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明朝重臣,卻被胡惟庸毒殺,朱元璋真的不知情?

論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文人謀士,首當其衝的就是三國的諸葛亮。然後就便是明朝的開國功臣劉伯溫,除了是一個謀士,他還是個文學家,甚至有不少後人借用他的名義來發表一些文作。

作為朱元璋麾下的謀士,劉伯溫深受重視,甚至享有“朱元璋之子房也”的名號,也留給了後人許多的傳說佳話。

劉伯溫:明朝重臣,卻被胡惟庸毒殺,朱元璋真的不知情?

但這樣一個名臣,卻只被封了個誠意伯,年俸祿只有240石。而作為同僚的李善長,被冊封為韓國工,年俸祿高達4000石。他的兩個兒子也一個墜井身亡,一個獄中自縊。劉伯溫本人,在洪武八年患上風寒,朱元璋派人去探望他後,沒過多久就逝世了。因此,也有民間傳說,劉伯溫是朱元璋用毒殺死的。

這個說法流傳甚廣,也有許多側面證據證明這個觀點,比如朱元璋生性多疑,而後為了防止功高震主,殺了一批開朝功臣等等。劉伯溫作為他的左臂右膀,自然也不會放過。於是就等到劉伯溫生病,藉著藥膳的名義用毒結束了劉伯溫的生命。


劉伯溫:明朝重臣,卻被胡惟庸毒殺,朱元璋真的不知情?


但嚴格意義上來說,朱元璋並沒有理由殺劉伯溫。在大封功臣後不久,劉伯溫就已經遠離了朝政的中心。也就是說明他知道“飛鳥盡良弓藏”的道理,而且一般認為的屠殺功臣,那已經是二十三年時的事了,牽扯進來的也不是劉伯溫,而是胡惟庸和藍玉。

那時已是洪武二十三年,劉伯溫早在洪武八年離世,這中間可差了近十幾年。

然而要是說朱元璋跟劉伯溫的死毫無關係,那也是說不通的。


劉伯溫:明朝重臣,卻被胡惟庸毒殺,朱元璋真的不知情?


李善長辭官回鄉後,朱元璋就問劉伯溫,楊憲、胡惟庸和汪廣洋誰更適合擔任這個職務。劉伯溫表示這三人的才能都足以勝任,卻沒有足夠的氣量,並建議朱元璋另尋良才。自此後,胡惟庸與劉伯溫便結下了樑子。

大封功臣後,劉伯溫已經歸鄉。胡惟庸卻上奏朱元璋,說他發現劉伯溫的老家有王氣,怕有人心懷不軌。生性多疑的朱元璋因此下令讓劉伯溫回京,並剝奪了他的俸祿。劉伯溫因此入京謝罪,並因此“憂憤疾作”,患上了風寒,留在京城養病。

重臣患病,朱元璋自然是要派使者去慰問。那麼朱元璋派去的使者就很令人尋味,他派了對頭胡惟庸帶御醫去看望抱恙在身的劉伯溫。


劉伯溫:明朝重臣,卻被胡惟庸毒殺,朱元璋真的不知情?


胡惟庸帶來了御醫的藥,而根據《明史》記載,劉伯溫喝完藥後感覺“有物積腹中如拳石”。隨後還抱恙覲見了朱元璋,委婉告知了胡惟庸來看他的事實。在服藥一個多月後,劉伯溫的病情加重。並且從病重到逝世這期間,劉伯溫只盡量保持了飲食,拒絕一切藥方。

由此可見,胡惟庸在劉伯溫之死上是不可忽視的關鍵點。在後來的胡惟庸案時,也坦白:“並謂其毒基致死雲”。也就是說,胡惟庸是動過毒死劉伯溫這個念頭的。


劉伯溫:明朝重臣,卻被胡惟庸毒殺,朱元璋真的不知情?


而朱元璋的態度在這裡十分的模糊。在《細說明史》裡,朱元璋因為認定汪廣洋和胡惟庸結黨矇蔽他,並毒死劉伯溫,因此把汪廣洋貶去廣南。若是根據這個說法,朱元璋對於劉伯溫的死是心懷愧疚的,他下令把劉伯溫留在京城,無疑是給胡惟庸創造了極大是便利。

但朱元璋是多精明的一個人,能從一介布衣成為一國之君,他看不出胡惟庸和劉伯溫之間的關係好壞的可能性極小。那如果真的是這樣,朱元璋有極大可能默許了胡惟庸毒死劉伯溫的行為,藉此為皇孫掃除障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