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中产阶级终将返贫,中产的真相就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无产

大多数中产阶级终将返贫,中产的真相就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无产

看到这一样段描写英国中产阶级命运的话,很扎心:英国光荣革命之后300年的社会各阶层是这样变化的。英国中产阶级通过自身努力来到了社会中间层,他们踌躇满志,对自己的能力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然后这种乐观情绪就像一股洪流把他们裹挟着推送到一个新的属于他们时代的泡沫中去,泡沫破灭后,他们又回到社会底层,一次又一次的循环。与之伴随的就是英国底层社会的民众普遍都受过良好教育,接受主流的核心价值观,英国因而实现了国家的整体进步。


/01/

大多数中产阶级终将返贫,中产的真相就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无产


社会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中产阶级数量过多,就会出现对物质需过高,超过社会资源支撑能力的局面。

美国是比我们早发展几十年,他们的社会发展路径可以做参考。美国老百姓欠银行的钱,这辈子都还不上。你看这次疫情,美国才停工一个月,大几百万人生活都成问题。

在秦朝,商君书的驭民五术中,《弱民篇》就有过详细阐述:

民贫则力富,力富则淫,淫则有虱。故民富而不用,则使民以食出,各必有力,则农不偷。农不偷,六虱无萌,故国富而贫治,重强。

白话文就是说当民众贫困时,就会努力地去赚钱,当他们富裕后,又会变成纨绔子弟贪图享受生活。民众如果富裕了,就不愿意努力为秦国劳动做贡献,那我们就要想办法,让老百姓把粮食交出来,他们就肯继续劳动了,这样农业就不会荒废了。国家有粮食了,老百姓努力奋斗,贪图享受生活的纨绔子弟少了,使民众永远保持一颗劳动进取的心,国家就会强盛。

秦国老百姓的梦想,放到现在就是,手里有几套房子收租金,做个轻松的工作,满世界旅游,跟着舌尖上的中国吃遍美食。

这时候哪还有啥进取心,如果让你在一线城市买套房子,贷三十年贷款,每个月欠银行两万,是不是充满了危机感,能不努力劳动创造财富吗。

除了房贷,还有消费主义这个大坑等着你。满屏的广告都在告诉你,买了李佳琦的口红,你就跟杨幂一样漂亮,不买这个名牌包包,你的人生就不圆满了。关家里这段时间,可能很多人发现一个月其实几百块钱就能生活了,不需要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呢。很多人会想,如果以前没有乱花钱,现在可能已经有笔小财了。

发达国家都是一个不断消灭和培养中产的过程,每次当把中产阶级都搞得没钱了,他们就又可以开始积极发展。

十几年前总听说美国的中产阶级是美国社会的主要力量,占人口大多数。但是现在发现美国的中产阶级好像逐渐在消失,疫情之下,一个月不工作就大几百万人生活不下去。

回顾这些年,每一次吹起个大泡沫,媒体都会推波助澜,结果都是中产买单,比如匹凸匹,比特币,都是两年内就把泡沫吹破了,背后是几十万个中产家庭因此返贫。

消灭中产有四个手段,一是加税。二是通货膨胀。三是给你暴富的机会,结果掉坑里。四是金融危机,历史上每次危机受伤最重的都是中产。

加税不能加太狠,加的太狠,富人都先跑了,富人转移财富的办法远远超出普通人的想像,加税是没法从富人口袋里收到钱的。富人跑了,财政不够用,就只能找中产去要,法国为啥有穿黄马甲的民众上街闹事呢,就是因为加税把富人赶跑了,中产们的税更重了,只好上街游行了。

通货膨胀也不能太多,在万恶的旧社会,扛一麻袋钱只能买一盒火柴,连纸都不如,社会立马崩盘。

在我们这样一个不信宗教,人人向钱看的环境里,给你暴富的机会就是最好的办法。

这还有一个好处,即使你从中产返贫,那么你也只能怪自己水平差,毕竟在同样的机会面前,还是有人成功了。

跟古代的科举制度有异曲同工之妙,帝王们为了让天下的精英都在朝廷里,办了科举,也就是给了读书人暴富的机会,一万个人里考上一个,考不上也只能怪自己。

金融危机的例子就多了,当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多少人一夜之间从住着小别墅到睡大街。2008年的金融危机,描述那次危机的电影 《大空头》里讲过,“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中,总共有5万亿美元消失不见,包括养老金,房地产,401K退休福利,存款和证券;800万人失业,6百万人无家可归。”


/02/

大多数中产阶级终将返贫,中产的真相就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无产

中产阶级是一个很尴尬的位置,向上,想当资本家又当不上,向下,想破罐子破摔又摔不起。

绝大多数人只是想过日子,并没有几个人真的想学乔布斯那样改变世界。

中产的真相就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无产,本质上还是无产。

唯一能出卖的是时间,你的时间单位价值再高,一天也只能做24小时,况且没人总得休息吧,不可能整天干活。多数行业的收入很快就会到天花板,多数人到了35岁左右,收入增长就很有限了(别举少数特例,这里说的是大多数普通人)。

要是大家都知道自己很快就到了天花板,以后没有希望了,谁还努力奋斗啊,看看现在的日本佛系青年,就是因为日本社会阶层已经固化,年轻人没有上升的希望,所以才佛系啊。

古代科举制度就是给底层读书人一个上升的希望,国家才不动乱,清朝末年在没有给底层读书人找到另一条路时,就把科举停了,他们可不就成了叛逆青年吗。

所以还需要给中产动力以刺激斗志。

首先,要让他们有改善生活的欲望。要有一套好房子,自己的小孩子一定要上好学校,自媒体们再利用中产焦虑刷流量,各种努力奋斗实现财务自由的故事,更狠的是现在视频里讲关于富豪、霸道总裁反转的故事。这些信息在潜移默化的推动改善生活的欲望形成。

在媒体反复的流脑下,这些有素质的中产自然干劲十足。

大家都去创业了,你还能不去创业?大家都清空购物车了,你不买点好意思出门?别人家的孩子都去实习班了,你能不给小孩报班?

对于山区的农民,媒体给他们讲什么财务自由阶级固化,他们理都不会理你。所以你看抖音和快手的受众完全就是两个群体。

你看美国现在的套路就是,拉拢底层群体,特不靠谱就是这样上台的;压榨中产,依靠资本家。


/03/

大多数中产阶级终将返贫,中产的真相就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无产

这些年大家发现蓝领群体的收入一直在上升,请个师傅修下水管,顶你一天工资。在工地上搬砖比你坐在办公室赚的多,在北京卖煎饼的大妈月入3万。

这中产发现,好像就自己收入没提高。因为你不是弱势群体啊,我国是一个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的国家,中等收入群体的线划在了2879元这条线。重点是要提高在平均线以下的群体,超过平均线的,你是负责在转移支付中为弱势群体买单。

有个段子虽说是个笑话,但挺有道理。中产是ZF最烦的一个群体,除了能干点活,整天骂资本家,觉得自己赚的少之外,没啥大本事。创业拼一把不敢,低价股票不敢买,房子便宜时不敢买,非要等到拉高了再哭着喊着冲进去买。跌了就拉横幅要求ZF做主,涨了就觉得自己能力强。换成你在ZF的角度,你烦不烦这些人?

事实上90年代国企下岗潮时的那些工人,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中产。只是从车间干活变成了在格子间干活。是时代发展了,水涨大家一起涨了,相对的阶层位置其实没有变。

但普通人的负担越来越重,虽说经济的增长了,服务改善了,但大家的生活成本也提高了,不再像20年前那样有空闲时间了,动不动就996,貌似生活乐趣还变少了。

整个产业结构的提升,都需要吃瓜群众拿钱去换,尤其是中产的转移支付,处在时代洪流中的普通人并没办法不参与,这就是多数中产的宿命。

欧洲和美国几乎是一样的轨迹,我们起步晚,还可以看着他们踩过的坑,让自己少踩坑。


/尾声/

大多数中产阶级终将返贫,中产的真相就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无产

翻看历史,看清未来的方向,看懂政策指向哪里,看明白那些坑,少踩几个坑,想想怎么借政策和时代发展的东风,尽量改变命运,活的轻松点,再把看懂的规律告诉下一代,慢慢积累吧。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穿越古今的名言。



——END——

如果觉得内容有价值,帮忙点个在看或者发个朋友圈呗,让更多的人看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