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学的孩子真的能够抢跑吗?匆忙成长是帮娃还是坑娃?

前两天,后台收到了一个妈妈的留言,她问了我一个蛮有趣的问题——要不要让十月份的孩子提早上学。

早上学的孩子真的能够抢跑吗?匆忙成长是帮娃还是坑娃?

我觉得这真的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因为它没有正确答案,只有因人而异的合适与不合适。

抛开很多城市不到6岁就不能上学这个硬性规定不说,诚如这位妈妈所说,在中国社会里没有什么是绝对不行的,所以今天这个话题,我们不说法规层面能不能行得通,只站在孩子的成长角度上分析,早上学跟晚上学,到底哪一种对孩子的未来更好。

当然,对于那些根本连门路都没有的妈妈来说,我觉得这篇文章的价值更大,看完会减少大家很多无谓的焦虑,我们能够更理智地想想如何把手里的这副牌打好。

对于“早上学”,你有你的执着,我有我的不屑

在一般人的传统思想里都更喜欢把孩子生在9月份之前,一听预产期是在10月份,自然就会有人啧啧啧地感叹“那孩子岂不是要晚上一年学?”就是嘴上不说,心里也会这样嘀咕。

这也造就了每年8月的妇产科都大爆满,产房床位的“翻台率”是平时的三五倍甚至更高,好些妈妈恨不得冒着孩子尚未发育成熟的风险也要拼了命的在9月份前做剖宫产,仅仅是因为9月1日之后出生的孩子,必须要晚一年入学。养娃的军备竞赛,从计算出生时间就开始了。

因为在很多人看来,晚一年上学就是浪费了孩子整整一年的时间。想想看,隔壁老王家跟自己的孩子同年,只因为早生了个把月,就导致了看上去不怎么灵光的小王上了二年级,自家聪明伶俐的小宝只能是一年级小豆包,多气人啊!

这好比你排队买东西,好不容易要排到了,店员突然来了个大切割,明明前面只有寥寥几个人,可就硬生生把你划拉到明天再来的team里,搁谁谁都不甘心。

怕耽误自己孩子一年时间,是这些抢生妈妈共同的焦虑。但抢生不成,也还是有人想尽办法的把孩子塞到前面的一个team里,否则就是白白耽误了孩子一年的光景。这么想,人之常情。

不过呢,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近年来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观点,认为晚一年上学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其实,六岁入学的政策,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而恰恰是适应了孩子的生长需求。

要知道孩子的发育,在幼年的时候是论月计算的,大一个月的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是截然不同的。常给孩子做启蒙的妈妈应该最有体会,有些题之前就怎么都讲不通,过了几个月,不用费劲就能秒懂。

这是因为儿童的认知发展跟成人不同,它是一个随着时间自然而然发展的东西,跟先天智商、后天努力关系不大,时间到了就水到渠成了。最直接的例子就是走路,早一个月怎么教都会不了,晚上一个月,不用管也会了。

孩子发育水平还没到,很多事情都是勉强不来的。要知道在一个班级里,提早上学的孩子无异于比班里正常上学的最大的孩子要差了一岁之多,5岁和6岁的差别,就是一个从一数到一百都费劲,一个能够训练下做两位数加减法。太小的孩子直接进入课堂,很可能就会面临各种各样能力的不足导致的跟不上。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男孩更不宜早于6岁入学。他认为,男孩的发育迟于女孩,5岁男孩的语言能力相当于3岁半的女孩,提早入学容易造成他们听不懂老师讲课,在课堂上也坐不住。所以相较于女孩子来说,男孩子其实是更应该晚一点上学的。

除此之外,进入小学要求的能力其实是多方面的,独立照顾自己、独立去处理人际关系,没有父母帮着吵架,没有家长帮着穿衣脱裤擦屁屁,老师也不会像我们一样在孩子不会的时候夸他棒棒哒再好好想一想……小学它其实一个更接近社会于社会属性的地方,所以要求孩子的各方面能力都要足够能融入才行,文化课只不过是幼小衔接中的一部分而已。

因此,目前更主流的观点是勉强地让孩子当上一年级的小尾巴,不如让孩子当下一年级的老大哥。这在我看来,更符合孩子的生长发育,是一种进步。

“晚一年上学”究竟是落后还是占优?

如果你问我,是赞成晚上一年还是提早入学,我可能大概率的情况下会选择尊重安排,晚上一年。

我们还是拿隔壁家同年却已经上到二年级的小王和晚了几个月就只能刚入学的自家小宝来举例,可能更容易说明白。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在大概率的情况下,隔壁小王是永远不会跟咱家的小宝在考场中狭路相逢的。当然,除非小王留级或者复读,否则在未来十几年的求学生涯中,小王和小宝是不存在同年考试的竞争关系的。

而真正跟小宝有竞争关系的,是他同班同学。也就是说,我们应该考量的是,在同班同学的这个关系中,我这个上一年下半出生的小宝是占优还是落后。

毫无疑问,必然是年龄越大,在同龄人中领跑的几率就越大。

在加拿大职业冰球队里,大量的球员生日都是集中在年初的,即1月~3月。因为加拿大的冰球训练体系中,是以1月1日为年龄划分的分界线的,教练们会从9-10岁的孩子中选拨表现优异者进行重点培养。

我上面说了,在儿童期的差异是按照月来计算的,上半年的孩子跟下半年的孩子无论是在体力、智力、心理上面,都更占优势。

不要小看仅仅早生几个月的发育优势,放在成年人的年纪里可能看不出什么,但在小孩子身上会特别明显,大一点的在球场上就是会把小一点的当猴耍。

这便导致了年初出生的孩子具有更大概率脱颖而出,从而接受到更优秀教练的指导和更好的训练,而这些被优质教育资源青睐的孩子们,到了13岁、14岁时,就真正变得比同龄人更好了。

同理,我们代入到小学教育也是成立的,毫无疑问,身体更强壮、理解能力更好、反应更快、做事成功率更高的孩子,就是会更容易受到老师的青睐,从而使教育资源倾斜。

很多研究都现实,除了学习之外,班长、学习委员之类的班干部,往往都由班里的大孩子担任,提前上学的小孩子,可能是班里的小红花洼地。因为年龄小的孩子,就是更可能会注意力不集中、调皮后进。

可能很多妈妈都不会想不到,自己费尽心思让孩子提前上学,给他带来的却是事事不拔尖、自信心受挫、班级拖后腿的灰色学生时代。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自然是年龄越大的孩子在一个班级中越占优势,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晚上一年学不是落后,而是更大的自信来源。

我们可以这么想,假如把人生看作是一场比赛,起跑线真的有那么重要么?害怕输在起跑线上的项目往往都是短跑,而像马拉松那样的长跑比赛,会有人在意起跑线上的那一点点的优势吗?

孩子一旦开始上学,便是一个长达十来年的事情,毕业、工作、成就事业,这是一个几十年跨度的事情,在这样漫长的人生当中,抢跑的一年半载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事实上,孩子的儿童期越长,得到的正面滋养就会越多,将来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发挥各种潜能的几率就越大。

“早上学”一定就不OK吗?

说完大概率的情况,我们来站在个人的角度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因为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这个孩子他到底是那10%还是那90%,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

我们再说回开头那位妈妈的留言,有一点我很认同,从留言中,我能感受到她的确有在认真分析孩子的实际情况,而非一刀切地去看待大概率。

荣妈并不会一概而论地告诉你“早上学”就一定不好,因为事实上还是有很多早上学的孩子很好的融入了集体,并逐渐表现出很出色的特质。早点融入集体,也带给了孩子很正向的促进。

以我自己举例来说,李大荣是1岁11个半月正式入托的,那个时候我马上要生依姐,家里又没有人手看顾,于是只能尝试着把他放在幼儿园里照管。那个时候,也不乏有很多声音说过早送园的危害,但因为我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只能在无奈中两害相权取其轻。

但这个被动的选择,却凑巧地变成了一个很明智的决定。当然,孩子跟孩子不同,我没办法说,它一定是好的,只能说作用在我儿子身上,它表现出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几年前我曾写过大荣的入园日记,个中波折是有,但结局非常美好,不仅没有让李大荣自卑,相反我还收获了一个更自信、更开朗的孩子→谁说孩子过小送幼儿园百害无一利?我收获了一个更开朗更自信的孩子

我认为,早上学的好处跟早入园在很多地方是共通的:

1、早上学的孩子会更自信

老师对于年龄小的孩子会更宽容、更照顾。因为年龄小,老师会放低一些要求,比如课上违反一些小纪律,也不会太苛责,孩子的顾虑小,发言就会比较踊跃,不用担心说错了会被批评。而如果孩子说对了,反而会更容易得到老师的表扬。

我记得李大荣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因为年龄小,反而会更受到老师的关注和照顾,而小孩子是老师对谁好,这份得天独厚的宠爱就会转化为天然的自信。

当然,在这里面,老师的性格和做事方式是很重要的因素,如果是个比较周到宽容的老师,那么年龄小一点的孩子很可能会很优秀,因为孩子做的好褒奖就会更有力度,做的不好批评也没有那么多。但如果相反,老师是“一视同仁”的严厉型,那么小的孩子很可能就没有那么好融入了。

2.早上学的孩子智力发育的会更快

因为周围的孩子都是比自己大,为了尽快融入大孩子的世界,小一点的孩子就会去模仿大孩子的行为。而因为是同班同学,大一点的孩子也不会有过多的排斥小孩子的思想,反而会教会小孩子很多东西。

就这样,孩子在超出同龄人水平的学习中慢慢融入了高一年级的团体中,你会获得一个比同龄孩子思想更成熟、思维更趋于大孩子的的小朋友。

而与此同时,当他们跟真正的自己的同年龄段的孩子相处时,你就会发现他会因为思维和能力的碾压,很容易变成一个team的leader。

这个我的体会特别明显,因为李大荣入园早,2岁的时候上的小班,到了3岁还是上小班,彼时他小班的同学都升了中班,而他跟下一拨的孩子上小班,早上一年小班的差距就非常明显。

不论从语言表达、自理能力还是动手能力,甚至包括跟老师的熟悉度、亲昵度上来说,都在同龄人中是佼佼者,这无疑让他更加有自信。直到现在上了大班,好些上一年出生的同学也都是李大荣的指挥。直到现在,在楼下玩,他都可以随时随地跟不认识的大孩子打成一片,很容易融入别人的圈子。

当然,这要取决于孩子的适应能力是不是很好,如果是很内向、不善于交际沟通的话,早上学的优势就无从谈起。我当时决定送大荣去幼儿园的时候,也是很笃定地知道,我家这个货的求生欲很强,我相信他一定可以适应集体生活。

3.早上学的孩子在挫折面前更有“退一万步讲”的魄力

学不好留一级或者高考失利复读一年也没什么,可能是大部分家长都会想到的早上学的好处。

但荣妈说的不是这个好处,因为我上文说了,对于漫长的人生来说,早一年或者晚一年不过是领先个几步或者退后个几步而已,并不是什么追不上的差距。

但我想说的是,比别人早上一年学,带给孩子精神上的优势。因为从开启上学之路的时候,孩子就手握了比别人多一年的试错机会,所以在人生的重大考试中更容易去放手一搏,因为不论如结果如何,最差最差我们还可以重新再来一次。所以更有魄力和勇气去追求自己想要的。

我有一个同学,就是比我们都小一岁,高考之前,一直不在状态,她当时很苦恼。然后她妈妈就跟她说:“没关系,尽力而为就好,再不济,我们还可以复读一年。原本你也小了一岁,再复读一年也没什么。”

结果,她听了妈妈的话,心理包袱就放下了,奋力一搏,最终考上了北师大。

要不要“早上学”,还得问自己

荣妈想说的是,早上学是把双刃剑,作用于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家庭很可能结局不同。我不会一概而论地说它是好还是不好,作为家长要做的事情就是,当有这么个“早上学”的机遇的时候,我们要如何分析自己的孩子来选择做还是不做。利大于弊,就做,弊大于利就不做。就是这么简单,而这一切的根据,就是没有人比你还了解的孩子的情况。

诚如留言里的妈妈所说,孩子的文化课水平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这些基础 是不是足够于该地区的幼小衔接水平?在我看来,可以借助手指完成十以内的运算、识字50字左右、拼音也进展到声母和单韵母了,这个水平基本就是一般大班上学期的水平。

按照西安的普通小学的程度来说,算是OK的,但是如果是进入很好的小学,无疑是不够的,会很吃力。但每个地区的教育水平和教育理念都不同,我们必须着眼于孩子要上的小学那一个区域内的教学水平来判断。而眼下不过4月份,离9月份入学还有小半年,以我近期寒假的突击成果来看,如果想让孩子更精进一步,通过集中训练也是完全可能的。

特别是这位妈妈的宝宝还是个女孩子,在学习方面会更有优势。

但除了文化课之外,我们其实还要评估的标准有很多。

比如自理能力,是否可以自己去上厕所、自己穿衣、规律吃饭喝水洗杯子、自己整理书包铅笔盒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小学生在学校里安身立命之本。

再有就是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能否很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面对陌生的小朋友也能很好的进行交流,还有就是有疑问、有要求都敢举手。

此外,身体状况其实也很重要,如果宝宝的身体不好,总是生病,那在我看来是不合适早上学的。适应新环境也是很消耗体力的,动辄生病请假,学业跟不上是其一,别的小朋友都已经打得火热了,自家孩子因为缺课太多交不到朋友,也会导致孩子没办法很好的融入一年级。

最后,我想说的是,不只“早上学”的孩子要注意,其实6、7、8月出生的孩子都应该注意,在一个班级的梯队里,年龄较小的孩子大概率上是比较吃亏的,所以更容易会在一年级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家长的关注和引导就显得格外重要。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孩子没办法很好的融入,或者跟上班级的节奏,不妨等上一年。

早上学并非不行,但孩子自身的基础很重要,跟着跑永远没有领跑对孩子的助益大,但没有人规定小一点的孩子就不能后来者居上成为leader。在我看来年龄上的差距固然是硬件上的不足,但家庭教育投入的多少,或多或少都能弥补得回来。

总之,孩子上小学不是军备竞赛,如果他身心都没有准备好,我们就等一等。可如果他已经准备的很好了,why not?手握比别人多一次的重启机会有什么不好?

诚如很多人所说的,提早上学无异于揠苗助长,因为我们的孩子在大概率的情况下,都是个普通人。但如果是天才,天才的父母也应该是有感觉的吧?而荣妈作为一个普通的妈妈,我能做的就是什么都让孩子超前学一点,因为你不试永远不知道他是不是可以做到,能做到就是意外惊喜,不能我就再等等。

在上学这件事情上,我的看法也是一样,即便不能早上一年学,我们也可以提前地按照一年级的水平教一教嘛,总之条条大路都通罗马,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习得赖以生存的技能,而不是考一百分。上没上成小学,其实都不妨碍我们进行幼小衔接的全方位教育,你说呢?



关注微信公众号【荣荣妈养儿记】,更多育儿好文和超低价团购等着你。看一个普通二胎妈如何哭着笑着跟带大孩子,最接地气的育儿干货,保证不同于一般的妖艳货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