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超牛"90後教授:本科畢業4年拿下香港博士學位,如今成985大學博導!

2012年,從東南大學本科畢業的

魯聰,前往香港攻讀博士學位,曾代表香港拿到了香港近十幾年第一個研究生杯國際賽第一名。如今,學成歸來的他成為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最年輕的教授、90後博導。

江蘇

魯聰,工學博士,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建工系教授,入選江蘇省雙創人才計劃、南京留學人員擇優資助項目

東大畢業,香港讀博,他曾代表香港拿下一項"第一"

魯聰2012年本科畢業於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博士就讀於香港科技大學,師從香港科技大學土木環境系梁堅凝教授,研究方向為新興的高性能纖維增強水泥基複合材料(ECC)。其間在港府資助下前往美國密歇根大學訪問八個月,合作導師是ECC發明者Victor C. Li教授。2016年博士畢業後歷任香港科技大學博士後,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研究員,現任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

江蘇

本科時魯聰參加了全國大學生結構競賽,也是這次經歷讓他發現自己對這個行業設計相關的東西非常感興趣。"那個時候彷彿有種力量拉著我,當時選拔賽一共5天,我就睡了一夜。我通宵做一個模型,到了白天進行測試,用各種極端測試把它摧毀掉,找出它問題,然後再通宵做一個模型......"最後四輪選拔和哈爾濱的全國賽,魯聰都是全國第一名。

江蘇

魯聰老師代表東南大學參加全國大學生結構競賽並獲一等獎

來到香港之後,他了解到香港也有國際結構競賽,但組織競賽的老師並不在他的研究方向。他主動找到老師,毛遂自薦,自己在外面買材料,一點點拿電焊將模型做出來。最後,他代表香港拿到了香港近十幾年第一個研究生杯國際賽第一名。

"我特別喜歡自己進入這種狀態的時候,會對一個東西特別痴迷,或者說滿腦子都會想著這麼一個東西,然後我就能夠把事情做得很好。我感覺我需要去找到能把一件事情做得特別好的專注狀態。"

作為一名剛起步的科研工作者,魯聰在專業領域已頗有成績——主持國家"十三五"計劃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等國家級科研課題,博士後期間參與多項香港政府資助科研項目(RGC/GRF),參與編寫行業標準2部。在Journal of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Journal of 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Engineering Structures等期刊發表SCI論文20餘篇,三年內引用200餘次,同時為本領域多個主流期刊審稿服務。

江蘇

魯聰老師在北密歇根

作為一名年輕的博導,對於學生的培養,他沿用當年自己在香港和美國學習時的方式,即採取面對面的單獨交流,而不是開組會讓學生一個個上去報告。"我覺得這樣效率更高,能夠針對到每個人的問題所在,因為大家的方向其實都不太一樣。當然目前學生也並不是很多,之後慢慢地也會嘗試將兩種方式相結合。"

滿懷生活熱情,熱愛運動、自駕、攝影

在生活中,魯聰老師也是一個興趣廣泛的人。專業以外的世界,同樣讓他覺得十分奇妙。對於他來說,生活中的各種愛好都是良好的調節劑。

江蘇

因為從小喜歡看書,他對文學方面一直興趣濃厚,上學時還喜歡寫現代詩。他也熱衷於設計,平時喜歡自己動手對家進行裝修改造。在運動方面他同樣經驗豐富,他從小就喜愛運動,打籃球一直是他的樂趣所在,本科時他參加了學院籃球隊,目前,他也是土木學院教工隊的隊長 。魯聰老師熱衷健身,力量舉三大項成績可以達到450千克,"如果東南舉辦一個健身力量舉比賽,我覺得我跟學生比能拿到名次的。"他笑著說。

江蘇

魯聰老師日常健身照片

然而,與很多人涉獵頗廣卻淺嘗輒止不同的是,他對任何感興趣的方面都會研究得深入透徹,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大概是"對感興趣的東西特別容易著魔"。

他特別喜歡自駕,在美國時他剛學會開車拿到駕照後,花了1400美元買了人生中第一輛車,有時候一個人一天可以開1000多公里,並且他對汽車各方面機械結構和型號參數都如數家珍,經常自己在密歇根的雪地裡爬到車底修車。

攝影也是他的一大興趣,他的專注與熱情在這個方面同樣展現得淋漓盡致。"當時在美國自駕遊的時候,為了抓拍到日出出現在拱門中間的這一時刻,我應該是早上3:00爬起來,開車開了一個多小時,然後偷偷的溜進了國家公園,打著手電筒摸黑爬到懸崖邊上,一直在那等到日出,雖然這個日出僅僅持續了兩分鐘就過去了。"

江蘇

左圖:魯聰老師的電腦桌面——梅薩日出;右圖:魯聰老師在zion國家公園攝影

目前,年紀輕輕的他在科研領域收穫頗豐。他常常思考,自己將來在土木這個行業,要對這個行業做出什麼樣的真正有意義的貢獻,只有這樣做出來的東西才能讓他的內心感到真正滿足。

以熱愛為由,以專注為理,以興趣為伴。魯聰用那份對科研的痴迷、對教學的誠懇、對生活的熱情,譜寫著東大人的故事。

本文部分素材來自:東南大學研究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