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人員憋得慌,民警醫護挨個“話療”,揭祕浦東集中隔離點

“感謝你們這14天的關心,這是我的一點心意。”1號集中隔離觀察點外,剛剛解除留觀的趙女士捧著一箱70套防護服,感謝辛苦付出的公安民警、醫務人員及工作人員。

浦東是上海最重要的口岸地之一,42個集中隔離觀察點就像一道道防疫“水壩”,由公安民警、醫務人員和工作人員共同守護。

隔離人員變著法兒找聊天,民警變“心理諮詢師”

在浦東8號集中隔離觀察點,無論民警、醫生還是護士,都隨身揹著一個工具包。

由於一直需要穿防護服,沒口袋帶東西不方便,浦東醫院的富醫生就地取材,用帽子和蛋糕盒上的帶子為每個人配備了這樣的工具包。

民警們的工具包上,畫著警察的漫畫形象。這是金楊社區醫院的丁護士畫的,她說這裡的醫務人員和民警關係非常融洽,稱呼也很特別,她們都叫民警“心理諮詢師”,而這就要從一件小事說起了。

隔离人员憋得慌,民警医护挨个“话疗”,揭秘浦东集中隔离点

民警在隔離點的手工漫畫包。 本文由浦東警方供圖

隔离人员憋得慌,民警医护挨个“话疗”,揭秘浦东集中隔离点
隔离人员憋得慌,民警医护挨个“话疗”,揭秘浦东集中隔离点隔离人员憋得慌,民警医护挨个“话疗”,揭秘浦东集中隔离点

“你們這是什麼態度?”“我家的貓主子都一個月沒見著我了!”3月11日,民警陸續接到醫務人員反映,留觀人員有時為了一些瑣事與他們發生言語衝突。

當天負責值守的是浦東公安分局度假區公安處民警顧有韜,他隨即電話聯繫了幾名“重點人員”。

本來抱著要“告誡”的心,聽了一會兒顧友韜卻忍不住“噗嗤”一聲笑了出來,原來這些人根本就是“憋”壞了,變著法地找人聊天呢,接到他的電話高興得不行。

在迪士尼練就了一身“大小通吃”的溝通本領,顧有韜秒變心理諮詢師,開始挨個“話療”,一人一刻鐘,半天功夫很快過去,集中隔離觀察點內也安分了下來。

“你別說,還真收到了有點道理的建議。”顧有韜立即找到工作人員,提出推遲早廣播時間,畢竟很多人都有睡懶覺的習慣,其他民警紛紛效仿開展“話療”,久而久之,這裡的民警就變成了醫務人員口中的“心理諮詢師”。

集中隔離觀察點的離奇“竊案”

隨著境外疫情愈演愈烈,入境人員大幅增加,原本人均僅100多人的各集中隔離觀察點,平均人數陡然提升到了300多,集中隔離觀察點內秩序維護、後勤保障等各項工作壓力驟增。

一次,平靜的10號集中隔離觀察點卻發生了一起“盜竊案”,幸好最終查明是一個忙中出錯的誤會。

3月21日16時30分,在10號集中隔離觀察點,醫務人員急匆匆地聯繫民警,一房間門口堆放的醫務人員幫忙轉遞的物品不見了,據失主反映,裡面有一個名牌包,還有一些貴重的護膚品。

集中隔離觀察點內的留觀人員都單獨“宅”在房內,工作人員也是固定的,很快民警便找了拿走東西的人,對方是負責該區域樓道的早班清潔工。“我沒拿過,你們是不是搞錯了。”沒想到,對方矢口否認。

該不會是當垃圾扔掉了?民警想到了這一可能後,立即和醫務人員們一起穿著防護服趕到垃圾堆放點,開始“翻垃圾”。

“不是…不是…這個也不是…找到了!”幾百號人每天產生的垃圾數量驚人,一群人翻了足足60多個垃圾袋,終於找到了失物。

“我還以為這是丟門口的垃圾呢。”得知這些物品的價值,清潔工嚇了一跳,原來他患有白內障,視力不好,護目鏡起霧後更加看不清東西,所幸物品找回,誤會得到了澄清。

雖然只是一件小事,卻給大家敲響了警鐘。在民警的幫助下,醫護人員進一步規範留觀人員相關物品的轉交流程,“貴重物品要對接到人”。

隔离人员憋得慌,民警医护挨个“话疗”,揭秘浦东集中隔离点隔离人员憋得慌,民警医护挨个“话疗”,揭秘浦东集中隔离点

民警帶頭翻垃圾桶找回隔離人員被保潔誤扔的貴重物品。

“‘破案’還是民警最專業!”事情得以圓滿解決,駐點民警迅速、果斷、沉穩的表現得到了集中隔離觀察點內所有人的一致認可。

與酒店現場工作人員協調、與機場工作人員對接、準備充足的防疫物資、全面掌握隔離場所的所有進出通道、合理安排防控點位,集中隔離觀察點上的每一天都是忙碌的,駐點民警日復一日堅守崗位,上演著一幕幕充滿著愛和責任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