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心理学家:孩子很聪明,可为什么总学不好?原因在这里!

现实中有许多小时候看起来很有潜力,很聪明的人,成人后却没有做出相应的出色表现!而这个现象实在是太普遍了,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许多家长都爱讲这样的话:我的孩子很聪明,可就是成绩不理想。这又是为什么呢?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刘易斯。特曼曾于1921年开始对1440名天才儿童进行了30年的追踪调查,发现有20%的儿童在幼儿期智商很高,但成年以后没有什么成就。与那些成功者相比,其差距不在智力方面,而在非智力因素的个性品质上。例如,缺乏上进心,主动性,自觉性,勇气,毅力等。

斯坦福心理学家:孩子很聪明,可为什么总学不好?原因在这里!

意志和性格是成才的重要因素。但一般家长总是更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和智能的培养。所以尽管孩子很聪明,但在学习成绩出现问题的同时,身上已经表现出懒散,自觉性差,依赖性强等问题。

夸孩子“聪明”,是一针麻醉剂。

心理学家阿弗雷德阿德勒在《儿童人格教育》一书中,曾经提到:懒惰,其实是人们害怕自己不能出色的完成任务而找的借口。因为,它可以掩盖自己的无能,别人也不会因此指责自己能力的不足。

在西方国家,“聪明”一词不是恭维话。甚至在所有的地中海沿岸国度都有这种十分敏感的迷信:不能向父母称赞孩子,因为这会给他们带来不幸。

那些被赞聪明的孩子,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的天赋如此,想要突破很难;另一方面,他们会想要继续维持自己“聪明”的形象,如果努力了,却没有成功,那不是很丢脸?所以,他们宁愿懒一点。

斯坦福心理学家:孩子很聪明,可为什么总学不好?原因在这里!


所以家长们不应该盲目的夸奖孩子聪明,而应该真正做到的是

1、肯定孩子努力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斯坦福心理学家:孩子很聪明,可为什么总学不好?原因在这里!


与结果相比较,过程才是能让孩子成长和进步的重要因素。吴尊的女儿neinei,在一次亚洲级的芭蕾舞比赛中遗憾落败,在后台忍不住哭了起来。为了这场比赛,neinei非常用心,没日没夜地苦练。  

吴尊知道女儿太想赢了,所以才会这么伤心。他先是肯定了女儿在备赛期间的付出和努力,然后分析了原因,并且安慰她,输赢只是一时的,她的表现已经很值得自己骄傲了。  

在爸爸的肯定和开导下,neinei很快就放下了不愉快。

父母引导孩子注重过程,关注他们的闪光点,并且鼓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挑战,才能让他们更好地自我成长。  

斯坦福心理学家:孩子很聪明,可为什么总学不好?原因在这里!

2、以身作则,和孩子一起坚持  

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模仿家,他们眼中父母是什么样子,未来也会成为什么样子。  好友曾一脸骄傲地说,她和7岁的女儿已经连续三年参加家庭亲子马拉松了。一开始,女儿嫌累,基本上都是走下来的,还会闹情绪。  

但现在,女儿已经渐渐喜欢上了这项运动,每年都会主动要求报名。亲子马拉松给孩子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让她感受到,一件事情只要让孩子坚持做下去,她就会有成就感。  英国作家约翰生曾说: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  

下次,如果还有人夸孩子聪明的时候,不妨说:不,他只是很努力!

如果您有任何孩子成长学习方面的困惑,欢迎咨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