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明朝重臣,却被胡惟庸毒杀,朱元璋真的不知情?

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人谋士,首当其冲的就是三国的诸葛亮。然后就便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刘伯温,除了是一个谋士,他还是个文学家,甚至有不少后人借用他的名义来发表一些文作。

作为朱元璋麾下的谋士,刘伯温深受重视,甚至享有“朱元璋之子房也”的名号,也留给了后人许多的传说佳话。

刘伯温:明朝重臣,却被胡惟庸毒杀,朱元璋真的不知情?

但这样一个名臣,却只被封了个诚意伯,年俸禄只有240石。而作为同僚的李善长,被册封为韩国工,年俸禄高达4000石。他的两个儿子也一个坠井身亡,一个狱中自缢。刘伯温本人,在洪武八年患上风寒,朱元璋派人去探望他后,没过多久就逝世了。因此,也有民间传说,刘伯温是朱元璋用毒杀死的。

这个说法流传甚广,也有许多侧面证据证明这个观点,比如朱元璋生性多疑,而后为了防止功高震主,杀了一批开朝功臣等等。刘伯温作为他的左臂右膀,自然也不会放过。于是就等到刘伯温生病,借着药膳的名义用毒结束了刘伯温的生命。


刘伯温:明朝重臣,却被胡惟庸毒杀,朱元璋真的不知情?


但严格意义上来说,朱元璋并没有理由杀刘伯温。在大封功臣后不久,刘伯温就已经远离了朝政的中心。也就是说明他知道“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而且一般认为的屠杀功臣,那已经是二十三年时的事了,牵扯进来的也不是刘伯温,而是胡惟庸和蓝玉。

那时已是洪武二十三年,刘伯温早在洪武八年离世,这中间可差了近十几年。

然而要是说朱元璋跟刘伯温的死毫无关系,那也是说不通的。


刘伯温:明朝重臣,却被胡惟庸毒杀,朱元璋真的不知情?


李善长辞官回乡后,朱元璋就问刘伯温,杨宪、胡惟庸和汪广洋谁更适合担任这个职务。刘伯温表示这三人的才能都足以胜任,却没有足够的气量,并建议朱元璋另寻良才。自此后,胡惟庸与刘伯温便结下了梁子。

大封功臣后,刘伯温已经归乡。胡惟庸却上奏朱元璋,说他发现刘伯温的老家有王气,怕有人心怀不轨。生性多疑的朱元璋因此下令让刘伯温回京,并剥夺了他的俸禄。刘伯温因此入京谢罪,并因此“忧愤疾作”,患上了风寒,留在京城养病。

重臣患病,朱元璋自然是要派使者去慰问。那么朱元璋派去的使者就很令人寻味,他派了对头胡惟庸带御医去看望抱恙在身的刘伯温。


刘伯温:明朝重臣,却被胡惟庸毒杀,朱元璋真的不知情?


胡惟庸带来了御医的药,而根据《明史》记载,刘伯温喝完药后感觉“有物积腹中如拳石”。随后还抱恙觐见了朱元璋,委婉告知了胡惟庸来看他的事实。在服药一个多月后,刘伯温的病情加重。并且从病重到逝世这期间,刘伯温只尽量保持了饮食,拒绝一切药方。

由此可见,胡惟庸在刘伯温之死上是不可忽视的关键点。在后来的胡惟庸案时,也坦白:“并谓其毒基致死云”。也就是说,胡惟庸是动过毒死刘伯温这个念头的。


刘伯温:明朝重臣,却被胡惟庸毒杀,朱元璋真的不知情?


而朱元璋的态度在这里十分的模糊。在《细说明史》里,朱元璋因为认定汪广洋和胡惟庸结党蒙蔽他,并毒死刘伯温,因此把汪广洋贬去广南。若是根据这个说法,朱元璋对于刘伯温的死是心怀愧疚的,他下令把刘伯温留在京城,无疑是给胡惟庸创造了极大是便利。

但朱元璋是多精明的一个人,能从一介布衣成为一国之君,他看不出胡惟庸和刘伯温之间的关系好坏的可能性极小。那如果真的是这样,朱元璋有极大可能默许了胡惟庸毒死刘伯温的行为,借此为皇孙扫除障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