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享年五十,宽仁大度、勤政爱民、崇尚节俭


苏先生读史 |赵匡胤:享年五十,宽仁大度、勤政爱民、崇尚节俭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字元朗,赵九重。涿郡人 ,生于洛阳夹马营 。

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

赵匡胤在后汉时投奔枢密使郭威,致身行伍,并于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时期击北汉、南唐,屡建战功,逐渐成为禁军的重要将领。


苏先生读史 |赵匡胤:享年五十,宽仁大度、勤政爱民、崇尚节俭


柴荣病重时,升为殿前都点检,成为禁军最高统帅。

960年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赵匡胤登基为帝,国号“宋”,史称宋朝。


苏先生读史 |赵匡胤:享年五十,宽仁大度、勤政爱民、崇尚节俭


依据宰相赵普“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致力于统一全国,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

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


苏先生读史 |赵匡胤:享年五十,宽仁大度、勤政爱民、崇尚节俭


976年,赵匡胤逝世,享年五十岁。在位十六年,庙号太祖,葬于永昌陵。

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

954年,柴荣即位,擢升赵匡胤执掌禁军。


苏先生读史 |赵匡胤:享年五十,宽仁大度、勤政爱民、崇尚节俭


柴荣御驾亲征,在泽州高平摆开战场。在此死生存亡关头,赵匡胤振臂高呼:“主上面临险境,我等当拼死一战!”又让禁军大将张永德率弓箭手抢占左边高地。赵、张二人各率精兵两千,左右夹击,以死拼杀,顿挫敌锋,加上柴荣亲临督战,士气大振,北汉军队大败溃逃。

956年赵匡胤被任命为殿前都指挥使,不久又被加授为定国军节度使。

958年,赵匡胤改任忠武军节度使。柴荣北伐,赵匡胤担任水陆都部署。到达莫州,先到瓦桥关,守将姚内斌投降;又打退几千名契丹骑兵,关南平定。


苏先生读史 |赵匡胤:享年五十,宽仁大度、勤政爱民、崇尚节俭


柴荣在行军路上,审阅各地所上文书,得到一只皮口袋,袋中有一块三尺多长的木板,上面写着“点检作天子”,柴荣感到这件事十分奇怪。当时张永德任殿前都点检,柴荣卧病回京,命赵匡胤任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以接替张永德。


苏先生读史 |赵匡胤:享年五十,宽仁大度、勤政爱民、崇尚节俭


同年,柴荣驾崩,年仅七岁的柴宗训(后周恭帝)继位,赵匡胤改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

赵匡胤遂正式登皇帝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改封柴宗训为郑王。以宋为国号,定都开封,改元“建隆”,史称“宋朝”。


苏先生读史 |赵匡胤:享年五十,宽仁大度、勤政爱民、崇尚节俭


宋灭南汉后,南唐后主李煜表面上臣服以求自保,暗中却备战以防宋军进攻。赵匡胤志在统一江南。


苏先生读史 |赵匡胤:享年五十,宽仁大度、勤政爱民、崇尚节俭


975年,宋军破溧水(今属江苏),继与十万南唐军激战于秦淮河,大败南唐军,直逼江宁城。李煜投降,南唐灭亡。


苏先生读史 |赵匡胤:享年五十,宽仁大度、勤政爱民、崇尚节俭

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其弟赵光义饮酒,共宿宫中;隔日清晨,赵匡胤暴死,享年五十岁。

赵匡胤在位期间,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使国家逐步走向统一。同时通过采取“收其精兵,削夺其权,制其钱谷”的三大纲领,巧妙施行的“杯酒释兵权”、“削弱相权”、“罢黜支郡”、“强干弱支”、“内外相维”、“三年一易”、“设置通判”、“差遣制度”等措施加强中央集权,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改革,革除了五代弊政,使国家呈现出和平、安定的局面。


苏先生读史 |赵匡胤:享年五十,宽仁大度、勤政爱民、崇尚节俭


宋朝的政治机构,分政事、军务和财政三大系统,相互平行,分别由皇帝直接统属。设御史台等机构。地方权力集中到朝廷后,又进一步集中于皇帝。


苏先生读史 |赵匡胤:享年五十,宽仁大度、勤政爱民、崇尚节俭


行政权的集中:在中央,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


苏先生读史 |赵匡胤:享年五十,宽仁大度、勤政爱民、崇尚节俭


财权和司法权的集中:设转运使,把地方收入大部分运送中央;在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和核准。


苏先生读史 |赵匡胤:享年五十,宽仁大度、勤政爱民、崇尚节俭


宋代官制有官、职、差遣之分。


“官”是一种等级待遇,供定薪之用,表示禄位、品级的高低。


“职”只是一种虚衔,如学士、待制等,不是职务。


只有“差遣”才是实际职务,握有实权。

宰相:宋沿唐制,设尚书、门下、中书三省。尚书、门下列于外朝,中书设于禁中,称政事堂。实际执政的宰相仍沿唐制,用同平章事名号,无定员,有二人即分日掌印。宋初仍用后周宰相范质、王溥、魏仁浦三人为相。


苏先生读史 |赵匡胤:享年五十,宽仁大度、勤政爱民、崇尚节俭


为了防止赵普擅权,又以薛居正、吕余庆任参知政事(副相),此后成为定制。

枢密使等于宰相之外的又一个宰相。


宋朝建立后,枢密使改为专掌军事政令,调动禁军,与宰相文武并立。


中书省与枢密院号称“二府”(政府、枢府)。枢密院的大事都要奏报皇帝批旨。


宰相与枢密使分别朝奏,彼此不相知。皇帝由此分别控制了政权和军权。


苏先生读史 |赵匡胤:享年五十,宽仁大度、勤政爱民、崇尚节俭


三司使总管四方贡赋和国家财政,地位仅次于宰相,称“计相”。


三司使统领三部:盐铁掌管工商收入及兵器制造等事


度支掌管财政收支和粮食漕运等事


户部掌管户口、赋税和榷酒等事。


地方州郡赋税收入除留一小部分外,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握,三司权任甚重。


苏先生读史 |赵匡胤:享年五十,宽仁大度、勤政爱民、崇尚节俭

学士院设翰林学士若干人,职责是为皇帝起草诏书,包括宰相的任命、对外的国书等。

翰林学士还侍从皇帝“备顾问”,可以直接向皇帝提出对国事的建策。

御史台:宋沿唐制,朝廷设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台分三院:台院、殿院、察院,最初无专职,由其他官员兼职。


御史中丞是御史台的最高官员。


苏先生读史 |赵匡胤:享年五十,宽仁大度、勤政爱民、崇尚节俭


宋代建国后,在科举考试中采取了一系列防微杜渐的措施

锁院制

弥封制

誊录制度

别试

962年,令黄河沿岸修堤筑坝,并大量种树,以做防洪时用。 每年的正月、二月、三月,为黄河堤坝例修期,赵匡胤下令严格巡察,防患于未然。


苏先生读史 |赵匡胤:享年五十,宽仁大度、勤政爱民、崇尚节俭


赵匡胤还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徭役,赋税专收。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握。

赵匡胤还澄清吏治,劝奖农桑,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些举措不仅尽快医治了二百年的战争创伤,而且迅速把宋朝推向空前繁荣的局面,出现了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


苏先生读史 |赵匡胤:享年五十,宽仁大度、勤政爱民、崇尚节俭


军权集中:解除禁军将领兵权,并调往外地充当节度使。

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都直接对皇帝负责。

设立枢密院,枢密院有调兵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

统军的将帅却没有调兵权,使其互相牵制。

实行更戍法。实行“守内虚外”、“内外相制”政策。

驻军一半京师,一半各地。

宋初的军队分为禁军、厢兵、乡兵、蕃兵四种。


苏先生读史 |赵匡胤:享年五十,宽仁大度、勤政爱民、崇尚节俭


首先是选练。

其次是建置。

最后是军权。


聚集在京师的禁军分别由殿前都指挥使、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和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统辖,称为三衙。


三衙只在平时负责对禁军管理、训练,无权调遣。


禁军的调动权归枢密院,枢密院又直接由皇帝指挥。


禁军外出作战,由皇帝派遣将帅,并由皇帝亲自制定作战方略,将领不得擅改。


禁军的选练、建置、驻守、出征、行军、作战等一切权力都集中于皇帝。

979年,赵光义亲自统兵,灭亡北汉。北宋完成了对全国大部的统一。

赵匡胤重视图书建设。通过征集和献书,在开宝年间,官府藏书增至八万卷。为北宋官府藏书奠定了基础。


苏先生读史 |赵匡胤:享年五十,宽仁大度、勤政爱民、崇尚节俭


赵匡胤一生最大的贡献和成就在于重新恢复了华夏地区的统一,结束了自唐末五代以来长达近七十年的藩镇割据混战局面。

赵匡胤作为唐末五代十国混战局面的终结者、宋朝的开拓者,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苏先生读史 |赵匡胤:享年五十,宽仁大度、勤政爱民、崇尚节俭


具有如宽仁大度、虚怀若谷、勤政爱民、严于律己、崇尚节俭等过人的人格魅力。


苏先生读史 |赵匡胤:享年五十,宽仁大度、勤政爱民、崇尚节俭


赵匡胤曾在石碑上刻下留给子孙的遗言,遗训记载的内容

(一)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二)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三)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苏先生读史 |赵匡胤:享年五十,宽仁大度、勤政爱民、崇尚节俭


宋朝的皇帝基本上都遵守了誓碑遗训,从柴家子孙与南宋共存亡,以及在新旧党争当中失势的官员并没有被杀,还可能会随着政局的演变由罢黜而回到中央这两点就可以证明。赵匡胤温厚的个性透过这个石碑遗训,表现在整个宋朝的政治上。


苏先生读史 |赵匡胤:享年五十,宽仁大度、勤政爱民、崇尚节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