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因素助力国际象棋棋后侯逸凡崛起

四大因素助力国际象棋棋后侯逸凡崛起

11岁的侯逸凡亮相首届中国国象联赛


在战胜小波和三位男子特级大师之后,已经贵为两届世界棋后得主的侯逸凡的确火了( )( ),一时间,各种赞誉都戴在这位花季少女头上。那么侯逸凡到底是如何成功的?侯逸凡的模式能否复制?成为明星的商业价值如何利用,以及她的未来之路该怎么走?无疑成了人们关注的新话题。


为此,记者采访了侯逸凡当年山东学棋的恩师童渊铭、所效力俱乐部的齐鲁晚报棋院总经理刘玮以及其它棋界的一些人物,试图整理出一点对这位天才少女成长轨迹有用的东西。


四大因素助力国际象棋棋后侯逸凡崛起

儿时学棋的侯逸凡

四大因素助力国际象棋棋后侯逸凡崛起

一、棋后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2001年7月,当7岁的侯逸凡来到齐鲁晚报棋院时,可能谁都没料到这位小女孩会成为将来影响世界棋坛格局的人。回想当年,正在创业山东棋类事业的齐鲁晚报棋院总经理刘玮感慨道:“主要是童渊铭的力荐,我们才决定收下这个孩子,并尽可能的提供给她比较好的条件和训练环境。”


回忆当时的举动,刘玮认为并非高瞻远瞩,也不是一时冲动,“我们棋院是纯市场化体制,跟传统的专业棋院不一样。虽然那时我们也刚刚起步,更缺少资金,但因为没有体制的束缚,我们可以集中全部力量,给优秀苗子提供好的训练和比赛机会。”也许正是这种一开始的市场化运作,让侯逸凡的学棋之路走上了正途。


刘玮认为,首先是侯逸凡的天赋好。他至今都清晰的记得,当童渊铭想我推荐这个南方来的小孩子时,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的兴奋:“这可是个好苗子,小女孩对棋的灵感和下棋时难得的沉稳,都是我这么多年带孩子以来比较少见的。”的确,一个人的潜质是很重要的,后来证实了童老师独到的眼光。当时在童老师门下学棋的孩子很多,从中冒出来的好苗子不少,但侯逸凡确实是比较出类拔萃的。


相比其他学棋的孩子,侯逸凡又是幸运的。来山东之前,侯逸凡在江苏一个小县城学棋,教棋的教练尽管非常投入,也帮助侯逸凡拿到了全国幼儿组的冠军,但毕竟是业余水平,在侯逸凡需要更上一个台阶的时候,就有点力不从心了。侯逸凡的父母在同女儿的启蒙教练商量后,便开始考虑让她到大城市跟更高水平的教练练棋,只是在寻师的过程中,因为家境的不富裕,他们因为拿不起学费而被一些名师和高水平棋院拒之门外。当他们费尽周折来到山东后,侯逸凡的学费不但减免了,齐鲁棋院还给她提供开小灶的机会,并有一些水平相对高一点的男孩与她对抗,这些条件,当时在其他专业体制的单位,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不仅是侯逸凡,当时齐鲁棋院还有几个外地孩子,也都不收学费,包括在山东当地一些家境困难的孩子。据童渊铭介绍,当时受照顾的还有南京来的郑轩成、安志潇,东北来的卢尚磊,以及济南的赵骏、魏晨鹏等很多孩子。只要孩子有潜力,我就和刘玮商量,然后去弄点钱让他们出去比赛,达到锻炼的目的。”而刘玮认为,最重要的,还是侯逸凡碰到了既有才气又敬业的童渊铭。正是童教头为侯逸凡打下的良好基础,才让小姑娘以后的进步有那么快。


其实,侯逸凡父母的投入也值得一书。那么小的孩子到了外地,所吃的苦和受的磨难都可想而知,她的母亲王茜牺牲了自己的工作,全程陪同;她的父亲也辞了工作跟着做后勤。刘玮说,想想也真不容易,他们为了孩子的成长,可谓费尽心血。应该说侯逸凡的成长,与她父母当时的决心和投入的精力是分不开的。


侯逸凡在山东一待就是三年,当她获得世界少儿冠军并开始新的冲刺后,被带出谢军等名手的国家队总教练叶江川一下子相中,破格选拔到国家队锻炼。刘玮说,其实,这一步对侯逸凡以后的腾飞至关重要,因为她有了更大的平台和更多的机会,尤其参加世界大赛的次数多了,她的棋路宽广了,自信心也增强了。当然,11岁时山东就派侯逸凡在全国甲级联赛中打主力,使她提早进入职业化磨练,也对她日后的成长有很大帮助。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总结出,侯逸凡之所以成功,一是靠自己的天分和努力,包括自己父母的支持;二是遇到童渊铭这样的好老师;三是有一个好的俱乐部作支撑;四是国家队的培养锻炼,可以说,正是这四条不可或缺的因素相加起来,才为侯逸凡以后的腾飞提供了可能。


四大因素助力国际象棋棋后侯逸凡崛起

侯逸凡9岁获世界少儿冠军回到山东受奖

四大因素助力国际象棋棋后侯逸凡崛起

侯逸凡成为山东省劳模


二、侯逸凡模式能否复制


以侯逸凡这么小的年龄,就达到如此高的境界。可以说只要顺利发展下去,在今后几年甚至十几年里,侯逸凡都可能称霸世界女子棋坛。那么,像侯逸凡这样的选手今后还能冒出来吗?侯逸凡模式是否可以复制?


“比较难了。”作为引领侯逸凡起步的恩师童渊铭,在分析侯逸凡的成功时说:“首先,侯逸凡这样的天才就很难碰到,可能几十年都出不来一个,正像谢军说的‘她是为棋而生的’;其次,以后的环境也很难再造这样的明星。”


童渊铭曾经是中国国象界很有天分的棋手,当年获得过世青赛季军和多次的全国冠军,他在巅峰状态时就从国家队急流勇退来到山东,正是满腔热忱大干的时候,结果被侯逸凡幸运地碰到了。“回想当年我和童渊铭搭档一起创业的日子,还是单身的童老师不讲条件不讲待遇,为带好孩子可谓竭尽全力。”费劲心思“挖”童渊铭到山东的齐鲁晚报棋院掌门人刘玮,一说起童渊铭来就格外来劲,在他眼里,童渊铭就是个“宝贝”,如果没有这个宝贝,侯逸凡怎么回来山东?怎么能那么快就冒出来?


之前我在接触侯逸凡的父母时,也不止一次的听到他们对童渊铭的感谢,侯妈妈曾说:“童老师对侯逸凡那可是真爱啊,直到现在,我们一想到童老师当年的付出,就觉得这是最应该感谢的人。”作为童渊铭本人,他更多的强调了山东给予的氛围,没有像他以前在别的地方所有的行政框框约束,要什么样的人想怎么培养都由他自己说了算。“我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全身心的去教学,那时我也年轻,精力旺盛,如果换成现在,我也肯定做不到了,不仅棋力达不到,自己已经成家立业有了孩子,精力已经差了很多。”


的确,无论以前还是现在,能像童渊铭那样正值巅峰却到基层带孩子的,在中国棋界很难找得到。而那时童渊铭带的学生也有限,可以单独开小灶,每天给孩子进行的是几乎专业的训练,这对当时的侯逸凡等一批孩子可谓如获至宝。其实,那时除了侯逸凡,齐鲁棋院还冒出来好几位,像魏晨鹏、翟墨、王桐森等,也都是在童老师的悉心调教下拿到了世界少儿冠军,只是他们或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没有走的更远,相比侯逸凡表现得更为突出。


“那是一个特定的时期,特定的环境,加上俱乐部提供给孩子外出锻炼的机会和资金支持,才使到山东学棋的那批孩子迅速成长起来。”童老师感慨道,那时有哪个省哪家俱乐部,会像齐鲁晚报那样为几个前途未卜的孩子提供资金帮助?到了现在,各家都在注重眼前利益,就更不可能做到了。“这点确实应该感谢齐鲁晚报,是公益之心让他们一直在支持学棋的孩子,支持国际象棋这个项目。这也是我在辗转几个地方都没有坚持下去、最后选择到齐鲁晚报的原因。”


童教练的话很实在,但刘玮认为,侯逸凡当年的冒尖,更主要是童渊铭的功劳。“试问一下,现在有哪个高水平教练能耐得住寂寞在基层带孩子?哪个人不为报酬不为名利一干多少年,只为孩子的前途去着想?即使有好的苗子,好的训练条件,如果再找到像童渊铭这种水平这样敬业的教练,实在太难了!”这是刘玮发自内心的感慨。


听国象圈内一位权威人士讲,从国家队层面看,当年陪伴谢军训练和比赛的,有中国最好的棋手叶江川,为了拿到女子世界冠军,老叶是甘愿牺牲自己,为中国第一个棋后的的诞生可谓鞠躬尽瘁。等到了诸宸时代,还有高水平的徐俊在做陪练,但许昱华时代似乎就弱了很多。因为随着体育市场化的进程,已经很难有顶尖棋手愿意牺牲自己,而起全力帮助别人了。


而到了侯逸凡时代,尽管也有叶江川亲自指导并有余少腾等男棋手陪练,这自然为侯逸凡成长带来了很大作用。但下一个女棋手还会这么幸运吗?包括今后侯逸凡的再提高,目前国家队里谁能带得了她?除非像卜祥志、王玥这样的顶尖选手也能男帮女,但要让他们像当年的叶江川一样放弃自己比赛,去奉献自己的青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侯逸凡的成长的确是个个例,她的机遇太好了。“她遇到了很多贵人的帮助,从童渊铭到叶江川,包括侯逸凡刚学棋时遇到的业余教练王宪,还有山东给我们提供的好条件,这都是我们这辈子应该感谢的。”侯逸凡的父亲侯雪健如此说。


而童渊铭认为,一个人的成才需要多方面的厉炼,侯逸凡在棋盘前的那种大局观、那种成熟、那种不服输的劲头,与她的性格、家庭基因、天生的气质以及环境的影响都有关系,侯逸凡的成长不是由哪一个单独的环节来完成的,她的确是一位“为棋子而生”的独特女孩,是很多孩子不能模仿和今后很多人都难以复制的。

四大因素助力国际象棋棋后侯逸凡崛起

9岁获得世界少儿冠军的侯逸凡

三、棋类明星该如何包装?


16岁的时候就拥有了棋后头衔,让侯逸凡不得不面对名人的生活;而此次直布罗陀赛上的再度爆发,无疑让侯逸凡身上的明星光环更加鲜亮。


犹如当年丁俊晖的横空出世一样,侯逸凡的生活可能会因此改变。媒体的聚光灯少不了,商家的赞助合同也会接踵而来,在体育越来越商业化的今天,回避市场的追逐是不可能的。因此侯逸凡的下一步发展,应该需要有新思路,也给挖掘侯逸凡成功的齐鲁晚报棋院下一步运作,带来一个新的课题。


从7岁学棋开始,到如今一直代表山东角逐职业联赛,其实侯逸凡的成长基本是按职业俱乐部的模式冒出来的。她的职业生涯既不同于谢军,也不同于诸宸,因为她完全走的是一条新路。


尽管侯逸凡目前是国家集训队队员,但在代表俱乐部的征战联赛中也锻炼价值很大。据悉,目前侯逸凡在山东打联赛,每年得有三、四十万元的收入,加上各种国内外比赛的奖金,每年超过百万收入的侯逸凡,其市场价值尽管不能和热门项目的李娜、刘翔等明星相比,但与一些市场效益小的像举重、体操、女足运动员比起来,无疑又好得多。所以应该抓住这种机会去开发其商业价值。

刘玮认为,国际象棋在欧美的热度很高,也有很大的市场,值得中国借鉴,侯逸凡既然走到这一步了,就需要考虑她的未来,需要考虑她在国际棋坛的更大发展。刘玮还特别强调说,前一段看到一些媒体提到说是他要侯逸凡学李娜“单飞”,其实他的话并不是这样说的,他说过要到欧洲建工作站,希望能为中国年轻棋手水平的提高再出点力,并没说让侯逸凡非要去欧洲,再说这也不是他决定的,需要她的父母、协会领导等多方面定夺。刘玮还说过,侯逸凡应该借鉴李娜、姚明、丁俊晖等明星的商业包装,并不是要求非要侯逸凡“单飞”。当然记者可能也是好意,加了自己的猜想。


之前,侯逸凡曾由国家队安排了一家著名体育经纪公司来包装。对此刘玮认为这是个好事,“依靠职业经纪人帮助棋手完成棋盘之外的事情,无疑是明智之举,因为经纪人懂得如何去包装明星,知道该如何让他们的价值得到最大发挥,同时也懂得该如何保护好他们。”


但据记者了解,和侯逸凡签了合同的那家经纪公司,这这几年在侯逸凡的商业包装上并没有实际行动,签了五六年合同了却至今都没为侯逸凡找到一个商业代言。也许是国象项目自身在中国的影响还不够,经纪公司似乎还没找到包装侯逸凡的方法。


“当然,作为俱乐部我们也有责任,也没有想出好点子来挖掘侯逸凡的商业价值。主要之前侯逸凡年龄也小一些,国际象棋在中国的影响力又不够,这都为她的商业包装带来了难题。”为此,刘玮才想到要到欧洲建立工作站,想利用国际象棋在欧洲的影响,来包装像侯逸凡这样的明星队员。


之前干过足球、篮球记者,又运作围棋、国际象棋棋类多年,熟悉体育产业运作的刘玮,目前已成立一个高尔夫俱乐部,还在尝试运作CBA篮球队和进军影视业,是体育文化圈内公认的市场运作高手。作为自己俱乐部一手培养的棋手,其实刘玮现在比谁都着急侯逸凡的商业开发,“不仅是侯逸凡,我们棋院还有很多的潜力棋手,包括当年世界最年轻的男子特级大师卜祥志,还有围棋的江维杰、周睿羊、范廷钰这些已经成为顶尖的棋手,都是有很大商业价值的。也许是棋类的特殊性决定了商业开发的难度,我们应该加紧探索一条适合包装棋类明星和开发他们的新路子。”对此,刘玮似乎也有些信心。


也许刘玮已经心中有数,已经盘算好了下一步的打算,包括欧洲建站后对棋类推广的一系列计划。

四大因素助力国际象棋棋后侯逸凡崛起

四大因素助力国际象棋棋后侯逸凡崛起

四大因素助力国际象棋棋后侯逸凡崛起

四、国象如何职业化


在侯逸凡击败很多顶尖的男子特级大师后,国内的有很多媒体,都在关注一个话题:就是侯逸凡能否成为继姚明、李娜、刘翔、丁俊晖之后,中国体育传递给世界的另一张名片?


刘玮的看法是,“尽管国际象棋在观赏性上比不上篮球、网球那些热门项目,但谁都不能否认这项古老的智慧运动所具有国际影响力。它曾诞生过诸如卡斯帕罗夫、卡尔波夫、小波尔加等具有影响到政坛的国际巨星,也许在不远的一天,侯逸凡也可以做到这些。”


的确,在世界体坛普遍实行职业化的背景下,中国也正在逐步由‘举国体制’向俱乐部制的市场化运作过渡,李娜、丁俊晖等人之所以轰动世界,是因为他们的“单飞”成功,这样的成功似乎更让人折服,尤其会得到欧美人的信服。


从目前的中国国际象棋环境来看,其职业化进程显然还比较缓慢。齐鲁棋院曾在2005年和中国协会联合创立了中国国象职业联赛,但7年过去了,从当时主客场到现在的全部分站赛,不知道这是职业进程的进步还是倒退?刘玮认为,不用说和足球、篮球、网球这些热门项目比,就是和同是棋类的围棋、象棋比,国际象棋的市场化程度也低得多。


“我们承办国象职业联赛的五年里,在加快市场化进程中却遇到了困难,就拿显示体育比赛职业化最明显的主客场制,都遭到了大多数队伍的反对。也难怪,因为参赛各队大多数为体工队体制下的队伍,他们似乎更习惯于安于现状,更有人还没断奶就不知道怎么找饭吃。”


其实,齐鲁棋院的确是个特例,刘玮运作山东队这么多年,一直靠自己拉赞助和市场运作养活队伍。“至今我们都没有国家的任何拨款,也在经营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我们都咬牙挺过来了。我相信我们的模式,将来肯定是中国棋类发展的方向。”


据悉,一直在棋类市场走在前头的齐鲁棋院,已经开始了在欧洲建站的工作。刘玮透露,本月底他就到法国、德国等国家去考察,以确定建站的地点。他之前已派出在中国读大学的俄罗斯棋手、也是齐鲁棋院外援的维拉,前往欧洲一些大学进行国际象棋交流,据悉目前维拉在德国一所高校扎根,并正在运作建立训练基地事宜。“我们的队伍已经两次甲级联赛夺冠了,智运会、亚运会、世锦赛也都创造了辉煌,并诞生了自己的世界冠军,可以说现在我们在国内已经很难超越自己,必须得有新的思路。”显然,侯逸凡的崛起,更坚定了刘玮走向世界的决心。 


按照刘玮的设想,他准备在欧洲建立训练营,可以拥有自己的俱乐部和队伍。“因为国际象棋的根在欧洲,那里的国象好手众多,我们可以将自己的年轻选手送过去提高水平,关键是借此还可以吸收水平较高的俄罗斯年轻选手前去,因为他们也向往西欧的国象氛围和比赛磨练。”刘玮说,因为欧洲的比赛特别多,棋手往返交通方便且花钱也少,如果建立起这个训练场所,提供必要的食宿和教练,一定会吸引各国选手前往。


记者认为,其实这个工作站还可以联合中国的国家队,让侯逸凡甚至一些男子顶尖棋手也去定期训练,如果有很多国家的选手在一起训练比赛,这对中国棋手水平的提高,以及加快这一项目的职业化进程,无疑都是大有益处的。


齐鲁棋院欧洲建站的消息,据悉也得到很多棋手的拥护,不仅山东队队员觉得有了新机会,就是一些国家队队员也认为是件好事。有棋手认为,他们目前在国家队的训练,因为缺乏高水平教练指导,也只能靠自己打棋谱。其中一位男棋手就说,现在是谁对电脑的棋谱研究得透,谁就厉害,如果能到国象水平高的欧洲进行训练比赛,那自然求之不得。


不过,欧洲建站也不是件容易事,不仅需要资金作保障,更有很多想不到的困难在等着。对此刘玮认为:“万事开头难,只有敢去尝试才有成功的可能,我希望继续为中国国际象棋的发展以及加快国象职业化进程,再出把力添把火。”

转自棋子网

喜欢或陪娃学习国际象棋的朋友们,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国际象棋业余爱好者,可以及时收到我发布一些国际象棋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