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古人“小像”:温柔缱绻意绵绵,宝钗抚之不禁微笑

前言:小像,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相片,但小像可以平面,也可立体传神。访遍古人的诗词名篇,那些埋藏在心间的细腻情感,那些相思缅怀、温柔缠绵之意,仿佛皆寄托于这“小像”上,如月光笼罩下的轻纱,朦胧影绰,含蓄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一、《甄嬛传》:“小像”与爱情

初识“小像”,是在《甄嬛传》中小允子用剪纸做的甄嬛的小像,真的是惟妙惟肖,花容月貌,全在这张“小像”上。后来随着剧情展开,我们知道这“小像”连起来的不仅是嬛嬛和皇帝、果郡王的爱恨情愁,还是浣碧能够嫁入果郡王的关键一环。

说古人“小像”:温柔缱绻意绵绵,宝钗抚之不禁微笑

看着甄嬛站在雪中,望着红梅枝头的小像许愿:“愿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看着允礼缓缓的拿下枝头的小像,珍藏在自己的随身荷包中,流潋紫把感情纠葛融于“小像”之中,将“小像”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一环扣着一环,小像的全文贯穿,使得这情节就如行云流水般一层一层地铺垫开来。

说古人“小像”:温柔缱绻意绵绵,宝钗抚之不禁微笑

二、《红楼梦》:“小像”与兄妹情

由于喜爱从而细细研磨《红楼梦》的文字情节,才发现原来这里也有“小像”的身影,在《红楼梦》第六十七回:

薛蟠远行,单单给薛宝钗带了一大箱子的玩器:笔、墨、纸、砚、各色笺纸、香袋、香珠、扇子、扇坠、花粉、胭脂等物;外有虎丘带来的自行人、酒令儿,水银灌的打筋斗小小子,沙子灯,一出一出的泥人儿的戏,用青纱罩的匣子装着;又有在虎丘山上泥捏的薛蟠的小像,与薛蟠毫无差错。

而宝钗见了,别的都不理论,倒是薛蟠的小像,拿着细细看了一看,又看看他哥哥,不禁笑起来了。


说古人“小像”:温柔缱绻意绵绵,宝钗抚之不禁微笑

“任是无情也动人”的薛宝钗,曹雪芹竟然安排了这么温情无限的兄妹情深的情节,回头想来,我们不难发现,呆霸王薛蟠对于妹妹宝钗说不上言听计从,但也是极为爱重的,在《红楼梦》第三十五回薛蟠因为贾宝玉挨打一事被妹妹冤枉,愤怒之下说错了话,连忙放下身段向宝钗作揖告饶:

薛蟠道:“我若再和他们一处逛,妹妹听见了只管啐我,再叫我畜生,不是人,如何?何苦来,为我一个人,娘儿两个天天操心!妈为我生气还有可恕,若只管叫妹妹为我操心,我更不是人了。如今父亲没了,我不能多孝顺妈多疼妹妹,反教娘生气妹妹烦恼,真连个畜生也不如了。”口里说着,眼睛里禁不起也滚下泪来。薛蟠听说,忙收了泪,笑道:“我何曾招妈哭来!罢,罢,罢,丢下这个别提了。叫香菱来倒茶妹妹吃。”宝钗道:“我也不吃茶,等妈洗了手,我们就过去了。”薛蟠道:“妹妹的项圈我瞧瞧,只怕该炸一炸去了。”宝钗道:“黄澄澄的又炸他作什么?”薛蟠又道:“妹妹如今也该添补些衣裳了。要什么颜色花样,告诉我。”


说古人“小像”:温柔缱绻意绵绵,宝钗抚之不禁微笑

还有在贾府中,当凤姐、宝玉生病,众人混乱之际,薛蟠在一旁忙的害怕母亲摔了,又担心妹妹被人看了,这爱护之心,溢于言表。曹公笔下的许多细节都让这个呆霸王充满了人情味。薛蟠远行经商,途中不忘给在家的妹妹带上些各地的特产玩意儿,而宝钗收到这些,不管其它,单单抚着薛蟠的小像,不禁微笑。这些用“小像”表达的文字张杰,让人感到无限温柔与甜蜜。

三、《聊斋志异•宦娘》:“小像”与成全

《聊斋志异•宦娘》中描写了温如春与宦娘、良工的凄美爱情故事,宦娘自知人鬼殊途,不能与温如春结为夫妻,决定促成温如春与良工的美好姻缘,以媒人的身份,让心上人得到幸福,后来如愿以偿,宦娘也被温如春发现,悲痛离开之时,说了这一句:

"此妾小像,如不忘媒妁,当悬之卧室,快意时,焚香一炷,对鼓一曲,则儿身受之矣。"

说古人“小像”:温柔缱绻意绵绵,宝钗抚之不禁微笑

故事里的温如春擅琴,宦娘亦是一个琴痴,临走之时,她只愿心上人若不忘她这一媒人,在高兴之余,能够焚一炷香,对着她的小像弹一曲,就好比自己领受了。

“小像”,裹挟着古人最细腻的情感表达,厚重却又绰约,这含蓄的情感,这痴情的爱恋,深深浅浅地凝聚在“小像”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让我们在心间细细品尝,慢慢斟酌,其间滋味,妙不可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