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养玉,玉养人”你真的会养玉吗?

坊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辈子。玉石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古时玉石一直是备受瞩目的宠儿,无论是皇家贵族还是商贾人家皆向往之。更有甚者,将玉石作为滋养身体的“良药”,长期佩戴不离身。


“人养玉,玉养人”你真的会养玉吗?


在宝石中,玉石就像是钦定的天选之子,频频出现在皇宫贵族或者尊贵场所,它那丰富多彩的颜色、艳丽而不失稳重的色调、异于石头的细腻和透亮散发着神秘的润泽和灵气。
除了具有欣赏审美价值外,最重要的是它被华夏儿女赋予了高洁的气质和礼德的象征。
《世说新语》曾说,“玉”代表着对卓荦不羁人格的激赏和礼赞。儒家赋予玉以道德上的象征意义,《礼记·聘义》中,孔子言“君子比德于玉”。
《说文解字》释“玉”有仁、义、智、勇、洁五德,孔子则在此处阐发玉的十一种品德,分别是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和道,玉之品德正是儒家对“君子”这一至美人格的期望。

“人养玉,玉养人”你真的会养玉吗?



春秋战国时期,便开始流传着卞和献玉的故事,讴歌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坚韧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四百年后完璧归赵的曲折不仅颂扬了中国人恪守信约的美德和舍生取义为正义而献身的情操,还体现了高尚的人格、君子的气节、优秀的品德以及生活的理想。
随着玉石的文化沉淀和美好意义的流传,古时的皇亲贵胄开始佩戴玉石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
清朝的乾隆帝更是一名憨实的玉石收藏家,据统计,乾隆皇帝的御制诗中关于玉的诗将近八百首,故宫博物院藏玉三万多件,其中一半是乾隆爷的藏品。

“人养玉,玉养人”你真的会养玉吗?



世人对玉有着痴魔般的迷恋和敬意,不过这仅限于欣赏层面,但在皇宫里女性为了美容养颜,保持姣好的身材,用翡翠玉石滋养也不是奇事。
慈禧太后有一套奇特的美容大法,就是玉尺在面部搓、擦、滚。其中记载的玉尺就是用珍贵的特种玉制成的一根短短的圆柱形玉棍子。由此可见,翠玉在医药、养颜等方面也有着与众不同的功效。
武则天的孙女安乐公主睡翡翠床来养颜,史书记载其貌美如花,倾国倾城。武则天掌权后,她曾用美貌迷惑多位重臣,试图推翻武则天统治。
这就是为什么千百年总是流传着“人养玉、玉养人”的说法了。

“人养玉,玉养人”你真的会养玉吗?



玉石对人体的作用,在我国古代的医学名著《本草纲目》中得到肯定。名著记载翡翠可“除中热、解烦懑、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养五脏、安魂魄、疏血脉、明耳目。”
如今科技发达,量子学的发现和检测仪器的多功能化,也能力证玉石的独特品性。
专家发现,玉含有人体所需的硒、锌、镍、钴、锰、镁、钙等30多种有益的微量元素,这些元素散发的启动波和人体细胞的启动波是同一种波动状态,人体细胞随着从玉石散发出的波动产生共鸣和共振,使人体细胞组织更具活力,并有助促进血液循坏、增强新陈代谢和排除体内废物。

“人养玉,玉养人”你真的会养玉吗?



医学史书的阐述,现代仪器的检测,玉石的作用被更多人知道并开始收藏佩戴,养玉成了玉器收藏者最大的乐趣之一。
可是怎么养才能保证金玉其外且内无败絮呢?
一、贴身而藏,精心呵护
玉石经过天长日久的盘玩佩戴,就像是蝴蝶经过蛹的挣扎,玉逐渐蜕去了粗躁的土壳,恢复了往昔的灵性、润泽、色彩。
二、洗去浮尘
用白色的软毛巾轻轻擦拭洗净。如同一层层剥开璞玉的外表,见证其华丽清透的绚彩。
三、离汗远油
汗和油脂分子会侵蚀玉器,如同遮住翠绿欲滴的纱,从而影响玉器的光泽度。
四、小心磕碰
天然玉石硬度高,但表层结构可能因碰撞被破坏,影响整体美观。
五、避免阳光直射
玉近火受热,尤其是高温,可导致裂纹的产生,亦可伤及玉质,从而失去光泽、降低透明度。

“人养玉,玉养人”你真的会养玉吗?



玉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与众不同的地位,千百年来玩家坚持养玉,不仅是追求自我廉洁、自我约束的仁爱,也是在追求修身养性的高品质生活。
养玉其实就是在时光中沉淀自己,在寻常中寻找生命特性的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