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中原混戰,是誰在抵禦北方匈奴呢?


三國時期中原混戰,是誰在抵禦北方匈奴呢?

匈奴之患

眾所周知,匈奴一直是北方威脅,秦始皇統一中原後,為了抵禦匈奴,曾派蒙恬率大軍鎮守北境,並徵調民夫修建萬里長城,項羽勢力崛起後,秦朝曾調30萬長城守備軍迎擊項羽,結果在鉅鹿之戰被項羽殲滅,自此北方無人鎮守,匈奴不斷犯境。劉邦統一中原後也曾率軍迎戰,結果被匈奴圍困於白登山七天七夜,後來還是用呂后用重金收買了匈奴權臣,用和親策略才讓劉邦脫險,自此漢朝也開啟了長達一百多年的和親策略,一直到漢武帝時期,衛青和霍去病的出現,才給了匈奴沉重打擊,霍去病更是建立了“飲馬瀚海,封狼居胥,西規大河,列郡祁連”的不世功勳,雖然如此,但匈奴並未完全殲滅,只是遷到了更遠的地方。

三國距離漢武帝時期已有300多年,並且當時諸侯割據,中原混戰,但這段時期史料中卻沒有與匈奴大規模作戰的有名戰爭,是匈奴一直沒有進犯嗎?還是有人解除了這個威脅呢?

三國時期中原混戰,是誰在抵禦北方匈奴呢?

初遇匈奴

其實三國時期,匈奴也有犯境,並且一直不老實,第一個迎戰匈奴的人,就是曹操。這要從一場叛亂說起。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秋,當時黑山軍叛亂,黑山軍是冀州黑山等地農民用各種名號組織起來的叛軍。活動區域是中山、常山、趙郡、上黨、河內等太行山脈之中,黑山則位於太行山脈的南端,故史書稱之為黑山軍 。

當時叛軍首領於毒、白繞、眭固等率十多萬人占城魏郡(今河北邯鄲市以南)和東郡(今河南濮陽市),曹操當時領兵在濮陽把白繞打敗了。第二年春天,曹操進軍頓丘縣(河南清豐縣西南),於毒等人攻打武陽縣(今山東莘縣境內),曹操便領兵向西進山,攻打於毒大本營,於毒得到報告後,放棄攻打武陽回軍。曹操在此又截擊了另一叛亂頭領眭固,這場剿滅叛軍的過程中,在內黃縣(今河南省安陽市境內)卻遇到了匈奴首領於夫羅的軍隊,可見當時匈奴也想趁亂在中原搞事情,於是曹操一鼓作氣把匈奴首領也一併擊敗了。

參考文獻:陳壽《三國志- 武帝記第一》:

黑山賊於毒、白繞、眭固等十餘萬眾略魏郡、東郡。

三年春,太祖(魏太祖,指曹操)軍頓丘,毒等攻武陽。太祖乃引兵西入山,攻毒等本屯。毒聞之,棄武陽還。太祖要擊眭固,又擊匈奴於夫羅於內黃,皆大破之。


三國時期中原混戰,是誰在抵禦北方匈奴呢?

再遇匈奴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曹操進軍鄄城縣(今山東省菏澤市境內),準備攻打袁術,當時曹操還聯合劉表斷了袁術糧道,但即使是準備這麼充分的情況下曹操還不知道,當時黑山軍和匈奴首領於夫羅也在幫助和支持袁術,剛開始袁術派劉詳抵禦曹操,結果劉詳頂不住曹操的猛攻,袁術只能率軍救援,結果還是被曹操打敗,於是袁術退到封丘,本來曹操想派兵包圍他,結果這袁術也算是跑得夠快,包圍還沒形成,他又跑到了襄邑縣(今河南睢縣),曹操依然緊追不捨,挖開了水渠把袁術駐紮的地方淹了,袁術沒撤,又跑到了寧陵縣(今河南商丘市境內),曹操仍然緊追不捨,一直等到袁術逃到了九江才撤軍。這次追逐戰貌似是曹操與袁術的較量,其實袁術背後卻有匈奴和黑山軍,也就是說曹操同時面對的是袁術、黑山軍和匈奴於夫羅的三股勢力。

本來黑山軍和匈奴被曹操打敗過一次,照理說這次加上袁術的兵力,應該比上次有經驗了,為什麼還是被曹操二次打敗了,其實不是因為他們實力不夠,而是因為曹操的實力變的更強了,在與他們交戰的前一年,曹操剿滅了兗州的黃巾軍,接管了兗州,還把男女一百多萬人口中的精銳挑選出來了,相當於得兵三十幾萬,號稱青州兵。

自此之後,三國時期,匈奴在中原再也沒有掀起大的風浪,三國後期北方一直在曹操手中在,而且後來實力越來越強,匈奴也不敢大舉進犯。

曹操在三國時期的歷史功績就是率先統一了北方,為中國的進一步統一打下了一定基礎。

參考文獻:陳壽《三國志- 武帝記第一》:四年春,軍鄄城。荊州牧劉表斷術糧道,術引軍入陳留,屯封丘,黑山餘賊及於夫羅等佐之。術使將劉詳屯匡亭。太祖擊詳,術救之,與戰,大破之。術退保封丘,遂圍之,未合,術走襄邑,追到太壽,決渠水灌城。走寧陵,又追之,走九江。夏,太祖還軍定陶。

參考文獻:《三國志》晉-陳壽


三國時期中原混戰,是誰在抵禦北方匈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