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的原型可能就是這個美女葉小鸞

葉小鸞(1616~1632) 明末才女。字瓊章,一字瑤期,吳江(今屬江蘇蘇州)人,文學家葉紹袁、沈宜修幼女。

林黛玉的原型可能就是這個美女葉小鸞

羸弱敏感的文藝女青年

其父葉紹袁,天啟進士,官工部主事;母沈宜修,字宛君,均工詩詞。明亡之後,夫妻歸隱吳江故里。

沈宜修在《季女瓊章傳》中說,小鸞貌姣好,工詩,善圍棋及琴,又能畫,繪山水及落花飛碟,皆有韻致,將嫁而卒。

據說,曹雪芹塑造的林黛玉這人物典型,原型就是葉小鸞。葉小鸞和林黛玉一樣,自幼就寄身舅家。美貌絕倫,聰慧過人。同時,也是一個羸弱敏感的文藝女青年。她家與崑山張家早有婚約,17歲的時候,婚期臨近,她卻不幸於婚前四天死去了。

林黛玉的原型可能就是這個美女葉小鸞

舉體輕盈羽化仙

小鸞性格高曠,厭繁華,愛煙霞,通禪理。自恃穎姿,視金錢若汙物,淡然無求,而濟楚清雅,所最喜矣。能飲酒,善言笑,瀟灑多致,高情曠達,仁慈寬厚。許配崑山張維魯長子立平為妻,婚前五日,未嫁而卒,時年僅十七歲(虛歲)。七日入棺,舉體輕盈。家人鹹以為仙去。其姐葉紈紈因妹逝,歸哭過哀,病發而死。

她到底得的是什麼病,從來也沒有明確的結論。有人說,她是因肺結核而亡,這似乎更為其是黛玉原型提供了佐證。葉小鸞有一本個人文集,是她夭折後其父葉紹袁為她編的,收錄她所寫的一百多首詩,以及親朋好友們悼亡的文字。書名就叫《返生香》。“筆墨精靈,庶幾不朽,亦死後之生也,故取以名集。”——葉紹袁在序言中道出了題旨。


林黛玉的原型可能就是這個美女葉小鸞

半庭花影帶簾斜


“曲曲闌干繞樹遮,半庭花影帶簾斜。又看暝色入窗紗,樓外遠山橫寶髻。天邊明月伴菱花,空教芳草怨年華。”

“門掩瑤琴靜,窗消畫卷閒。半庭香霧繞闌干。一帶淡煙紅樹、隔樓看。雲散青天瘦,風來翠袖寒。嫦娥眉又小檀彎。照得滿階花影、只難攀。”

“昨夜疏風,今朝細雨,做成滿地和煙絮。花開若使不須春,年年何必春來住。樓外鶯飛,簾前燕乳。東君漫把韶光與。未知春去已多時,向人猶作怨春語。”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上海哈德門香菸裡面附送的彩色小卡片,畫的就是葉小鸞。她削肩柳腰,蛾眉櫻唇,弱不禁風卻風情萬種的樣子,不知道曾經讓多少善於鍾情的少年平添幾多相思。

1923年,柳亞子與沈長公訪小鸞墓,並寫了一首《葉瓊章墓道歌》,表示想在墓地旁種下萬株梅花。後來,經柳亞子、葉楚傖等的提議及捐助,寶生庵得以恢復原貌。墓碑上"葉小鸞之墓"由葉氏族長葉藜仙題寫。

林黛玉的原型可能就是這個美女葉小鸞

一片心香付摺扇

1958年,修建318國道時墓遭到嚴重破壞。1982年文物普查,發現了在生產隊倉庫的墓碑。這塊墓碑現在保存於吳江張應春烈士紀念館。

也許這個世界上的某個角落,真的生長有一種名為“返生香”的樹。有了它,就可以召來小鸞的幽魂,可以令她死而復生。

葉小鸞和她的返生香,在深山幽谷之中,彷彿一株蘭草。無論是在冬夜或者春晨,無論是的夏夜還是秋月,她都會飄出淡淡的幽香

雖然香無形,人無影,但是卻永遠留存在詩的世界裡,縈繞在能愁善感的人的腦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