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單身”的醫科類大學如何發展?

一、歷史起因

在本世紀之初,教育部主導兩大歷史性事件,第一中國高校合併整合,意欲做大做強一批世界級一流高校,打造中國高校的世界級競爭力;第二是部委管理高校教育部化和地方化。

在這個趨勢下,當時衛生部管理的高校面臨三大選擇,要不和本地高校合併組建新的大學,要不繼續衛生部管理(這個比例小的可憐),但這個不太符合當時的潮流,各個部位都開始陸續退出自身領域內的高校管理了;要不就被地方化後選擇省屬管理為主,繼續單獨發展。


至今“單身”的醫科類大學如何發展?

北大醫學部


高校管理者參透了大學發展的歷史潮流後,大部分選擇了和本地高校合併組建新的大學,雖然這個過程跌宕起伏,幾乎每一個學校的抉擇都可以寫就一部高校發展史;衛生部直屬醫學高校選擇被合併的有北京醫科大學、上海醫科大學、同濟醫科大學、湖南醫科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中山醫科大學、西安醫科大學、華西醫科大學、山東醫科大學。


至今“單身”的醫科類大學如何發展?

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


這些學校在選擇合併時大多堅持三個原則,一是保留校名而不能直接成為XX大學醫學院,如同濟醫科大學現在叫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上海醫科大學叫做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中山醫科大學更有意思合併後改名為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二是附屬醫院保持獨立運營權,三是合併後的人事和財政在相當一段時間內要保持獨立。

也因為當初大部分醫科大學堅持這三個原則,使得各學校在選擇結婚對象時朝三暮四,前前後後談了很多輪,真是分了又合、合了又分,就差結了又離了。

衛生部院校中保持獨立的就只有瀋陽的中國醫科大學了,這些年形單影隻的發展著,在雙一流評估中醫少藥多的原則下沒有進入雙一流學校,實在可惜了。

至今“單身”的醫科類大學如何發展?

中國醫科大學

而衛生部僅剩的一所部屬院校協和醫學院則和中國醫學科學院相得益彰,發展甚好,穩進了雙一流,成為新進雙一流25大學中實力非常強勁的單科大學。

至今“單身”的醫科類大學如何發展?

協和醫學院

二、現狀和結果:有醫則A,無醫則B

選擇合併的醫科大今天的發展成果雖然褒貶不一,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國內高校大部分辦學經費依靠高校辦學的現實下,各個醫科大藉著合併體985或211的身份,獲取了比較可觀的辦學經費,同時生源上也得到了較好的保障,整體來看,自然是益處更大。

而那些沒有合併到比較好的醫學院校的高校,則發展的黯然失色,如今要不就找同城的醫學院校深度合作辦生命科學、醫學等,要不就這些年一直在尋找可以合併的高校,但時過境遷,中國高校大規模的合併已不大可能,所以這些學校走下坡路是必然趨勢。

這裡面最為典型的就是湖南大學和東北大學,兩個學校在雙一流中都被列為了B類高校,意圖很明顯,學科單一、學科評估結果不夠好,與A類高校的差距越來越大。而那些合併了知名醫科大的學校則統統在A類高校之列。

細數兩校近年的發展史,都錯失了合併醫學大學的機會。

東北大學所在的瀋陽同坐落了著名的中國醫科大學和瀋陽藥科大學,然三校的主管部門、校名、校友等歷史糾葛註定三校只是戀愛,永遠無法步入婚姻的殿堂。

湖南大學合併湖南醫科大學本是最順理成章的,可千年名校一時糊塗鑄大錯,錯失了湘雅醫學院,自此後就被同城的小兄弟中南礦業學院迅速逆襲。這些年湖大不知道談了多少場戀愛,到處尋找合併對象,到處尋找醫院成為自己的附屬醫院,話說年年戀愛,然並卵?

還真是印證了那句話,“有醫則A,無醫則B”。

至今“單身”的醫科類大學如何發展?

雙一流大學B類高校

按教育主管部門的規劃,雙一流5年一評,有進有出,馬上要進行的下一輪評估中,是否還繼續演繹“有醫則A,無醫則B”的規律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三、那些獨立發展的如今都怎麼樣了?

如今獨立發展醫學院校為什麼會落單呢?大好的青春年齡就嫁不了個高富帥?

第一種,看不上對方的。

因為歷史的原因地方醫科大學的排名和口碑很多都要強於本地的綜合性大學,這主要是52年院系調整的結果,52年院系調整後,高校條塊化發展,醫學院校因為獨特的原因,不論就業、錄取成績、科研成果、百姓心目中的位置和口碑等等都要強於靠著傳統專業和基礎專業起家的綜合性大學,當然打心底裡不太願意嫁給比自己還窮還醜的矮小子。

像廣州大學當年想合併了廣州醫科大學,但廣州醫科大學則看上了小白臉華南理工大學。

至今“單身”的醫科類大學如何發展?

類似的還有重慶醫科大學是怎麼也不願意讓重慶大學合併,山西醫科大學瞧不上山西大學,安徽醫科大學也看不上安徽大學等等。

第二種,對方看不上的。

這主要是比較弱的一些醫科大學,像南京醫科大學,繼承了國立中央大學衣缽,當年最生風水起的南京大學怎麼瞧都覺得南京醫科大學就是個小土,既不好看也不好吃。還惡語傷人說牛奶兌水還能叫牛奶嗎?純度太低沒賣相。

至今“單身”的醫科類大學如何發展?

因少年班等提升影響力實力最鼎盛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則看不上安徽醫科大學。

第三種,特殊管理機構

這類主要是南方醫科大學和天津醫科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原為軍隊系統的院校,即便後來地方化,級別也很高,確實不好安排合併,地方化之後則一直沒有機遇。

至今“單身”的醫科類大學如何發展?

天津醫科大學

天津醫科大為天津市管理的211大學,如併合並,則少了一個211名額,在211名額那麼珍貴的年代,自然是能託一日算一日,不願被其他學校合併。

第四種,實力太強的

像首都醫科大學,當北京醫科大學被北大又收編後,首醫幾無合併對象,雖然近年傳言北航和首醫要合併,但年年在推進,年年在深度合作,就是不扯證。


至今“單身”的醫科類大學如何發展?

首都醫科大學


類似的還有中國醫科大學,東北大學歷史上主要是個工學大學,強勢學科也主要集中在礦業、冶金等傳統學科,再怎麼也吃不了帶有國字頭的中國醫科大學,延展到現在,雖然兩校有著各種各樣的深度合作,聯合培養研究生、聯合申報課題、建設工醫結合新醫科新工科,但離談婚論嫁好像還差那麼點火候。

四、單身?結婚?還有其他出路嗎?

一個基本的事實是在雙一流新進的25所大學中,在醫科高校、中醫藥高校、藥學高校中,中醫藥類佔據了最多的名額,成都中醫藥、南京中醫藥、上海中醫藥、廣州中醫藥、天津中醫藥5所進入,佔新進高校的五分之一,而醫科類高校就只有協和醫學院,以協和的實力不進也說不過去,藥科類高校則直接沒有。

在教育部喊停了985和211後,以後主要的工程肯定是雙一流,照此推論,單獨的醫科類高校再想進入雙一流獲取更多的資源更多的經費幾乎不現實。

所以要嘛選擇和本地高校深度合作,醫工結合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一個主要的趨勢。

要嘛按照行業高校小精品的思路來做,像政法類的華東政法大學、體育類的上海體育學院這樣,差異化發展,做好自己的定位、謀劃好自己獨特的發展之路。

除此,還有好辦法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