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自己有没有得善终?

历史思想家


张易之哥俩如果利用武则天病危的机会,扶植武家子弟上台继承武周皇位,那么少不得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想起数十年前,唐高宗上台时候,长孙无忌的大清洗,武周的重臣,个顶个感到不寒而栗。

于是,在宰相张柬之的带领下,一批武周重臣发动政变,迫使武则天把皇位禅让给原先的废帝李显,这一政变,史称神龙政变,或者说神龙革命。

而张柬之并不知道,这一政变,并没有保全自己,反而让自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因为他辅佐的皇帝,是李显。

唐中宗上位后的唐朝格局

唐中宗李显复位了,不过,在复位之前,我们需要说说,这哥们当年是因为啥丢掉的皇位。

当年,唐高宗李治驾崩,李显当了皇帝,册封韦氏为皇后,李显本人昏聩,本人一点主见都没有,对韦后倒是言听计从,韦后说东,李显不往西,韦后让李显封韦家人什么官,李显就封什么官。

甚至李显还扬言要把皇位送给韦家人,这一行为,触怒了唐朝的官僚集团,也触怒了武则天,于是,李显惨遭废黜。

神龙革命距离李显被废掉皇帝职务,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但是,二十年过去了,李显还和当年一样——一样的没有主见,一样的无能,一样的蠢。

李显没变,韦后变了。

以前的韦后幻想的是成为权倾朝野的皇后、太后,但自从自己婆婆当了女皇以后,韦后居然有种找到了人生新追求的感觉,她觉得以前的想法太没有出息了,自己咋就没想当但女皇呢?

韦后想当女皇,但是她也知道张柬之这帮子老臣厉害,不除掉这些老臣,只怕自己成不了武则天第二,当不上女皇。

韦后虽然脑子也不大灵光,不过比李显强太多,韦后知道,眼下需要做的是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架空张柬之的权力,第二件事,则是考虑武则天退位不久,武家势力还在,自己要整合韦家、武家势力,将来好方便搞事情。

在韦后的煽动下,李显免掉了张柬之的宰相职务,不过,封了张柬之一个郡王——这样做看似张柬之地位得到了提升,实际上则不然——光有一个爵位,但没有具体职务,这就等于失去了权力,只剩下一个虚名。


猫耳洞


张柬之并不是自己独立发动神龙政变,这场政变主要是以张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彦范以及袁恕己五人为首,其中还得到御林军主要将领李多祚等人支持,张柬之和崔玄暐带着太子李显率军诛杀了张昌宗和张易之,然后向武则天逼宫,逼迫武则天退位。

对于张柬之等五人发动神龙政变重新扶持李家天子继位,当时和后世都对他们赞赏有加。但是张柬之等五人下场却一点不好,主要在于张柬之发动政变时没有斩草除根。

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后只是诛杀了武则天的姘头张昌宗和张易之,逼迫武则天退位,但是对武则天的亲属没有斩尽杀绝,反而任由他们继续掌控权力。在张柬之等五人发动完政变后,张柬之集团的参谋薛季昶曾经对敬晖说过当年周勃兴汉对吕后族人斩尽杀绝的典故,劝谏张柬之和敬晖尽快把武三思等武氏子弟斩尽杀绝,以杜绝后患。

但是张柬之没有听从薛季昶之言,他认为武氏子弟应该由已经复位的唐中宗李显亲自除掉,这样才能为重新复位的李显锄奸立威。

结果武三思勾结了李显的韦皇后,这位韦皇后也是一位女野心家,想效仿婆婆武则天过一把女皇的瘾,所以她需要势力,而武三思等武氏家族势力正可为自己所用,所以韦后勾结武三思向张柬之等忠于李唐皇室的忠臣开展政治打击。

他们先是耸动中宗李显对张柬之等五人明升暗降,升为郡王,但是剥夺了他们手中的权力,然后又借故将他们贬往地方,最后怂恿李显派人将他们暗杀,结果憨包李显太过于信任与自己共患难的妻子韦后,说啥就是啥,于是他听从韦后的意思,派人将张柬之等五位神龙政变扶持自己上位,对李唐忠心耿耿的忠臣暗杀死。

神龙政变的五位忠臣之中,张柬之在被贬谪新州以后忧愤而死,崔玄暐在岭南水土不服病死,敬晖在崖州被武三思派人杀死,桓彦范和袁恕己在被贬谪后被中宗李显和韦后指使地方官员虐杀。

可以说这五位李唐忠臣为李显复位立下大功,却都被最后昏庸懦弱的李显给整死了,而李显被韦后利用完,也被韦后给毒杀了。

韦后毒杀李显以后招来了李唐宗室震怒,相王李旦三子李隆基担心再度发生武则天篡权一事,也为了自保,保存李唐宗室,李隆基联合姑姑太平公主发动了唐隆政变,李隆基之所以能成为一代英主,和他的杀伐果断有很大关系,李隆基政变之后没有像张柬之那般留下余孽,李隆基发动政变后将韦后家族和武氏家族全部杀戮殆尽,连依附韦后集团的所有官员也全部诛杀,可以说做到了彻底的斩草除根,一点余孽没有留下,为李唐政权后来稳固打下了基础。

李隆基前后发动两次政变都是以斩草除根告终,一次唐隆政变做了张柬之等人没做的事,斩草除根,还有一次就是先天政变,从其姑姑太平公主手中夺回了权力,李隆基再次对太平公主集团进行了斩草除根。

所以张柬之当初如果像李隆基一样能斩草除根,他们的下场不会这么惨烈。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小岛知风


武则天是我国古代唯一一位公认的正统女皇帝,狄仁杰是当时的名臣,深受武则天的器重。曾经武则天向狄仁杰问有什么人材推荐,当时狄仁杰就说荆州长史张柬之虽然年老,但却是宰相之才。

狄仁杰深受武则天的倚重,既然是狄仁杰推荐的人武则天自然重视,于是就很快任命张柬之为洛州司马。但过了一段时间,武则天又要狄仁杰推荐人才,这时狄仁杰就说我已经推荐张柬之了,但陛下却没有用他。

武则天就说我已经提拔他了。但狄仁杰却说我推荐的人是做宰相的,不是做司马的。之后张柬之又经姚崇推荐,武则天于是任命张柬之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晋升凤阁侍郎。

武则天虽然重用了张柬之,但武则天毕竟是以女子之身为帝,又是从李家手中取得天下的。而张柬之是忠于李唐的,当时虽然已经立了李显为太子,但当武则天病重之时,为了保险起见,张柬之和崔玄瑋、敬晖、桓颜范、袁恕已五人还是发动了著名的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退位,太子李显得以复位为帝。

李显得以提前复位,按理说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是立下大功的,那张柬之有没有得到善终呢?

其实,张柬之虽然有功,但他的结局并不算善终,不仅如此,发动神龙政变的其他几位主要人物死的还很惨。

当然在李显刚复位的时候,张柬之等五人确实都被封为郡王,张柬之被封为汉阳王、敬晖被封为平阳王。桓颜范被封为扶阳王、袁恕已被封为南阳王、崔玄瑋被封为博陵王,当时称为五王,故而神龙政变又称为五王政变。

但张柬之等五人的下场却不好,而他们被封为郡王,其实也就是消弱他们的宰相权利。

因为在发动神龙政变的时候,并没有诛杀武三思,同时李显复位后并不怎么重用五王。并且李显因为和韦后曾共患难,所以李显允许韦后干预朝政。再后来,武三思和韦后勾结诬陷张柬之五王,结果五王全被贬官。

唐中宗李显让法司对敬晖议罪,将敬晖流放琼州,并且还被终身禁锢。后武三思担心敬晖等人会被复起,于是就让人假传圣旨处死敬晖,结果敬晖落下被凌迟的下场。

崔玄瑋被流放古州,在流放的途中,因病去世。这个死法对于敬晖的死法还是好些的。不过他死前是被流放,终非善终。

袁恕已被流放环州,武三思又让人暗杀袁恕已。后袁恕已被逼喝下野葛汁。喝下野葛汁后的袁恕已毒发疼痛难忍,其以手抓地,手指甲都磨没了,但还是不死,最后还是被人击杀而死的。

桓颜范,被流放瀼州,武三思又让人假传圣旨处死桓颜范,当追随被流放途中的桓颜范时,就将桓颜范绑在竹槎上拖行,结果桓颜范的皮肉都没刮掉,在这样的痛苦之下,桓颜范又被乱棍打杀。

张柬之是被流放泷州,虽然张柬之死的方式并没有被人虐待,是忧愁激愤而死,他去世时已经八十二岁了。但不管如何,他死前却是被流放,所以并非是善终的。

但是张柬之等五王,后来还是得以被平反,唐睿宗曾追赠张柬之为中书令,谥号文贞。唐玄宗曾下诏张柬之配享中宗庙庭。唐德宗又追赠他为司徒。


中孚鉴


这要是没个啥变化,张柬之这辈子估计就得在这地终老了。

可后边有人还想着他呢?狄仁杰啊!

想当年武则天瞅着狄仁杰越来越老了,她就想让狄仁杰推荐个人上来做宰相。

狄仁杰开始不说话,后来问了几次之后,狄仁杰冷着脸说:“俺给你举荐过,却被你给撸到了地方坐冷板凳去了。”

“谁呀?”武则天表示很好奇。

“张柬之!”

“啊!晓得了!”

这不张柬之又回到了朝堂之上,这还不算,后来狄仁杰又推荐了一堆人给武则天。

其中有四个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联合张柬之发动了神龙政变,趁着武则天生病的时候,把人家给废了。

那么神龙政变的导火索是啥呢?

其实就是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

这俩人凭借这漂亮的脸蛋,搁朝堂上弄权不说,还不把大家伙放眼珠子里。

你说你为了权利,还谋害了太子李显的儿子李重润?所以张柬之就感觉让这俩货在这么折腾下去,李唐王朝可就没有李家这波人了。

所以就想着要除掉这俩人,可除掉这俩人,必然会触怒武则天。

“那咋办?”

凉拌!一不做二不休逼武则天退位,至于弄死武则天,他们还没这胆,武则天虽然是女皇,但她真要是和你较真,张柬之他也有点怂。

这事成功之后,他们就扶持太子李显上位。

这事最终成功了,武则天退位,权利还给了老李家,李显成功继位。

那么作为有功之臣的五大臣,这就得论功行赏不是,得咧,五个郡王就这么诞生了。

郡王,这可是所有臣子能够登顶的最高爵位了——巅峰。

那么这朝堂可就一家独大了,而这个时候武氏一族,虽然武则天不在了,但人家的根基还有。

对这张柬之这帮人恨啊!所以他们又联合李显的老婆——皇后韦氏(李显压根就是个傀儡,啥事都听这韦氏的),要搬倒五大臣。

说道这估计有人要问了:“这韦氏为嘛要帮着武家人呢?他们不应该是死敌吗?”

韦氏这可不是啥好鸟,她也想把持朝政做武则天那样的女人,既然俩家人的目的一样,这就不妨先合作一把。

所以五大臣被诬陷之后,张柬之的宰相帽子丢了,被挤出了朝堂,去了襄州做刺史去了。

后来张柬之这就想把王爵的帽子辞掉,结果李显不同意,好吧,那么就这么呆这吧!

可没几天张柬之又被贬了,这回可是流放,一家伙就流放到了泷州,这事把个张柬之气的不清,历史记载是忧愁愤懑而死,这不就气死的吗?死的时候,八十有二了。


月音吐槽


别看张柬之当时已经是80岁高龄,但是忠于李唐的那颗心却使其足够老益弥坚。由此可见,张柬之所发动的“神龙政变”于大唐来说,的确是至关重要的。

唐朝居于整个封建社会来说,都是尤为亮相之朝代,而唐朝也被称为是“名相辈出”的时代,我们广为传颂的有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等,他们的生平功绩放至历史星河之中都熠熠闪光,无比荣耀。而今天我们要提及的也是这么一位唐朝名相,那便是“八十高龄,依旧领衔重神龙政变”的名相张柬之。同时期的名相狄仁杰曾这样评价他:“荆州长史张柬之虽居相材也,用之必尽节于国。”我想这大概就是狄仁杰对于张柬之生平作为的高度赞扬!

第一阶段:大器晚成,死谏女皇

论起张柬之的仕途生平,其的确可以称得上是大器晚成之辈,好歹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公元689年,时任清源县县城丞的张柬之被授官监察御史,后又因其屡屡检举有功而累迁为凤阁舍人。张柬之担任监察御史期间,凭其直谏能力,尚可与魏征争个高低。不过,也正是因为张柬之直言进谏,最终触犯了龙颜,被武则天贬谪异地。

第二阶段:众人举荐,重回巅峰

张柬之屡次进谏而触犯龙颜,遂被武则天调任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相比于监察御史,如今的张柬之可谓是一落千丈。但是,笼罩在张柬之头顶之上的这朵乌云很快便在狄仁杰等人的力荐之下而烟消云散。当时武则天多次询问狄仁杰、姚崇等人“何人能够担当起朝中宰相之重任”的问题之时,二人均不约而同地举荐张柬之。姚崇说道:“张柬之深沉稳重有谋略,能决断大事,他已年老,要赶快任用。”于是武则天不计前嫌,为了周朝社稷,便任命为张柬之担任宰相,担任宰相后的张柬之此时便开始了“神龙政变”的筹划。

第三阶段:神龙政变,弃武周迎李唐;中伤诽谤,郁郁寡终

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张宗昌、张易之二人随即便大肆干涉政治,试图擅权专政。张柬之、崔玄暐等人看到二人如此不轨,便意图将其杀掉,其实张柬之等人此时意图已然明朗,那就是赶走武则天,重新迎来大唐王朝。这场由八十岁高龄的张柬之发起的政治运动便就是闻名天下的“神龙政变”,这场政治运动成功地将意图擅权专政、谋权篡位的张易之、张宗昌二人所杀死。与此同时,桓彦范面见早已病入膏肓的武则天,请求其让位于太子李显,武则天见大势已去,无奈痛下诏书,让位于太子李显,是为唐中宗。


生活观察猿


张柬之联合的这四个人,都是有实际兵权的。发动神龙政变时,张柬之已经八十岁了,这老头还是蛮有魄力的。

从历史的角度看,张柬之的这次政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没有他这次政变,也许我们的历史都会改写。

武则天晚年时,已经变的有些糊涂了,尤其是她晚年经常生病不上朝。她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仗着武则天的宠爱,干涉朝政,甚至替武则天上朝听政传旨。

这两个小白脸其实没有什么才能,原来只是太平公主的菜,太平公主为了讨武则天的欢心,送给武则天的做男宠的。

这两兄弟登堂入室后,变得为非作歹,残害忠良。

张柬之是忠于李唐皇家的人,看到此情景,怕江山因武则天的纵容,毁在张易之、张昌宗手里,于是变发起了神龙政变,诛杀了这两个祸害。

武则天被迫退位,被封杀多年的李显再次登上皇位。

曾有后人评论,张柬之此举应该是有高人指点,凭他没有这样的谋略,幕后操盘手很有可能是狄仁杰。

据《新唐书》相关记载,五王政变里的三王包括张柬之本人,都是狄仁杰举荐上去的。

尤其是张柬之,他本来因为耿直,官场上屡不得志,他在六十岁时被狄仁杰极力推荐,才做上宰相的。

如果,这样的猜测成立,那说明狄仁杰真是深谋远虑了。

留下后遗症

李显上位后,张柬之因功被封为汉阳郡公,可是好景并不长。

当年神龙政变时,有人提出斩草除根,要把武氏余孽一网打尽,可张柬之心软了。他偏偏留下了武三思这个祸害,同时也为自己惨淡余生留下了祸根。

李显上位后,找了一个老婆韦后,这个韦后也想学武则天做女王,于是韦后就开始蓄谋,拉拢帮手,武三思刚好跟他臭味相投。

韦后和武三思两人,一阴一阳,祸害了不少忠臣,张柬之当然的成为了目标。李显这个人没什么主见和魄力,听风就是雨,也活该他最后被韦后毒死了。

(武三思剧照)

在武三思和韦后的排挤下,李显听信韦后之言,张柬之被削权降职做了他老家襄州的刺史。

被贬为刺史后的张柬之,关心百姓民生,在一次抗洪请求军营帮助时,再一次被武三思一伙借题发挥,将张柬之定罪流放。

张柬之在流放时,忧愤的死去了,享年82岁。


历史那事儿


张柬之虽然在年轻时,就已经涉猎经史,才华横溢,还考中了进士。但是,张柬之在很长一段时间的仕途,真的可以用波澜不惊来形容,他在太学生、清源县丞岗位上竟然一直做到了65岁的高龄。

如果放到现在,65岁,早该退休,回家领着退休工资,过清净日子了。但张柬之却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真正的是大器晚成之人。

张柬之65岁时,在武周朝廷的贤良科召试中以策问第一的成绩,从上千人中脱颖而出。张柬之因此受到提拔,被授予了监察御史之职,成了京官。很快,又被授予凤阁舍人。凤阁是武周时期的机构名称,即中书省。

原本张柬之安安稳稳做官,成为宰相的可能性虽然很小,但再升升官,混个中书省的副职,然后告老还乡,颐养千年,或者老死于工作岗位之上,都是可能的。但是,张柬之却偏偏有个特点,就是坚持原则,敢于直谏。

张柬之曾上书武则天,直言反对皇室宗亲娶突厥首领的女儿和亲,得罪了武则天,被赶出了京城,就任合州、蜀州刺史。

而当时的朝廷,每年还会派五百士卒去姚州戍边。因为地险和瘴气,派去的士兵基本上都死在了当地。姚州,大概就在当年诸葛亮南征孟获的地方。

这张柬之是越混越差了,那为什么快到了八十岁时,竟然还做了宰相,最后还能发动“神龙政变”,成就如此辉煌的大业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人了,他就是千古名相狄仁杰。

张柬之和狄仁杰有相似之处,两人年龄相仿,张柬之大狄仁杰5岁;而且两人都敢于直谏,都是从内心深处忠于李唐的。

狄仁杰在武则天选继承人时,就曾说服武则天立了李显为皇太子。张柬之的执着,也让狄仁杰觉得,张柬之是他实现复兴李唐大业的最好人选。

因为张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五人是发动“神龙政变”的五大核心,而且均是由狄仁杰推荐的。

狄仁杰所推荐之人,皆是忠于李唐的。狄仁杰推荐他们,就是想在自己死后,由这些人来保证在武则天去世后,中宗李显可以顺利登基。

张柬之等人虽然位居朝廷大员之位,但在武则天病重之后,能够天天见到武则天的则是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等人。

“神龙政变”成功了,武则天退位做了太上皇,被软禁宫中,李显成功复辟了。张柬之等五位主要谋划大臣,也因功先被授予郡公,后又晋封为郡王,可以说是达到了唐朝异姓大臣的巅峰地位。

可是,“神龙政变”并不彻底,留了一个漏洞,因此,张柬之等五王最后都没有落下好的结局。我们都知道“斩草除根”、“除恶勿尽”,武则天虽然因病,被软禁,失去了权势,但是,武氏家族还在。而

很快张柬之等人就遭到了武三思的构陷。武三思跟中宗打小报告,说“五王”诬陷韦后,用以中伤五人。中宗李显并不是一个什么英明神武的君主,听信了武三思、韦后的谗言,下诏将“五王”分别流放。

张柬之辅佐中宗,重登大宝,最后却被中宗所猜疑,这让耿直的张柬之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所以,张柬之最后是在忧愁愤懑中去世的


历史问答人


张柬之虽然策划实施了神龙政变,让江山又回到了李家的手上,不过,他的下场却很凄惨。

张柬之这个人实际上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拿姚州来说,他因忤逆武则天而被贬为蜀州刺史之后,发现朝廷每年得派500个兵驻防姚州,可是姚州却处山高水远蛮荒之地,这500个兵一步一步走到姚州时也死得差不多了,这对朝廷来说很不划算。

于是,他上了一个表,说汉朝统治姚州是因为能够收到税挣到钱,可是如今我唐派兵驻守姚州却是个亏本买卖,不如撤了姚州,将它视为藩属国算了!

这样的张柬之不得不说很现实,他所追求的更多的是看得见、用得了的好处,亏本买卖他不会做。

不过,如果执政者真如张柬之这么追求如此现实的“利己主义”的话,恐怕唐朝也不会打下那么辽阔的版图了,也许只能龟缩在中原一带了。

所以,当时武则天看完了张柬之的表之后,只是呵呵一笑,便放到一边去了。

张柬之一生抑郁不得志,名声不显,一直到了人生的最后两年,方才一炮打响了自己的名声,被人所熟知。

当然,不论是狄仁杰还是姚崇,都对张柬之评价很高,狄仁杰对武则天说张柬之是“宰相材也”,姚崇也说张“能断大事”,他已经老了,趁着还没死,还能用,赶紧用他!

经过狄仁杰和姚崇的连番举荐,武则天这才很不情愿地召见了张柬之,然后升了他的官,让他当了同平章事,也即宰相,这时候的张柬之已经到了80岁的年纪。

当然了,也不能说张柬之是纯乎出于私心,多多少少也确实是想要帮助李家重新夺回江山。

这张老头虽然已经80岁了,可还是忍不住想要折腾折腾,所以便开始四处奔走,联络一批人,又策反一批人。

还真别说,张老头确实召集了不少人。

当时谁也没有想到一个80岁的老头竟然有勇气牵头发动政变,所以没什么提防,谁知道张老头竟然突然率领五百羽林军杀到了迎仙宫,然后二话不说砍了武则天的男宠“二张”的脑袋。

同时,又派王同皎去东宫迎接李显,当时李显也是一头雾水,但还是被王同皎带到了紫微宫,随时准备夺位。

张老头砍了张易之和张昌宗的脑袋后,又毫不客气地闯入了武则天的寝殿,吓得武则天坐了起来,直呼:“是谁作乱?”

张柬之听了武则天的话,摸了摸胡须,一点也不紧张,反倒不紧不慢地说:“二张想要谋反,我已经奉东宫的命令砍了他们的脑袋

武则天气得说不出话来,这时看到了李显,便问李显:“此事可是你授意?既然二张已然伏诛,你回你的东宫去吧。”

李显复位,再一次坐上了皇位,对于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崔玄暐和袁恕己五人的拥戴之功,李显当然得好好地感谢感谢,怎么感谢呢?

李显对这五个功臣真的很慷慨,封张柬之为汉阳王、桓彦范为扶阳王、敬晖为平阳王、崔玄暐为博陵王、袁恕己为南阳王,时人称为“五王”。

只不过,张柬之他们却犯了一个低级错误,以为只要迫使武则天退位便足够了,不听薛季昶的劝告,没有尽诛武氏族人,结果这才发动政变没多久,他自己便遭到了武三思的诬陷,被李显罢免了宰相之职。

虽然后来写史书的人说如果张柬之他们当初能学汉朝诛诸吕一样诛诸武,下场也不会悲惨了。


串场河


张柬之,出生于唐高祖武德八年,湖北襄阳人,他年轻时就高中进士,但此后一直在清源县当县丞,相当于现在的副县级官员。张柬之这个官一当,就是半辈子,直到公元689年,张柬之65岁时,朝廷以贤良科目召试,他也报名参加。

当时参与对答策问学子共有一千余人,结果张柬之却仍然名列第一,被授于官监察御史,相当于咱们现在中纪委纪检监察室的处长,从级别上来说,也算是从副县级上升为正处级,并且从一个地方官变成京官,这对于一个65岁的老人来说,实在算得上是个奇迹。

所以,按照正常的人的想法,以后肯定要勤勤勉勉和低调做人,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官位。但是,张柬之的这个正处级官位还没有坐热,他就公开顶撞武则天。

当时,突厥首领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大唐以和亲,武则天就想让自己的侄孙武延秀娶这名突厥女子,朝廷里的大臣都没人说什么,结果张柬之跑出来反对,他的理由是:自古从无天子娶异民族女子的事。

武则天非常生气,因为,自古以来还没有女子当皇帝的事情呢?如果凡事都必须按照传统来,我是不是也要退位让贤啊。总而言之,就你这老东西多事!于是武则天直接将他给赶出朝廷,发配到地方做合州刺史。

不过武则天考虑到张柬之的才能,虽然是将他贬到地方,但从官职上说,还上升了好几级。因为张柬之这个合州刺史就相当于咱们现在某个地级市的市长,属于正厅级。后来,张柬之因为政绩不错,又被调任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这个时候,张柬之已经快七十岁,如果不知道后来的事情,张柬之这一生恐怕也就这样了。当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已经算是很不错。但是,奇迹又再次降临到张柬之身上,让他终究无法再成为一个普通人。

当时,武则天非常倚重的狄仁杰身体越来越差,而武则天又对当时的宰相李峤、苏味道等人的表现不满,便向狄仁杰征求宰相人选。狄仁杰思虑再三,便推荐张柬之,并称此公虽然年纪老迈,但精神矍铄、极富才干,如能重用他,必定会成为贤辅良相。

武则天似乎并不喜欢张柬之,但碍于狄仁杰的面子,就下令提拔为洛州司马。过了一阵后,武则天又找狄仁杰推荐人才,狄仁杰就说:“臣曾举荐张柬之,您没用他。”武则天说:“我已经提拔他了。” 狄仁杰回答说:“我是举荐张柬之当宰相,而你却让他当个小小的洛州司马,这不是用才。”

于是,在狄仁杰的强烈推荐下,武则天只好将他升为刑部侍郎。不久,狄仁杰病逝,姚崇成了最受武则天信任的宰相。长安四年(704年)九月,姚崇被任命为灵武道行军大总管,临行前他再次向武则天极力推荐张柬之,称其最有资格接替自己担任宰相。

武则天见狄仁杰、姚崇都极力推荐张柬之,这才放下心中的成见,正式提拔张柬之为宰相。这一年,张柬之刚满八十岁,真的是太不容易。后来,成为宰相的张柬之接连推出一系列的改革,让武则天大为满意。然而让武则天没想到的是,她亲手提拔起来的老宰相,最终竟会摧毁她辛苦建立起来的帝国。


三国故事


张柬之,字孟将,大唐襄州人,出身国子监,以进士科及第,被补为青城县丞。武则天永昌元年升任监察御史,算是勉强进入权力中枢,但是这时候的他已经65岁了,公元698年,张柬之由于进谏阻止淮阳郡王武延秀纳默啜可汗之女为妃,被外放为蜀州刺史。

武则天后期荒淫无道,不理政事,宫中大权逐渐被其男宠二张操控,众多心系李唐的大臣觉得时机已到,于是联合起来,在八十岁的张柬之的带领下发动神龙政变,诛杀二张同时立唐中宗为帝,推翻了武则天的统治

但是政治活动极为凶险,一有纰漏就有杀生之祸

张柬之虽然复立了大唐帝国,为天下首功,但是其不知道斩草除根的道理,没有将武则天的势力全部剪除,所以留下了祸患,中宗神龙二年,

在中宗和韦后庇护下的武氏余孽武三思指使其亲信郑愔诬告张柬之等人与驸马都尉王同皎通逆谋叛。懦弱的中宗就坡下驴,本想处死他,又担心惹来朝野非议,于是把张柬之被贬为新州司马。到任后不久就忧愤而死,终年八十二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