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隐士塞林格:隐居乡间57年,写小说全球狂卖7000万册

1953年,34岁的塞林格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乡间的河边小山附近买下了90多英亩的土地,并在山顶上建了一座小屋。从此,塞林格把潮水般涌向他的媒体和读者挡在了门外,期间他甚至拒绝了白宫邀请的晚宴。

2010年塞林格在家中安静地离去,享年91岁,至此一代传奇画下句点。

文坛隐士塞林格:隐居乡间57年,写小说全球狂卖7000万册

文学巨匠塞林格

塞林格是谁?他就是大家熟知的《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作者。1951年《麦田》出版,引起文坛轰动,不到两周时间该书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首位,全球累计发行量超7000万册。塞林格也因此跻身世界级作家。

然而,塞林格对接踵而来的名望并不买账,《麦田》出版后两年,他就过起了隐遁生活。塞林格的儿子马特觉得,父亲对于成名这件事,可能“只享受了24小时”。“他完全看透了出名这件事的本质,外界对他的关注和兴趣成了一种不是很喜欢的打扰,以及深深的不安。”

塞林格对这个世界的疏离并非成名后才开始,事实上,早在青少年时期,他已经开始嘲笑起那个虚伪、势力的世界。

文坛隐士塞林格:隐居乡间57年,写小说全球狂卖7000万册


早熟的少年——富家公子厌倦上流社会的庸俗与空虚

1919年塞林格出生在纽约一个富有的犹太食品商家庭,少年时代就读麦克伯尼预科学校,那是曼哈顿的一所高级私立学校。然而他并没有按照人们对他的期望而成为一个精英分子,相反,他实在是个学渣。十五岁时他被学校劝退了,理由是受到青春期的“严重干扰”及不知“努力”为何意。

后来他又上了一家长岛的私立学校,也没能表现地更好。最后,他被送到一家纪律严明的军事学校,才总算安然毕业。这所军事学校,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里潘西中学的原型。


文坛隐士塞林格:隐居乡间57年,写小说全球狂卖7000万册

《麦田里的守望者》里的霍尔顿形象


年纪轻轻的塞林格有着超乎常人的洞察力,他看透了这些学校的势利眼。他在一封信中说:“从有限游历中遇到的各色人等看,我得出结论,上帝必然存在。那么多惊人的怪物,他们犯下的错误如此可怖、频繁,源源不绝,不可能纯属偶然。”

在《麦田》里,他对这些所谓上流社会的学校的嘲讽也毫不留情:

“我之所以离开埃克顿岗中学,最主要的,是因为我在那儿被装模作样的家伙所包围,如此而已。那儿装模作样的家伙他妈的车载斗量。就说校长哈斯先生吧,他是我这辈子所见过的最虚伪的杂种……我一开始觉得很没劲儿,后来就气得发疯,我恨那所破埃克顿岗中学。”

除了对成人世界的虚伪嗤之以鼻,塞林格对金钱也不感冒。他爸爸曾送他去欧洲学杀猪和做火腿,以继承家族生意,但塞林格对演戏和写小说更感兴趣。

文坛隐士塞林格:隐居乡间57年,写小说全球狂卖7000万册


父亲关心着生意,而超俗的儿子关心着不怎么有利可图的纯粹的精神上的事情,这种物质和精神的矛盾从小就困扰着塞林格。在《麦田》里,主人公霍尔顿的爸爸是个有钱的律师,塞林格借霍尔顿的嘴说道:

“我是说如果律师一天到晚到处去搭救无辜人们的性命什么的,那样倒还不算坏,可是真当了律师,你就不会去做那些事了。整天所做的,全是挣很多很多钞票,打打高尔夫球还有桥牌,买名车,喝马提尼酒,让自己的样子像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

这种对上流社会的辛辣讽刺以及对纯真世界的向往,立刻引起了读者的巨大共鸣。《麦田》出版的年代,正值二战结束,那时的美国物质主义和消费文化盛行,同时人们的精神世界却一片荒芜。塞林格的作品成了读者的精神方舟。


受挫的爱情——女友嫁作他人妻

如果说富有的家庭让塞林格早早地看透了上流社会的虚伪,那受挫的爱情无疑加速了塞林格对这个世界的逃离。

二十出头,塞林格恋爱了。他的美丽女友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尤金·奥尼尔的女儿,名叫乌娜。他们热烈地交往着,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一年后,塞林格参军去欧洲打仗,与此同时乌娜搬到好莱坞准备进军演艺圈,期间他们保持着通信。

文坛隐士塞林格:隐居乡间57年,写小说全球狂卖7000万册

乌娜·奥尼尔


有一天,塞林格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乌娜结婚了,新郎是卓别林。对,就是那个著名喜剧演员卓别林。18岁的乌娜嫁给了54岁的卓别林,塞林格就这样出局了。

这次感情挫折,加剧了塞林格的挫败感和不安全感。纵观塞林格此后的情感生活,虽说风流韵事不断,但都谈不上什么圆满结局。


年轻的“老兵”——“人肉燃烧的味道无法从鼻孔消散”

少年时期的精神困顿、青年时期的情场失意,尚且还让塞林格在这世上有一丝喘息, 那么战争可谓导致了塞林格与这个世界彻底决裂。

1942年,23岁的塞林格应征入伍。两年后,他参加了诺曼底登陆,随后参加了许特根森林战役和突出部战役,这是盟军解放欧洲过程中最残酷的战斗之一。1945年,在经过连续11个月的战斗后,塞林格患了战争疲劳症住进医院。26岁的塞林格,已经是战场上的老兵。

文坛隐士塞林格:隐居乡间57年,写小说全球狂卖7000万册

塞林格

战争给塞林格带来不可磨灭的创伤,塞林格的女儿曾提到父亲对她说过:“无论你活多久,人肉燃烧的味道都无法从你的鼻孔里消散。”

当青年塞林格被战争摧残的同时,作为作家的塞林格也在悄然成长。他通过不断写作来治疗心灵创伤。

据说塞林格到哪里都带着他的打字机,甚至在参军的时候也带着一台打字机。他的一名战友回忆说,在他所处的那个区域遭遇袭击的时候,他还蜷在桌子下飞快地打字。

“我发誓,再来场战争的话,最好他们挑我出来让行刑队把我毙掉算了,那我也不会反对。”对战争的强烈厌恶,被塞林格写在了《麦田里的守望者》里。在第18章的结尾,霍尔顿说:“不管怎么样,我对发明了原子弹这件事有点儿开心。再来场战争的话,我他妈会端坐到原子弹的头上。我自愿报名,向上帝发誓,我会的。”

频繁战争带来的绝望和空虚,是塞林格此生挥之不去的阴霾。


遁入乡间——踏上一条精神性的旅途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塞林格与现实世界的鸿沟一次一次地加大,他归隐乡间的愿望并非一日形成,而是由来已久。在他将隐居生活真正付诸实践之前,塞林格已经表露出种种隐遁的思想。他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写道:

“等我挣到钱就造一座小屋,一辈子住在里面。我要把小屋造在树林旁边而不是树林里面,因为我希望屋里一天到晚都能看见充足的阳光”。


文坛隐士塞林格:隐居乡间57年,写小说全球狂卖7000万册

塞林格故居,现为漫画家哈利·布利斯(Harry Bliss)拥有。哈利·布利斯摄影。

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乡间,塞林格为房子竖起篱笆,装上警报器;他每天带着盒饭进到自己那个封闭的水泥书房里写作,家里人也不许打扰他;别人想拜访他,要先递信件;他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他拒绝了白宫邀请的晚宴……

“父亲也不相信所谓的什么现实生活。他更相信二元论的观点,一切都是虚幻,一切都是梦境。他因此踏上了一条非常精神性的旅途,觉得生活在安静的环境里更有利于他做这样的探索。”塞林格的儿子马特说。

虽是一个西方作家,塞林格却对东方宗教痴迷。根据禅学家铃木大拙的论述,禅宗思想与西方思维的区别在于:“禅宗有‘不斗争……在有限与无限之间,肉体和精神之间’的顿悟教化。”

禅宗佛教成了塞林格在这个世界上的精神出路。可以说从1953年出版的《特迪》开始,禅宗的某些思想成为塞林格故事的标准配置。


文坛隐士塞林格:隐居乡间57年,写小说全球狂卖7000万册


虽然塞林格过着远离尘嚣的生活,但是他一直在用写作守望着这个世界。“我会站在一道破悬崖边上。我要做的就是抓住每个跑向悬崖的孩子——我是说要是他们跑起来不看方向,我就得从哪儿过来抓住他们。我整天就干那种事,就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得了。


----------------

小逸

从事文字工作9年;

曾在大学毕业后去乡间自耕自食,开启了长达数年的自我追寻之旅;

现在这个精神旅程已经转移到文学上,我读小说,也创作小说;

希望我的阅读分享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不一样的启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