月、二月、三月,為黃河堤壩例修期,趙匡胤下令嚴格巡察,防患於未然。


蘇先生讀史 |趙匡胤:享年五十,寬仁大度、勤政愛民、崇尚節儉


趙匡胤還重視農業生產,減輕徭役,賦稅專收。地方賦稅一小部分作為地方開支,其餘全部由中央掌握。

趙匡胤還澄清吏治,勸獎農桑,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這些舉措不僅儘快醫治了二百年的戰爭創傷,而且迅速把宋朝推向空前繁榮的局面,出現了歷史上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


蘇先生讀史 |趙匡胤:享年五十,寬仁大度、勤政愛民、崇尚節儉


軍權集中:解除禁軍將領兵權,並調往外地充當節度使。

將禁軍的統領權一分為三,都直接對皇帝負責。

設立樞密院,樞密院有調兵權但不直接統領軍隊。

統軍的將帥卻沒有調兵權,使其互相牽制。

實行更戍法。實行“守內虛外”、“內外相制”政策。

駐軍一半京師,一半各地。

宋初的軍隊分為禁軍、廂兵、鄉兵、蕃兵四種。


蘇先生讀史 |趙匡胤:享年五十,寬仁大度、勤政愛民、崇尚節儉


首先是選練。

其次是建置。

最後是軍權。


聚集在京師的禁軍分別由殿前都指揮使、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和侍衛步軍都指揮使統轄,稱為三衙。


三衙只在平時負責對禁軍管理、訓練,無權調遣。


禁軍的調動權歸樞密院,樞密院又直接由皇帝指揮。


禁軍外出作戰,由皇帝派遣將帥,並由皇帝親自制定作戰方略,將領不得擅改。


禁軍的選練、建置、駐守、出征、行軍、作戰等一切權力都集中於皇帝。

979年,趙光義親自統兵,滅亡北漢。北宋完成了對全國大部的統一。

趙匡胤重視圖書建設。通過徵集和獻書,在開寶年間,官府藏書增至八萬卷。為北宋官府藏書奠定了基礎。


蘇先生讀史 |趙匡胤:享年五十,寬仁大度、勤政愛民、崇尚節儉


趙匡胤一生最大的貢獻和成就在於重新恢復了華夏地區的統一,結束了自唐末五代以來長達近七十年的藩鎮割據混戰局面。

趙匡胤作為唐末五代十國混戰局面的終結者、宋朝的開拓者,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承前啟後的重要人物。


蘇先生讀史 |趙匡胤:享年五十,寬仁大度、勤政愛民、崇尚節儉


具有如寬仁大度、虛懷若谷、勤政愛民、嚴於律己、崇尚節儉等過人的人格魅力。


蘇先生讀史 |趙匡胤:享年五十,寬仁大度、勤政愛民、崇尚節儉


趙匡胤曾在石碑上刻下留給子孫的遺言,遺訓記載的內容

(一)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

(二)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

(三)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蘇先生讀史 |趙匡胤:享年五十,寬仁大度、勤政愛民、崇尚節儉


宋朝的皇帝基本上都遵守了誓碑遺訓,從柴家子孫與南宋共存亡,以及在新舊黨爭當中失勢的官員並沒有被殺,還可能會隨著政局的演變由罷黜而回到中央這兩點就可以證明。趙匡胤溫厚的個性透過這個石碑遺訓,表現在整個宋朝的政治上。


蘇先生讀史 |趙匡胤:享年五十,寬仁大度、勤政愛民、崇尚節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