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話廉】贛州:紅土丹心清流長

從大庾嶺、九連山蜿蜒而來的章水、貢水,於八境臺匯流成碧水盈盈的贛江,奔流北去。江岸邊,古城牆呈V字型逆流延展,塑造著贛州這座古城的獨特格局,而砌就城牆的每一塊青磚則見證著這座城市的過往。

這是一座古城,2000多年裡,無數先輩在這片土地上耕耘生息,創造了深厚的文化積澱。鬱孤臺、廉泉、八境臺……一個個如珍珠般閃耀的遺蹟,展示著這座城市的輝煌歷史;蘇軾、王陽明、周敦頤……一位位如辰星般璀璨的名士,為這裡留下了千載風流。尤其是近現代,其所屬的瑞金成為了“紅色故都”,又為這座古城留下了厚重的紅色文化印記。

【名城話廉】贛州:紅土丹心清流長

贛州鬱孤臺 賴聯明/攝

故址載清正

文物不說話,卻蘊含著千言萬語。

贛州舊城區西北隅賀蘭山上,鬱孤臺矗立其上。

讓鬱孤臺聲名鵲起的是辛棄疾。南宋淳熙二年(1175),辛棄疾任江西提點刑獄(署衙設贛州)。期間,他寫下《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字裡行間蘊含的深沉憂國憂時之思,感動古今。“忠魂多在鬱孤臺”,由此,鬱孤臺與辛棄疾所代表的忠義精神熔鑄在一起,成了忠誠的象徵。

離鬱孤臺不遠的楊廷麟殉節處——清水塘,是贛州人敬重的地方。

楊廷麟(1596-1646),字伯祥,江西清江(今樟樹市)人,明崇禎四年中進士。明亡,清軍追殺南明政權唐王,他起兵勤王,被升為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

清順治三年(1646),清兵進攻贛州,廷麟率南明軍隊與清軍決戰,堅持數月。南明唐王特賜贛州府為“忠誠府”。十月初,清兵破城,楊廷麟整裝佩劍,投清水塘殉節。為他寧死不屈精神所動,清廷建墓厚葬,墓碑刻“明故武英殿大學士楊文正公廷麟之墓”,兩旁刻“千秋俎豆留章貢,一代忠誠炳日月”。

值得一提的還有福壽溝。福壽溝,是北宋熙寧年間(1068-1077)修建的城市地下排水工程,因為溝道走向形似篆體的“福”“壽”二字,故名福壽溝。至今,福壽溝仍為城市排水發揮著作用、造福著贛州人民。

福壽溝的設計、修建者,是劉彝(1017-1086),字執中,福建長樂(今福州)人,北宋著名水利專家,被譽為“治範”。熙寧年間(1068-1077),任虔州知軍。

由於三面環水,加上城市排水系統未跟進,當時虔州城屢遭洪澇侵襲。為此,劉彝修建了覆蓋城區百分之九十面積的排水系統——“福壽溝”,消除了水患和百姓痛苦。

劉彝處理政事也與治水一樣,秉持為民務實理念,如他糾正州民崇尚鬼神、不事醫藥的陋習;採取給予官倉米補助鼓勵民眾收養棄嬰等。

“不貪一時之功,不圖一時之名。”劉彝流傳後世的這句話,濃縮著他的為官之道,值得後世借鑑。(朱華榮)

【名城話廉】贛州:紅土丹心清流長

贛州宋城牆 胡懷軍/攝

贛州廉政賦

豫章西南有城,其名曰贛。牆垣歷風雨之劫,章貢出崆峒之遠。文明溯自春秋,行政肇於秦漢。人才淵藪,江山靈氣之所鍾;客家搖籃,今古德風以丕顯。聞其名者,亟稱紅色清廉之舊邦;牧斯土焉,豈乏忠誠務實之賢宦。

登茲城也,望鬱孤臺之兀兀,枕賀蘭山之蒼蒼。英氣難銷,書劍夢中詞客;閒愁又起,鷓鴣聲裡斜陽。稼軒不朽,萬古名揚。又有起兵入衛,文公天祥。欲以身殉,義膽忠腸。取家貲以為軍費,保社稷而赴戰場。郡中豪傑紛從,力搏猛虎;溪洞山蠻雲集,豈謂群羊。洎乎甲申之變,新主逋亡。忠臣楊子,其字伯祥;聚勇御犯,起兵勤王。城破勢危,猶無逆叛;國殤君死,豈有伏降。芳名垂兮忠誠府,英魂歿兮清水塘。

蓋聞吏有政聲,在於務實;治唯興便,幸勿蹈空。修水利以除洪澇,敢追禹績;似篆書而名福壽,豈忘劉公。紆曲縱橫,引東西南北諸水;堅牢甃覆,稱古今中外奇功。夯土築城,高太守之偉業;磚石固基,孔知州之德風。洪邁始建浮橋,百船相接;市民樂其惠政,兩岸以通。更有十八灘,趙抃之所開鑿;而今百千年,虔城賴以繁榮。

若夫倚亭夜話,客有知音;照影廉泉,士無愧色。周敦頤愛蓮之說,自有清聲;趙閱道為政之時,豈無佳績。嶺外三仕,曾子文清;持己清廉,始終如一。南物不攜,蚶菜毋食。民感其恩,國嘉其跡。又有巡撫守仁,清剛奉職。剿匪除奸,安民建邑。於是傳道授學,設壇講習;善俗化民,竭誠盡力。

昔者景公問廉政之長久,晏子以行水為之言。以其濁則雩途兮,清則灑除焉。猗歟休哉!章貢之水清兮,千里而蜿蜒。虔州之政廉兮,百代以綿延。

(作者: 凌天明,贛州人,江西省“十大青年詩人”)

【名城話廉】贛州:紅土丹心清流長

始建於南宋乾道年間的贛州建春門浮橋 賴聯明/攝

先賢傳清廉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這篇僅百餘字的千古廉政名篇《愛蓮說》,與贛州息息相關。

作者周敦頤,字茂叔,號濂溪,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是理學的開山鼻祖,文學家、哲學家,北宋嘉祐年間(1056-1063)任虔州通判。他與知軍趙抃一起創辦贛州第一所官辦學校,並親自執教;寫下《愛蓮說》,並在贛州于都羅田巖拓碑首次發表。從此,“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廉韻清風,自贛南發軔,吹遍神州大地。

縱觀悠悠歷史長河,贛州湧現了許許多多仁人志士、清官廉吏,曾幾就是其中之一。

曾幾(1084-1166),字吉父,號茶山居士,諡號文清,北宋虔州(今贛州)人,後徙河南府河南縣(今河南洛陽),著名愛國詩人、清官,歷任秘書省校書郎、應天府少尹、廣南西路轉運判官、兩浙西路提刑等職。因反對秦檜議和,遭連坐被貶。

曾幾一生以廉治吏,“三仕嶺外,家無南物”。曾幾在任台州(今浙江台州)知州時,特別鍾愛當地的著名美食蚶菜。有一次,曾幾的家人到集市購買蚶菜,被漁民認出。漁民敬重他勤政愛民,不願收錢。曾幾得知此事,幾經周折才找到那幾位漁民,送還了買蚶菜錢。他告誡自己節制慾望,才能保持清廉,從那以後,在臺州再也沒吃過美味的蚶菜。

此外,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任虔州知軍的趙抃,南宋鹹淳十年(1274)任江西提點刑獄兼贛州知州的文天祥,事功在南贛、死在南贛的王陽明等等,都留下千古廉政佳話。先賢以自己的道德文章、品行操守擦亮了贛州文脈廉潔、清白的底色。如今的贛州,無論是四賢坊,還是文清路、濂溪路、福壽路,都承載著人們對這些先賢的懷念。(朱華榮)

紅土傳唱清音

“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一心為民、清正廉潔、艱苦奮鬥、爭創一流、無私奉獻。”在贛州市瑞金市的中華蘇維埃紀念園中,蘇區精神28個銅字熠熠生輝。

1931年11月7日,中國共產黨在瑞金建立了第一個全國性紅色政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開啟了治國理政的偉大探索和實踐。在蘇區創建與發展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及蘇維埃政府開展了反貪汙、反浪費、反官僚等一系列反腐倡廉運動。

在贛南,紅色遺蹟隨處可見,廉潔故事俯拾皆是。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歷史博物館,陳列著一冊蘇區時期賬本。“十八號,主席毛澤東住,付還大洋一元四角五分……”那是毛澤東在長勝縣鏟田區調查工作,夜宿區蘇維埃政府,按照規定繳交食宿費的記載。完好保存至今的賬本,是革命領袖廉潔自律作表率的生動見證。

1932年5月9日,一聲槍響劃破了瑞金的上空,震撼了整個蘇區。這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成立後,打響的反腐肅貪第一槍,處決的是利用職權貪汙腐化、私吞公款、強姦婦女、殘害群眾的葉坪村蘇維埃政府主席謝步陞。

在贛南蘇區反腐中,與謝步陞一樣,因腐敗被判槍決的不乏重要領導幹部。勝利縣時任縣委書記鍾聖諒、縣蘇維埃政府主席鍾鐵青夥同江西省蘇維埃政府總務處工作人員鍾學祥,與橋頭鄉不法富農朱偉奎勾結,將繳獲的鴉片煙土私自倒賣,侵吞贓款。鍾鐵青還貪汙公款,作風敗壞。1933年3月初,江西省蘇維埃政府裁判部判處鍾聖諒監禁兩年,判處鍾鐵青死刑。這是贛南蘇區查處的第一起重要領導幹部貪汙腐敗被判處極刑、重刑的案件,在中央蘇區引起極大震動。

從1932年4月至1934年3月,蘇維埃中央政府和江西省蘇維埃政府,先後查處了數起貪汙腐敗大案要案,對腐敗現象和貪汙腐敗分子形成了有效震懾。同時,探索建立了一套富有權威、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實行法制監督、黨政監督、審計監督、輿論監督和群眾監督相結合,蘇維埃政府成為“真正的空前的廉潔政府”,創造了“第一等工作”。

歲月沉澱,紅色基因已融入贛南兒女的血脈,廉政文化也不斷傳承和發揚。自2012年以來,贛州市已連續九年開展“廉政文化月”活動。編撰《中央蘇區黨風廉政建設文存》、創排展演廉政小戲、尋訪攝製並展播《贛南紅色廉政文化故事》系列微視頻……紅色廉政傳統文化正“活”起來,變得有聲、有色、有形、有情,猶如春風細雨浸潤人心。(唐燕)

【名城話廉】贛州:紅土丹心清流長

當地小學生在毛澤東主席開挖的瑞金紅井旁飲水思源 李傳材/攝

【故事鏈接】廉泉夜話

在贛州一中校園一角,有一口圓形古井,井內常年清泉盪漾。這就是“贛南第一泉”——廉泉。廉泉旁邊,是夜話亭。

相傳南北朝劉宋元嘉年間的一天,贛州城東南忽然驚雷落地,接著一道泉水湧出。因當時太守清廉,人們便把這一泉水取名廉泉。

夜話亭最早叫廉泉亭,為宋代知軍越履祥所建。北宋紹聖元年,蘇軾貶官嶺南,過虔州,慕名造訪當地名賢陽孝本,兩人相處甚歡,觀廉泉並在此談心至深夜,寫下《廉泉》詩贈陽孝本,後人因此也將廉泉亭名為夜話亭。“水性故自清,不清或撓之。君看此廉泉,五色爛摩尼……”現在,贛州人將《廉泉》詩題在夜話亭上,又掛上這樣一副對聯:“照影廉泉無愧色,倚亭夜話有知音”,時刻警醒後世。



(本文刊載於2020年第6期《中國紀檢監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