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秀忠为何会那么容易被真田幸村拖住,没有及时赶到关原战场?

劳伦斯602


第二次上田城合战其实没有后世吹的那么夸张,而且真田家主将是真田昌幸,不是真田信繁(幸村)。



真田昌幸在得知石田三成举兵以后,便在下野国的犬伏地区脱离了东军。不过,真田昌幸的长子真田信之仍然留在东军,真田昌幸的次子真田信繁却跟随父亲投奔了西军。这在当时是非常常见的,虽然后世经常附会说真田昌幸为了保存家名才这么做,但是实际上真田信之的妻子是德川家重臣本多忠胜的女儿,他没有脱离东军的理由。而真田信繁是西军大谷吉继的女婿,自然也没有留在东军的理由。

八月二十四日,德川秀忠率领三万四千人的德川军从宇都宫城出发,几日后进入中山道的信浓国,挡在德川秀忠面前的,就是真田昌幸、真田信繁父子防守的上田城。德川秀忠于九月二日抵达小诸城,派遣真田信之、本多忠政前往上田城劝降真田昌幸,真田昌幸佯装答应,实际上则在筹备笼城。九月四日,真田昌幸做好准备后,开始挑衅德川军,德川军在次日展开了攻城战,但是却难以攻取上田城。


真田昌幸自幼担任武田信玄的侧近,参与了非常多次的合战,继承真田家后,真田昌幸又成为武田家的家老重臣,独自镇守一方,作战经验非常丰富。日本的城池十分易守难攻,按照当时攻城战的战法,实际上攻方没有必要这么快发起攻击,日本战国时代著名的攻城战例如“石山战争”、“长岛一向一揆”、“高松城合战”等等,均不是以强攻取胜。可是此时的德川军远道而来,并且因为还要赶路,所以只能着急地发起进攻,最后被挫败。

其实此时的德川秀忠已经认识到了问题所在,命令部分军队包围上田城,余下全军前往美浓国,可是他的运气实在太差,中山道的道路本来就险峻,在这时又下起了大雨,使得秀忠率领的德川军最终没有赶上关原合战。

总得来说,天时地利人和,德川秀忠一样都没占,只能说他太倒霉了。


指尖看日本


时代背景:

丰臣秀吉取代了织田家族,取得了日本的最高统治权,此后完成了一统日本的重任。甚至在这之后,定下了灭朝鲜,平明朝,占领印度,提前300年打造大东亚共荣圈的计划。

可惜朝鲜一战,被明朝大军打得丢盔弃甲,最终计划搁浅,而丰成秀吉本人,也在这场大战接近尾声的时候病逝了。

偌大的日本,因此被分为了两派。一派是石田三成,一派是德川家康。他们过去都支持丰臣秀吉,可是丰臣秀吉去世以后,德川家康想要推翻丰臣秀吉的儿子丰臣秀赖。

而石田三成则是丰臣家族最重要的支持者,所以他是坚决要与德川家康相抗衡的。关原之战便是石田三成率领的西军和德川家康率领的东军交战的一场大战。

  1. 德川秀忠是德川家康的三儿子,德川家的长子德川信康被流放,其母也被德川家康的家臣给杀死,母亲死后,德川信康便自尽而死。
  2. 这么一来德川家继承人的位置就空了出来。而二哥结城秀康则在小牧长久手之战后,成为了议和的关键,被丰臣秀吉收为养子。
  3. 大哥自尽,二哥被丰臣秀吉收养,那么德川家的继承人,自然就成为了德川秀忠。而这一年德川秀忠才不过6岁。

此后为了控制德川家康的势力,丰臣秀吉一度将德川秀忠作为人质,放在自己身边抚养,甚至也有意将他收为养子。可以说,德川秀忠的童年,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丰臣秀吉身边度过的。

此后丰臣秀吉去世,丰臣家族的文臣武将们爆发了互相争斗的局面。德川家康看出了他们不能成就大业,所以果断脱身,保存实力,准备以武力一统日本。

关原之战前夕,德川秀忠带领着三万八千人马,赶往上田城。上田城的守将是真田昌幸和真田幸村父子俩。这两个人是丰臣家的忠臣,自然是要死守上田城的。

为此德川秀忠算是吃尽了苦头,长期无法打下这座城池,最终因为这件事,耽误了和父亲在关原之战会合的大事,差点被德川家康给废了。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如此狼狈呢?

第一,错用真田信之,人家才是一家人。

德川秀忠毕竟年轻,而且此前根本就没什么战功。所以他手下的这帮人,也不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让他带着这么一支强大的军队,我觉得这个时候是有点吃力的。

在攻打上田城的时候,德川秀忠便错用了一个人,那就是真田信之。真田信之先是被德川秀忠安排前去上田城劝降,后又被安排前往攻打支城户石城。

德川秀忠这么安排就不带脑子了,因为真田信之是真田昌幸的儿子,是真田幸村的哥哥。早在德川家康起事的时候,真田家族就爆发了一场强烈的争论,真田昌幸和儿子真田幸村坚决拥护丰臣秀吉的儿子,可是真田信之却认为德川家康一定获胜。

为此父子三人分道扬镳,其实这就好比是三国诸葛亮和诸葛瑾分别属于蜀汉和东吴一样,政治立场是不一样的。

但是你见过刘备让诸葛亮上战场去攻打诸葛瑾镇守的东吴城池吗?没见过吧?人家毕竟是亲兄弟,怎么样都要保留点情面。让手下人去杀自己的亲人,这种蠢事谁干得出来?

  1. 首先劝降当然是毛用都没有,真田昌幸表示,自己对丰臣家族是百分之百的忠诚,哪怕全部战死,也不可能投降。问题是真田信之是进入上田城劝降的,这期间他们父子俩会不会有什么猫腻?谁能知道?
  2. 其次真田信之被德川秀忠安排攻打支城户石城,而镇守这里的,正是真田信之的弟弟真田幸村。兄弟俩在战场相遇,背后又有父亲施加压力,你让真田信之怎么打仗?结果连个小小的支城都打不下来。
  3. 再者真田昌幸突袭了真田信之的大军,使得德川秀忠全军受到严重打击。这件事成为了这一战的关键。
    父亲偷袭儿子的军队,最终获得胜利,这种事情用脑子想想也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我认为是真田信之放水了,只有这样才能保住父亲和弟弟的性命。

由此可见,德川秀忠讨伐上田城未果,那是因为真田信之不忍与父亲和弟弟骨肉相残。当然,犯错的是德川秀忠,他不该这么安排作战。

第二,不听本多正信的劝告,强行攻打上田城。

从全局考虑,德川秀忠不应该纠结在上田城。毕竟关原合战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为此手下人本多正信多次提醒德川秀忠,希望他能够绕过上田城,直接赶往美浓国。

可是德川秀忠毕竟年轻气盛,他觉得这么小一座城池都打不下来,将来争夺天下岂不是更加没有指望?

所以德川秀忠死活不肯撤退,这才有了后来的错误部署。劝降无果、户石城攻不下来,这双重打击还不够,最后大本营还被真田昌幸给偷袭了。

接连遭受打击的德川秀忠明白,如果再耗下去,可能真的赶不上关原合战了。为此他这才绕过了上田城,直奔美浓国而去。

其实这个时候醒悟过来,在世间上已经来不及了。要不是后来德川家康在正面战场上,彻底击败了西军,那德川秀忠可就是德川家族的千古罪人了。

第三,知道赶不上了,索性就不赶了。

很难想象,德川家康会有这样的儿子。在上田城耽搁了一段时间以后,德川秀忠前往美浓国,此后想要和父亲德川家康回合。

可问题是当时时间已经被耽误了,德川家康自己就解决了西军,知道这个消息以后,德川秀忠索性就不追了。

他在妻隆小住了几天,不知道在这里搞什么鬼,4天以后才想起来要跟父亲会合。等到6天后总算是赶上了大部队。

得知消息的德川家康,想要杀掉德川秀忠的心都有了。最后德川秀忠的手下人陆续主动承担罪责,这才逃过了德川家康的追责。

总结:德川秀忠的表现,差点酿成易储风波。

可以说关原合战中德川秀忠的表现实在是太差了,德川家康肯定是会考虑,要不要把江山交给这样的人。

毕竟德川家康可不是只有这一个儿子,有记录的儿子就有16个,凭什么要交给这么一个不中用的儿子呢?


江湖小晓生


这事我三言两语给你说清楚。

首先排除秀忠故意的可能性,他是内定好的接班人,所以他老爸召唤他上主力战场,他不可能也没有任何理由故意拖延。

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他太嫩,被真田昌信这只老狐狸玩弄于股掌之间。因为要经过真田家的上田城领地,所以秀忠事先给真田昌信发了一封劝降书,结果老狐狸不置可否,秀忠只好等……结果后来老狐狸亮了底牌,不降……秀忠这边只能开战。加之中了埋伏,所以被区区三千人拖得是苦不堪言……后来本多正信的劝解下,秀忠才如梦初醒,迅速脱离战场……

其实这事就看出秀忠当时还不成熟,这事完全可以先直接过来上田城再说,不用发什么劝降书。德川家康那边大军集结,正准备打决战,真田昌信素以狡诈出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秀忠完全可以不理睬他,直接过,看真田反应,如真田攻击,则算敌人,如不攻击,皆大欢喜,真田老狐狸是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轻易站队的……我记得这厮好像干过背信弃义的事。

真田信村则耿直许多,所以他没保住真田家。我记得秀忠好像拖了四天还是五天……


善良之子86


那你有没有想过是德川秀中反过来牵制住了真田昌幸???


小甜甜从来不讲废话


他被真田昌信拖住了,不是真田幸村。


信念205222965


二代目真没被真田家拖多久。东山道暴雨塌方才是他迟到的原因。把功劳归于真田家没啥道理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