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毕业生,如何逆风飞翔。

今天说一个我很佩服的朋友的故事,他从茫然的毕业,突然的失业,到明确自己的目标,步入正轨。找到了让自己想法实现的方法。非常值得借鉴。他让我想起来最近很红的罗翔老师的一句话

“即使拿到再烂的牌,也不要弃牌”

考研失败,错过秋招

你所做的每一种决定,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小诚是一名英语专业的大四学生,在新冠肺炎到来之前的两个月。同学们都热火朝天的刷实习经验,送投简历时。迷茫的小诚还是考研大军中的一员,与别人不同,小诚并不是真心想考研,只是不想这么快进入社会。看着身旁的同学,和各种教育机构,大肆宣扬社会压力,小诚萌发了去考研的念头,那时他想着研究生或许有更高的平台,也或许只是不想这么快面对社会的压力。

像是在做出决定的那一刻,命运就给出了答案一般。初试名单中,没有自己的名字。几个月来虽然自己已经加倍努力了,更是在最后的一个月灯夜战。但是与其他早早准备,一心考研的同学相比,初试就隔绝了他。小诚曾幻想着自己以后在上海,生活下去,有一个不错的工作,买了房子,有美丽的妻子,幸福的生活,在这一天,好像都结束了。

同时,像开玩笑般。新冠肺炎席卷了2020年的中国,所有线下校招取消,改为线上。大大小小的公司,也随着疫情中,流动资金不足,十不存一。

那一刻,他仿佛看见了自己的渺小。


环境,会影响你的决定

在都市梦碎后的小诚,回到了家乡。

那是安徽中部的一个小乡村,前几年才刚刚脱去贫困村的名头。


在刚回乡的几天,小诚的七大姑八大姨轮番来劝小诚留在农村,但是小诚更想回到城市,做一份白领的工作。他也曾在深夜劝说自己,家乡好起来了,自己像网上的华农兄弟一样做做三农的视频,有份收入,挺好。但是想到自己的同学,在毕业后的几年里,飞速发展,将甩开自己,心理陷入了纠结。


改变,总是发生在微小的地方。

深夜,小诚打开知乎。想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

“一无所长的人该如何找工作”小诚想了想自己,除了码字,和看了一半的书单。其他时间好像都在游戏中读过了。这个问题很适合自己。

点进去,小诚看着那些一看就是软文的答案,但是职业规矩这四个字,引起了自己的好奇。

职业,还要规划?里面一个接一个新颖的观点,冲刷着自己的神经

看完后,小诚已经迫不及待的想找专业的人给自己规划了,仿佛又看见了希望。

第二天,自己搜了搜国内最著名的几家公司主页,询问了价格,3K,5K。

小诚大吃一惊,这可怎么办,自己手上仅剩下1000多块。

打开在行APP,搜索职业规划,小诚比较了一下找了一个评分还不错的,约了下时间,1k一个小时,想着以后还能赚到,也值了。

结果挂完电话,大失所望,既没有测出自己的性格,优势,之类的

也没有关于社会的趋势预判,只是草草的用几张图,让自己选择自己最看重的之类的,想着刚毕业工资都不高,自己能成长起来就好。

最后的结果,说自己应该去做销售。平时都不喜欢跟人说话的小诚知道,这1K块应该是打水漂了。

随后他想到,既然流程都知道了,为什么不自己给自己做呢,明明最了解自己的人就是自己

于是,看书,找评测,经过1周的时间,便确定了方向。

以下,是他转述给我的具体流程,作者把他汇总下来,希望能帮到在疫情下的你,在人生路上寻找到适合你的职业发展

思维升级

首先,他通过阅读三本书,升级了自己的思维。知道职业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

成长的更快,走的更远

《远见:如何规划职业生涯3大阶段》

《发现你的天赋:天分与热情成就幸福人生》

《优势识别器2.0》

认识自己

而后,他通过MBTI,霍兰德兴趣测试和盖洛普测试。

找到了自己的优势所在,缩小了职业选择范围。


认识行业与趋势

再次,他通过

国家统计局

Boss直聘报告

了解了行业处于什么样的阶段


最后,综合行业,兴趣,优势结合自身门槛,确定了自己要找的工作,之后通过短期实战项目,没花简历,找到了现在的工作。如果有需要的话,记得在评论区留言,我会在下一篇文章中具体描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