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鰭金槍魚與非洲鯰魚的宿命:捕撈方式竟起決定作用?

在地中海捕撈藍鰭金槍魚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如今地中海沿岸的漁民將巨大的陷阱網設置成迷宮陣,海面的船隻負責將魚群驅逐進入漁網內,這種“

屠殺掠奪式”的捕魚方式至今還在不斷髮展。

與此同時,與地中海相鄰的撒哈拉大沙漠由於氣候乾燥、乾旱少雨,當地的漁業資源極為貧乏。即便在最鼎盛的捕魚季節,能夠捕到的鯰魚很少能夠達到20cm,數量也相對較少。

藍鰭金槍魚與非洲鯰魚的宿命:捕撈方式竟起決定作用?

地中海與撒哈拉大沙漠

地中海與撒哈拉的漁業資源有天壤之別,捕魚方式也大有不同,然而在過去的50年裡,藍鰭金槍魚的數量減少了75%,而非洲鯰魚的數量卻幾乎沒有變化藍鰭金槍魚與非洲鯰魚的種群命運,會受到漁民捕撈方式的影響嗎?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話題。

地中海的藍鰭金槍魚捕撈:是掠奪還是養護?

金槍魚的經濟價值巨大,尤其是作為頂級刺參食材的藍鰭金槍魚,每斤可以賣到200~600元,腹部的上等肌肉可以賣到1300元/斤左右,但這還不是最貴的。整條金槍魚最值錢的部位當屬腮部肌肉——1斤就可以賣到28000元的天價。據說日料店的老闆也捨不得賣腮部肌肉,只把它留給最尊貴的客人。

藍鰭金槍魚與非洲鯰魚的宿命:捕撈方式竟起決定作用?

金槍魚生魚片

在地中海,2010年還可以捕到捉4300萬隻左右的金槍魚,但是近幾年能夠捕捉到的金槍魚越來越少了。很多漁民將其視為“水中黃金”——歐美市場上曾拍賣出的一條價值435.6萬元的成年藍鰭金槍魚,單價是白銀的2倍。正是因為經濟價值巨大,地中海各國在對金槍魚的捕撈上缺乏理性的剋制。

地中海捕撈金槍魚的歷史非常久遠,當地漁民對金槍魚洄游的遷徙路線瞭如指掌。每到繁殖期,數量眾多的捕魚團隊就會提前整理好漁網,在地中海洋麵上提前設置好陷阱,等待金槍魚“自投羅網”。

藍鰭金槍魚與非洲鯰魚的宿命:捕撈方式竟起決定作用?

▲▲為金槍魚佈置的大型“迷宮陣”,圓形網箱即為“死亡之圈”

藍鰭金槍魚與非洲鯰魚的宿命:捕撈方式竟起決定作用?

▲▲迷宮鎮只有一個入口,附近的船隻負責拉網操作,及時封閉入口。

那麼,他們具體是怎麼捕撈的呢?

一個團隊大約有

20名漁夫,船長的捕魚經驗大多在在25年以上,在把握下網、收網的時機中起決定作用。團隊還需要配備一名專業的潛水員,這名潛水員可以說是船長的第二雙眼睛,不僅可以在水下時刻觀察魚群的動態,還能將整個魚群趕入網內。

這聽起來匪夷所思,其實背後的原理是這樣的:金槍魚在洄游過程中是由領頭魚帶隊的,領頭魚一旦改變方向,整個魚群的方向也會跟著改變。潛水員通過干擾領頭魚的動向,就能誘導其遊向漁網。

當魚群進入佈置好的“死亡之圈”後,潛水員立即通過拉線、製造水泡的方式向海面的船員釋放信號。緊接著,船長下令拉網,在短短几分鐘之內,“死亡之圈”的入口就被完全拉緊封閉。這樣的方式一次就可以捕獲數千條藍鰭金槍魚,其中有很多個體都還沒有達到性成熟。

藍鰭金槍魚與非洲鯰魚的宿命:捕撈方式竟起決定作用?

▲▲捕撈到的幼年金槍魚並不會被放生,而是直接被屠宰、加工,最終會被出口到日本

相比之下,西班牙的遠洋捕撈方式更為先進,可以分成三個步驟:

1.專業的飛行員在海面偵察魚群的動向,在發現魚群的位置之後,第一時間通知海面的船隻。

2.海面的船隻在以最快的速度駛向魚群出現的地點,緊接著向海裡不停拋撒準備好的沙丁魚,主要目的是吸引金槍魚群在此長時間駐留攝食。

藍鰭金槍魚與非洲鯰魚的宿命:捕撈方式竟起決定作用?

▲▲誘食金槍魚

3.在誘食的同時,遊艇上的船員快速用圍網包抄魚群。接著潛水員潛入海中將漁網封死,有時候途中還會遇到鯊魚,存在一定的危險性。

藍鰭金槍魚與非洲鯰魚的宿命:捕撈方式竟起決定作用?

▲▲無路可走的金槍魚在漁網中不停地旋轉游動

與“迷宮陣”的捕撈方式不同的是,西班牙的漁民一般會選擇將數千只金槍魚

直接原地圈養。用網箱養殖的方式讓金槍魚繼續長肉,6個月後,金槍魚的體型會變大2倍,經濟價值也就翻了一番。

撒哈拉沙漠裡的鯰魚慶典:一年一次,一次只有15分鐘

地中海的南部,分佈著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這裡的地表溫度常年在50℃以上,一天可以颳起3-10次沙塵暴,自然環境相當惡劣,動植物都難以生存,更不用說魚了。

撒哈拉沙漠裡真的有魚嗎?當地的土著居民最有發言權。

在撒哈拉大沙漠的南部,有一條長150km的砂岩絕壁——拜帝亞加拉巖壁,多貢族在這裡生活了700多年。在乾旱時期,這裡的族人常常要步行走2-3小時才能到達水井邊。

多貢族有一夫多妻制的傳統,一位丈夫身邊圍繞著4-5名妻子是很常見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女人們主要負責做飯(將穀物蒸煮成糊狀,開飯時用手直接抓食),男人們則製作魚籠——這是在為每年4月底的捕魚慶典做準備。

在慶典當天,散落在各地的族人會不約而同地聚集到湖畔邊(由於6個月的持續蒸發,原本龐大的湖泊已經縮成一個個水塘)。隨著族長一聲令下,4000名壯丁紛紛奔向水塘,用自制的魚籠開始捕撈鯰魚。

藍鰭金槍魚與非洲鯰魚的宿命:捕撈方式竟起決定作用?

▲▲慶典“盛況”

捕魚時間被嚴格控制在15min之內。慶典結束後,人們帶著各自的漁獲物興沖沖地返回家裡。婦女們會將鯰魚煙燻製成魚乾,之後帶到農貿市場上賺取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開銷。

藍鰭金槍魚與非洲鯰魚的宿命:捕撈方式竟起決定作用?

藍鰭金槍魚與非洲鯰魚的命運:殊途同歸還是大相徑庭?

2016年的5月2日,對於金槍魚來說是特殊的一天。聯合國將這一天定為“世界金槍魚日”以保護野生的金槍魚種群,這同時也說明,野生金槍魚種群已經衰退到了令人擔憂的地步。

需要說明的是,地中海沿岸的各個金槍魚捕撈國所實行的短期圈養並不同於金槍魚的全人工養殖,本質上還是一種資源掠奪。捕獲的金槍魚中有相當大的比例都是未成年的,將其養大再出售,看似比較“仁慈”,但事實上並不利於野生金槍魚種群的恢復與發展。

目前世界唯一突破藍鰭金槍魚全人工養殖技術瓶頸的只有日本,這是日本近畿大學水產研究所花費了30年的研究才取得的成果。繼日本之後,澳大利亞在2010年取得了3324噸的金槍魚養殖產量,佔世界養殖總產量的18.6%,居世界第二位。地中海的克羅地亞在澳大利亞的援助下,開創了在地中海養殖金槍魚的先河,後來西班牙、意大利等國紛紛加入。

2010年,西班牙養殖金槍魚的產量僅為360噸,而且全部都是遠洋捕撈的野生種。如果不加緊突破金槍魚的人工繁育技術,野生的金槍魚資源遲早有一天會因為捕撈而消耗殆盡。

反觀多貢族的鯰魚捕撈“產業”,每年的產量卻相當穩定。用煙燻製成了魚乾在集散地流通,繁榮了當地的農貿經濟,鯰魚乾的交易量穩中有升, 主要原因還是土著居民對連魚並沒有“趕盡殺絕”。

藍鰭金槍魚與非洲鯰魚的宿命:捕撈方式竟起決定作用?

▲▲鯰魚幹出現在農貿市場

之所以選擇在旱季捕魚,是因為此時的雌性鯰魚已經產過卵。卵粒在水塘中進入休眠狀態,等到雨季來臨,湖泊再次充盈起來,魚卵便開始孵化,新一批的幼苗開始茁壯成長。這樣的捕撈方式充分考慮到了鯰魚的繁殖特性,是一種可持續捕撈方式。正是這種充滿智慧的理念,使非洲當地的土著居民經受住了700多年的嚴酷考驗。

總結:人工養殖或是可能的出路

國際上為了保護金槍魚實施了捕撈配額制度,每個國家每年只能捕撈一定數量的金槍魚。比如2012年,日本捕撈配額的金槍魚有2519噸,澳大利亞則有4528噸, 歐洲共同體只有10噸的配額,日、澳兩國配額總和佔世界配額總量的70%左右。

雖然國際上有捕撈限制,

但日本曾多次單方面決定不再遵循之前的配額制度,瘋狂捕撈金槍魚、鯊魚、鯨等大型海洋生物,這種行為受到眾多國家的一致譴責。正是因為這種沒有限制的捕撈,太平洋藍鰭金槍魚從原來的160萬噸快速衰減到了2014年的1.7萬噸,種群數量減少了98.94%

藍鰭金槍魚與非洲鯰魚的宿命:捕撈方式竟起決定作用?

Southern Bluefin Tuna in tuna farm Australia

▲▲澳大利亞漁場的南方藍鰭金槍魚

對於野生魚類來說,“非養殖不捕撈”是最高的境界。人工養殖可以有效緩解捕撈給野生種群帶來的巨大壓力(我國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水產養殖大國,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水產養殖量超過捕撈產量的國家)。

從另一個角度來考慮,隨著世界人口的不斷增加,人們對水產品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在野生捕撈產量越來越少的情況下,只有通過人工養殖才能滿足人們對優質蛋白質的需求。事實上,我國已經在主動減少捕撈的產量,並嘗試通過人工養殖來補償。可以確定的是,未來一定會有更多的養殖魚類被送上人們的餐桌,這對野生魚類來說無疑是最好的福利。

藍鰭金槍魚與非洲鯰魚的宿命:捕撈方式竟起決定作用?


對於不同捕撈方式對野生魚種群的影響,您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