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史常识课第131节 ▏丁玲、周立波,笔底起风雷

中国文史常识课第131节 ▏丁玲、周立波,笔底起风雷


中国文史常识课


丁玲


丁玲(原名蒋伟,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字冰之,湖南临澧人,毕业于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中共党员,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

1936年11月,丁玲到达陕北保安,是第一个到延安的文人。丁玲的到来,给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原本力量薄弱的文艺运动增添了新鲜的血液。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作出过无法取代的贡献。她著有《梦珂》《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莎菲女士的日记》等作品。1986年3月4日,丁玲在北京多福巷家中逝世,享年82岁。

丁玲的狱牢之灾

1933年5月14日那天,丈夫冯达出门时告诉丁玲“12点钟要是我不回来你就赶紧离开”,结果冯达一出去就被特务盯住了,一直到12点过了以后才回到家中。他回来一看丁玲还在,俩人就这样一块儿被捕了。在监狱中,冯达含着眼泪向丁玲赌咒发誓,说他没有出卖丁玲,丁玲相信了他。性格刚烈的丁玲准备以死来抗争,请求冯达帮助她自杀。她把头颈伸进绳套,一脚踢翻了凳子,冯达实在看不下去,把已经失去知觉的丁玲救了下来。在浙江莫干山的监狱生涯漫长而又阴森,丁玲在狱中怀孕了,并于1934年9月生下了一个女婴。此后她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冯达,从此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面。

丁玲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

作品发表于1928年,它是一篇日记体裁的小说,小说描写了“五四”运动后几年北京城里的几个青年的生活。作者用大胆的毫不遮掩的笔触,细腻真实地刻画出女主角莎菲倔强的个性和反叛精神,同时明确地表露出脱离社会的个人主义者的反抗带来的悲剧结果。

中国文史常识课第131节 ▏丁玲、周立波,笔底起风雷

莎菲这种女性是具有代表意义的,她追求 真正的爱情,追求自己,希望人们真正地了解她,她要同旧势力决裂,但新东西又找不到。她的不满是对着当时的社会的。

中国文史常识课第131节 ▏丁玲、周立波,笔底起风雷

丁玲在20年代时就以其大胆的女性意识、敏锐的文学感觉和细腻的叙述风格闻名文坛,其中《莎菲女士的日记》反映了当时知识少女的苦闷与追求,成为文坛不朽之作,写于40年代中后期的《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她创作生涯的高峰,获1951年 斯大林文学奖。《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百家丛书的一种。


中国文史常识课第131节 ▏丁玲、周立波,笔底起风雷


日照桑干说“土改”


《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是丁玲深入农村斗争生活后写的反映土改运动的优秀长篇小说。由于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就,曾荣获1951年度斯大林文学奖金二等奖。

中国文史常识课第131节 ▏丁玲、周立波,笔底起风雷

作者的话:《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我以农民、农村斗争为主体创作的长篇小说。我的农村生活基础不厚,小说中的人物同我的关系也不算深。只是由于我同他们一起生活过,共同战斗过,我爱这群人,爱这段生活,我要把他们真实地留在纸上,留给读我的书的人。我不愿把张裕民写成一无缺点的英雄,也不愿把程仁写成了不起的农会主席。

他们可以逐渐成为了不起的人,他们不可能一眨眼就成为英雄。但他们的确是在土改初期走在最前边的人,在那个时候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人。后来我又参加过两次土改;近二十年来我绝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农村,接触过各种各样的人,其中大多数是农民或农民出身的人;我遇见过比张裕民、程仁更进步的人,更了不得的人;但从丰富的现实生活来看,在斗争初期,走在最前边的常常也不全是崇高、完美无缺的人;但他们可以从这里前进,成为崇高、完美无缺的人。

经典语句

1.挂在西边的太阳,从路旁的柳树丛里射过来,仍是火烫烫的,溅到车子上来的泥浆水,打在光腿上也是热乎乎的。

2.她靠后了一点,穿一件新的白底蓝花的洋布衣,头发剪过了,齐齐的一排披在背梁上,前边的发向上梳着,拢得高高的,那似乎有些高兴的眼光,正眺望着四周,跟着爸爸回娘家,是一年中难逢到的好运气。

3.“嗯,快过河了,洋河水涨了,你坐稳些!”老汉哒,哒,哒的敲着他的烟袋。路途是这样的难走啊!

就这样走走停停

中国文史常识课第131节 ▏丁玲、周立波,笔底起风雷

长篇小说《暴风骤雨》


《暴风骤雨》是200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是周立波(原名周绍义)于1948年创作完成的长篇小说。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绍仪,字凤翔,又名奉悟。湖南益阳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编译家。

该书以东北地区松花江畔一个叫元茂屯的村子为背景,描绘出土地改革这场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的画卷,把中国农村冲破几千年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冲破封建罗网,朝着解放的大道迅跑的革命精神。

中国文史常识课第131节 ▏丁玲、周立波,笔底起风雷

《暴风骤雨》是200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是周立波(原名周绍义)于1948年创作完成的长篇小说。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绍仪,字凤翔,又名奉悟。湖南益阳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编译家。

该书主人公是郭全海,他带领农民继续赵玉林等人的未竟事业,进行锄奸反特和对地主杜善人的斗争,最后巩固了胜利果实,并带头参加人民解放军,南下作战。

小说在广阔的背景上,深刻地表现了解放战争时期广大解放区农村伟大的土地改革运动的真实面貌,热情地歌颂了在党的领导下农民奋起推翻封建主义的急风暴雨式的革命斗争。从而告诉读者:土地改革不仅铲除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推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改变了农村的阶级关系和社会风貌,而且有力地启发了各阶层农民的阶级觉悟,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并且其中一些先进农民,还成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中国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冲决封建罗网,正朝着解放大道,迅速奔跑。

中国文史常识课第131节 ▏丁玲、周立波,笔底起风雷


续篇《山乡巨变》


《山乡巨变》可以说是《暴风骤雨》的续篇,虽然作品中写的是湖南山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它们是中国农村的两次“暴风骤雨”。

中国文史常识课第131节 ▏丁玲、周立波,笔底起风雷

小说集中深入地描写了一个僻静的山乡,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引起的异常深广的变化——相沿几午年的私有制的经济基础,古旧的社会习俗,家庭生活以及人和人的关系等,在一个短时期中被连根掀翻。作者用细腻的自我批评,带着亲切的乡士气息,刻画了几个革命干部和农民的形象,其中邓秀梅、李月辉、陈在春、盛佑亭等,各有自己鲜明的性格和特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