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天津撤銷的縣為這五個,均為1973年劃入

天津市,位於我國北部渤海之濱,地處華北平原、海河下游,是我國四大直轄市之一,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及工業基地,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衝”之稱。天津,簡稱“津”,市名取天子渡口之意,天津始於隋朝大運河的開通,金代在直沽設有“直沽寨”,元朝曾設“海津鎮”,素為是軍事重鎮和漕糧轉運中心,明朝遷都北京後更為京畿軍事重鎮,曾設有“天津衛”“天津左衛”“天津右衛”,清代改設為天津府。

新世紀,天津撤銷的縣為這五個,均為1973年劃入

清末,天津地位日益重要,不僅被開闢為通商口岸,列強也在此紛紛設立租借,李鴻章、袁世凱等重臣長期駐於此,是我國近代中國洋務運動的重要基地,為我國僅次於上海的第二大工商業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中心。建制上,清末天津政治地位已經超過保定,成為直隸政治中心,民國時曾為河北省會,也曾為院轄市(相當於今直轄市)。1949年初天津解放後被列為直轄市,建國後也曾短暫劃歸河北省為省會,現在天津共轄十六市轄區,進入新世紀後這五個縣撤銷後改為了區,這五個縣均為1973年劃入。

新世紀,天津撤銷的縣為這五個,均為1973年劃入

2000年6月,武清縣撤銷後以其行政區域設為天津市武清區。武清位於天津西北部,與河北、北京相鄰,是京津之間的中心點,素有“京津走廊”之稱。武清建制始於西漢初稱雍奴縣,隸屬於漁陽郡,南北朝時雍奴縣還曾為漁陽郡郡治,唐朝時雍奴改稱武清縣。明清時,武清縣隸屬於順天府,建國後曾屬天津專區、河北省天津市,1973年劃歸直轄市天津市直至2000年撤縣改區。

新世紀,天津撤銷的縣為這五個,均為1973年劃入

2001年3月,寶坻縣撤銷後以其行政區域設為天津市寶坻區。寶坻位於天津市中北部,地處燕山山脈南麓,現為天津市市轄區,歷史也頗為悠久。寶坻建縣前曾為雍奴(武清)、香河等縣之地,金大定十二年(公元1172年)設為縣,縣名取《詩經》“如坻如京”之意得名寶坻。建國後,寶坻縣曾為天津專區、唐山專區、河北天津市等所轄,1973年由河北天津專區劃歸直轄市天津市。

新世紀,天津撤銷的縣為這五個,均為1973年劃入

2015年7月,寧河縣、靜海縣撤銷,分別以兩縣行政區域設天津市寧河區、靜海區。寧河位於天津市東北部,歷史悠久但建縣較晚,清雍正時才正式置縣, 現為天津市寧河區。寧河建縣前為寶坻縣地,清雍正九年(1731年)正式置縣,隸屬於順天府,“薊運河縱貫縣境,時多水患,故縣以寧河名”。建國後,寧河縣隸屬於天津專區,1959年併入河北省天津市漢沽區,1961年復設屬唐山專區,1973年劃歸直轄市天津市管轄。

新世紀,天津撤銷的縣為這五個,均為1973年劃入

靜海位於天津市西南部,春秋戰國先後為齊、燕、趙等國地,秦屬鉅鹿郡,西漢時今境就已置縣稱東平舒縣,今建制始自北宋大觀二年(1108年)所設靖海縣,隸屬於清州,明初改稱靜海縣。建國後,靜海縣曾屬天津專區、河北省天津市等,1973年劃歸直轄市天津市。

新世紀,天津撤銷的縣為這五個,均為1973年劃入

2016年6月,薊縣撤銷,以其原行政區域設天津市薊州區。薊州區位於天津市最北部,是天津市域最古老縣制之一,現為天津市市轄區。薊州古為無終子國,戰國為燕國無終邑,戰國末屬右北平郡,秦時設無終縣為右北平郡治。南北朝時,無終縣屬漁陽郡。隋朝時,無終縣為漁陽郡郡治並改稱漁陽縣,唐改漁陽郡為薊州,明初省漁陽縣入薊州,民國初廢州為薊縣。建國後,薊縣先後為河北通縣專區、唐山專區、天津專區等所轄,1973年改屬直轄市天津市。

新世紀,天津撤銷的縣為這五個,均為1973年劃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