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毁坏了西夏王陵?

用户8570416410474


西夏是十一世纪初以党项羌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王朝。自1038年李元昊在兴庆府(银川市)称帝建国,于1227年被蒙古所灭,在历史上存在了189年,经历10代皇帝。

其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最鼎盛时期面积约83万平方公里,包括今宁夏、甘肃大部,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青海东部、新疆东部及蒙古共和国南部的广大地区。

前期与北宋、辽平分秋色,中后期与南宋、金鼎足而立,被人形容是"三分天下居其一,雄据西北两百年"。

西夏王陵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部3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陵区北起泉齐沟,南至银巴公路,南北长约10公里;东临西干渠,西靠,东西宽约5公里。

陵区位于贺兰山中段南段东侧,总占地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分布着九座帝王陵墓,270余座王侯勋戚的陪葬墓,规模宏伟,布局严整。

每座帝陵都是坐北向南,呈纵长方形的独立建筑群体,规模同相当。吸收自秦汉以来,唐宋皇陵之所长,构成中国陵园建筑中别具一格的形式。

1227年夏,成吉思汗再度率兵攻打西夏,意外受到箭伤,退回到六盘山下避暑时不治身亡。成吉思汗去世后秘不发丧,怕西夏国反悔不投降。

西夏国主李睍投降后,被按照成吉思汗遗嘱被杀,蒙古兵入城后开始了血腥的屠城,西夏人逃出着十不剩一。并放火烧毁了城内的皇宫,造成了目前竟然还没有在银川市找到皇宫遗址的历史谜团。

元建国后,没有将西夏王朝收录于史,从此,西夏历史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中。元兵还在西夏王陵挖地三尺,尽皆破坏,以至于从明朝开始历朝到现在,均未在西夏王陵获得过多少有价值的文物。

西夏王陵几乎每个陵墓前都有巨大的深坑,明显是为了进入陵墓内部而挖掘的。西夏王陵周围地表遍布砾石和粗砂,如果仅靠几个盗墓贼用几年时间也无法挖通进入陵墓内部。

显然,这是要耗费里巨大的物力、人力才能办到的事情;元兵,也只有他们有这个能力办到。为了给成吉思汗报仇,宣泄他们对西夏帝国的愤怒。

凡是挖出的金银铜器,全部融化、另做他用。瓷器字画等物品尽皆焚烧砸毁。致使立国近二百载的西夏国有价值的文物基本被毁殆尽。

元被大明王朝消灭后,派兵驻守贺兰山下,在三关口修建了长城(也称为边墙)、平吉堡、镇北堡等住兵屯守。西夏王陵正好处于这三处屯兵之所的三角地带之中。

当初为了建造这几处屯兵之所,有可能明兵就地取材,使用剩余的王陵材料搭建兵营和修筑长城,西夏王陵遭到里进一步的破坏。原来陵墓外均有楼台亭阁和琉璃瓦包裹装饰,现在只剩下了黄土夯出来的土堆了。

另有传说,当初国民党时期的宁夏土皇帝——马鸿逵,看到孙殿英盗挖清东陵后,也动用自己的部队对西夏王陵又进行了一场彻底的盗挖;至今为止,还有马鸿逵宝藏埋藏在贺兰山一带或者沙漠一说。

一直到七八十年代,西夏王陵周围还能见到琉璃砖瓦和瓷器碎片,是否也认证了这一说法呢?

你们怎么看?喜欢的请加关注呀!下方可以留言。


看历史和中医养生


持续了一千多年的时代已经结束,每个人的心中都多了一片废墟,曾经广阔辉煌的记忆平原都在新世纪的阴影中化作沙尘,那些曾经至死不休的顽强抵抗都在无情的铁蹄下逐个崩塌。现在的西夏陵区凄清荒凉,到处残垣断壁,遍地破砖败瓦。那些至今尚未被风沙自然填平的大盗坑,似乎在永久地向人们诉说着700多年前的那场大劫难。只有那巍然高耸的土堆,见证着西夏陵昔日的辉煌。那么,究竟谁是毁掉西夏陵的罪魁祸首?是金人,是宋人,还是蒙古人?

西夏灭亡时,金朝在蒙古大军的重创下,也是日暮西山,自身难保,且没有能力帮助西夏。所以,危在旦夕的金人,不可能趁火打劫,去破坏西夏陵。偏居江南的南宋也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政权岌岌可危,朝不保夕,更不可能跑到贺兰山下来破坏西夏陵。那么到底是谁毁坏了王陵呢?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蒙古人。理由有以下几点。

第一,西夏陵区是蒙古入侵西夏的必经之地。1226年五月,蒙古军队在贺兰山大败夏将阿沙敢不,占据贺兰山东麓。直到1227年八月西夏灭亡,蒙古都一直控制着包括西夏陵区在内的贺兰山东麓京畿腹地。蒙古贵族因政治上的需要和对金银财宝的贪婪,以及受风水迷信思想的驱使,再加上常年征战中养成的破坏与掠夺的习性,洗劫西夏陵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蒙古六践夏土,西夏负隅顽抗,蒙古对西夏皇族恨之入骨,所以毁掉王陵来发泄仇恨,也在情理之中。

第三,据《弘治宁夏新志》记载,在明代,西夏陵仅“数家巍然”(《弘治宁夏新志》卷二),已无地面建筑。安塞王朱秩炅的《古冢谣》:“贺兰山下古冢稠,高下有如浮水沤。道逢古老向我告,云是昔年王与侯。”更是明代西夏陵荒凉景象的写照。可见西夏陵大规模的破坏,应在明代以前。

第四,至今在银川一些老年人中,还流传着有关西夏陵被挖掘的谚语:“昊王墓,金银两大窟,要得开,且待元人来。”“元人来”即蒙古军队的到来,这清楚地透露出西夏陵是被蒙古人破坏的。

第五,西夏陵园发掘的遗物及堆积中,除西夏、宋时期的遗物外,没有明、清遗物。3号陵东碑亭曾经发掘,碑亭台基边侧残留数座大灶坑。在堆积物中还发现了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陶瓷器皿、铜铁器具及为娱乐而随意制作的棋盘、棋子、砖刻等。种种迹象表明,这是西夏陵破坏者的生活遗迹。他们人数众多,在陵区活动的时间较长,与蒙古军队久据贺兰山区的史实相吻合。

西夏考古专家牛达生通过对西夏陵遗址的详细考察,得出结论:“西夏陵是在1226—1227年蒙古灭夏的战争中,被蒙元贵族动用军队,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挖掘、破坏后沦为废墟的。”⑤

蒙古军队在贺兰山大败夏将阿沙敢不,控制了包括西夏陵区在内的贺兰山东麓京畿腹地;蒙古军队通过烧、砸、挖、掠等手段毁掉了西夏陵。烧:放火烧掉了陵区砖木结构的建筑。砸:砸碎了陵区的石碑、石雕、泥塑等。挖:采用大揭顶的方法掘开陵墓地宫(墓室)和陪葬墓。掠:掠夺陪葬的金银珠宝。

总之,蒙古人对西夏陵的破坏是毁灭性的。那么,此后西夏陵是否继续遭到了破坏呢?

蒙古人毁了西夏陵,主要是放火烧掉了陵区砖木结构的建筑,砸碎了陵区的石碑、石雕、泥塑等,掘开陵墓地宫,而地面上夯土基本保存下来。但今天大量夯土墙和砖瓦不复存在,盗墓贼是不要这些东西的,它们去哪里了?答案只有一个,河套平原是沙黄土壤,缺乏建筑用的黏土,很可能是后世建筑从陵区取土。不过,按照民间习俗,皇陵、寺院建筑材料是不能动用的,因此,很可能用于大型寺院或明代的城墙,从这个意义上讲,西夏都城城墙遗址荡然无存,有可能后世挖掉后,重新筑新城。当然,这只是推测,进一步确证,还有待于史料的发现与解读。

另外,盗墓活动从没停止过,《弘治宁夏新志》就记载,西夏陵“人有掘之者,无一物”。近代以来,也有人在西夏陵进行过挖掘,每座帝陵和陪葬墓的封土前,大小不等的盗坑随处可见。另外,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建设,对西夏陵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1999年10月28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参观西夏陵后动情地说:“看了西夏陵,使我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并指示要好好保护西夏陵,同时指示相关部门,划拨专款1000万元,作为3号陵的保修经费,这是国家第一次划拨巨款,支持西夏陵的抢修保护。目前,经过20余年的努力保护与开发,西夏陵已由1988年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发展为4A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成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点后备者。






元宝讲泉


现在的西夏陵区凄清荒凉,到处残垣断壁,遍地破砖败瓦。那些至今尚未被风沙自然填平的大盗坑,似乎在永久地向人们诉说着700多年前的那场大劫难。只有那巍然高耸的土堆,见证着西夏陵昔日的辉煌。从各种历史文献来看 毁坏掉西夏王陵的多半是蒙古人

蒙古人

西夏灭亡时,金朝在蒙古大军的重创下,也是日暮西山,自身难保,且没有能力帮助西夏。所以,危在旦夕的金人,不可能趁火打劫,去破坏西夏陵。偏居江南的南宋也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政权岌岌可危,朝不保夕,更不可能跑到贺兰山下来破坏西夏陵。那么到底是谁毁坏了王陵呢?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蒙古人。理由有以下几点。

第一,西夏陵区是蒙古入侵西夏的必经之地。1226年五月,蒙古军队在贺兰山大败夏将阿沙敢不,占据贺兰山东麓。直到1227年八月西夏灭亡,蒙古都一直控制着包括西夏陵区在内的贺兰山东麓京畿腹地。蒙古贵族因政治上的需要和对金银财宝的贪婪,以及受风水迷信思想的驱使,再加上常年征战中养成的破坏与掠夺的习性,洗劫西夏陵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蒙古六践夏土,西夏负隅顽抗,蒙古对西夏皇族恨之入骨,所以毁掉王陵来发泄仇恨,也在情理之中。

第三,据《弘治宁夏新志》记载,在明代,西夏陵仅“数家巍然”(《弘治宁夏新志》卷二),已无地面建筑。安塞王朱秩炅的《古冢谣》:“贺兰山下古冢稠,高下有如浮水沤。道逢古老向我告,云是昔年王与侯。”更是明代西夏陵荒凉景象的写照。可见西夏陵大规模的破坏,应在明代以前。

第四,至今在银川一些老年人中,还流传着有关西夏陵被挖掘的谚语:“昊王墓,金银两大窟,要得开,且待元人来。”“元人来”即蒙古军队的到来,这清楚地透露出西夏陵是被蒙古人破坏的。

第五,西夏陵园发掘的遗物及堆积中,除西夏、宋时期的遗物外,没有明、清遗物。3号陵东碑亭曾经发掘,碑亭台基边侧残留数座大灶坑。在堆积物中还发现了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陶瓷器皿、铜铁器具及为娱乐而随意制作的棋盘、棋子、砖刻等。种种迹象表明,这是西夏陵破坏者的生活遗迹。他们人数众多,在陵区活动的时间较长,与蒙古军队久据贺兰山区的史实相吻合。

西夏考古专家牛达生通过对西夏陵遗址的详细考察,得出结论:“西夏陵是在1226—1227年蒙古灭夏的战争中,被蒙元贵族动用军队,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挖掘、破坏后沦为废墟的。”⑤

蒙古军队在贺兰山大败夏将阿沙敢不,控制了包括西夏陵区在内的贺兰山东麓京畿腹地;蒙古军队通过烧、砸、挖、掠等手段毁掉了西夏陵。烧:放火烧掉了陵区砖木结构的建筑。砸:砸碎了陵区的石碑、石雕、泥塑等。挖:采用大揭顶的方法掘开陵墓地宫(墓室)和陪葬墓。掠:掠夺陪葬的金银珠宝。


总之,蒙古人对西夏陵的破坏是毁灭性的。那么,此后西夏陵是否继续遭到了破坏呢?

蒙古人毁了西夏陵,主要是放火烧掉了陵区砖木结构的建筑,砸碎了陵区的石碑、石雕、泥塑等,掘开陵墓地宫,而地面上夯土基本保存下来。但今天大量夯土墙和砖瓦不复存在,盗墓贼是不要这些东西的,它们去哪里了?答案只有一个,河套平原是沙黄土壤,缺乏建筑用的黏土,很可能是后世建筑从陵区取土。不过,按照民间习俗,皇陵、寺院建筑材料是不能动用的,因此,很可能用于大型寺院或明代的城墙,从这个意义上讲,西夏都城城墙遗址荡然无存,有可能后世挖掉后,重新筑新城。当然,这只是推测,进一步确证,还有待于史料的发现与解读。

另外,盗墓活动从没停止过,《弘治宁夏新志》就记载,西夏陵“人有掘之者,无一物”。近代以来,也有人在西夏陵进行过挖掘,每座帝陵和陪葬墓的封土前,大小不等的盗坑随处可见。另外,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建设,对西夏陵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1999年10月28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参观西夏陵后动情地说:“看了西夏陵,使我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并指示要好好保护西夏陵,同时指示相关部门,划拨专款1000万元,作为3号陵的保修经费,这是国家第一次划拨巨款,支持西夏陵的抢修保护。目前,经过20余年的努力保护与开发,西夏陵已由1988年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发展为4A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成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点后备者。


参看文献:

注①孙昌盛.西夏六号陵陵主考[J].西夏研究,2012(3).

②岳键.西夏三号陵献殿形制的探讨与试复原[M]∥西夏学(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③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银川市西夏陵区管理处.宁夏银川市西夏3号陵园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2002(8).

④吴峰云.西夏陵园及其建筑特点[J].宁夏文物,1986(创刊号).

⑤牛达生,贺吉德.西夏陵三题[J].宁夏社会科学,1995(4)


M墨墨M


应该是蒙古人毁坏了西夏王陵,理由有以下几点:

第一,西夏陵区是蒙古入侵西夏的必经之地。1226年五月,蒙古军队在贺兰山大败夏将阿沙敢不,占据贺兰山东麓。直到1227年八月西夏灭亡,蒙古都一直控制着包括西夏陵区在内的贺兰山东麓京畿腹地。蒙古贵族因政治上的需要和对金银财宝的贪婪,以及受风水迷信思想的驱使,再加上常年征战中养成的破坏与掠夺的习性,洗劫西夏陵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蒙古六践夏土,西夏负隅顽抗,蒙古对西夏皇族恨之入骨,所以毁掉王陵来发泄仇恨,也在情理之中。

第三,据《弘治宁夏新志》记载,在明代,西夏陵仅“数家巍然”(《弘治宁夏新志》卷二),已无地面建筑。安塞王朱秩炅的《古冢谣》:“贺兰山下古冢稠,高下有如浮水沤。道逢古老向我告,云是昔年王与侯。”更是明代西夏陵荒凉景象的写照。可见西夏陵大规模的破坏,应在明代以前。

第四,至今在银川一些老年人中,还流传着有关西夏陵被挖掘的谚语:“昊王墓,金银两大窟,要得开,且待元人来。”“元人来”即蒙古军队的到来,这清楚地透露出西夏陵是被蒙古人破坏的。

第五,西夏陵园发掘的遗物及堆积中,除西夏、宋时期的遗物外,没有明、清遗物。3号陵东碑亭曾经发掘,碑亭台基边侧残留数座大灶坑。在堆积物中还发现了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陶瓷器皿、铜铁器具及为娱乐而随意制作的棋盘、棋子、砖刻等。种种迹象表明,这是西夏陵破坏者的生活遗迹。他们人数众多,在陵区活动的时间较长,与蒙古军队久据贺兰山区的史实相吻合。

西夏考古专家牛达生通过对西夏陵遗址的详细考察,得出结论:“西夏陵是在1226—1227年蒙古灭夏的战争中,被蒙元贵族动用军队,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挖掘、破坏后沦为废墟的。”⑤

蒙古军队在贺兰山大败夏将阿沙敢不,控制了包括西夏陵区在内的贺兰山东麓京畿腹地;蒙古军队通过烧、砸、挖、掠等手段毁掉了西夏陵。烧:放火烧掉了陵区砖木结构的建筑。砸:砸碎了陵区的石碑、石雕、泥塑等。挖:采用大揭顶的方法掘开陵墓地宫(墓室)和陪葬墓。掠:掠夺陪葬的金银珠宝。

总之,蒙古人对西夏陵的破坏是毁灭性的。那么,此后西夏陵是否继续遭到了破坏呢?

蒙古人毁了西夏陵,主要是放火烧掉了陵区砖木结构的建筑,砸碎了陵区的石碑、石雕、泥塑等,掘开陵墓地宫,而地面上夯土基本保存下来。但今天大量夯土墙和砖瓦不复存在,盗墓贼是不要这些东西的,它们去哪里了?答案只有一个,河套平原是沙黄土壤,缺乏建筑用的黏土,很可能是后世建筑从陵区取土。不过,按照民间习俗,皇陵、寺院建筑材料是不能动用的,因此,很可能用于大型寺院或明代的城墙,从这个意义上讲,西夏都城城墙遗址荡然无存,有可能后世挖掉后,重新筑新城。当然,这只是推测,进一步确证,还有待于史料的发现与解读。

另外,盗墓活动从没停止过,《弘治宁夏新志》就记载,西夏陵“人有掘之者,无一物”。近代以来,也有人在西夏陵进行过挖掘,每座帝陵和陪葬墓的封土前,大小不等的盗坑随处可见。另外,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建设,对西夏陵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唐明国亮


夏王陵又称西夏帝陵、西夏皇陵,是西夏历代帝王陵以及皇家陵墓。王陵位于宁夏银川市西,西傍贺兰山,东临银川平原,海拔1130米至1200米之间,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也是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处西夏文化遗址。西夏王陵营建年代约自11世纪初至13世纪初。西夏王陵受到佛教建筑的影响,使汉族文化、佛教文化、党项族文化有机结合,构成了我国陵园建筑中别具一格的形式。在中国119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西夏陵是惟一的以单一的帝王陵墓构成的景区。它承接鲜卑拓跋氏从北魏平城到党项西夏的拓跋氏历史。 景区占地面积58余平方公里,核心景区20.9平方公里,分布9座帝王陵墓,200余座王侯勋戚的陪葬墓,规模宏伟,布局严整。每座帝陵都是坐北向南,呈纵长方形的独立建筑群体,规模同明十三陵相当。吸收自秦汉以来,唐宋皇陵之所长,又受佛教建筑影响,构成中国陵园建筑中别具一格的形式,故有东方金字塔之称。

蒙古人对西夏陵的破坏是毁灭性的

持续了一千多年的时代已经结束,每个人的心中都多了一片废墟,曾经广阔辉煌的记忆平原都在新世纪的阴影中化作沙尘,那些曾经至死不休的顽强抵抗都在无情的铁蹄下逐个崩塌。现在的西夏陵区凄清荒凉,到处残垣断壁,遍地破砖败瓦。那些至今尚未被风沙自然填平的大盗坑,似乎在永久地向人们诉说着700多年前的那场大劫难。只有那巍然高耸的土堆,见证着西夏陵昔日的辉煌。那么,究竟谁是毁掉西夏陵的罪魁祸首?是金人,是宋人,还是蒙古人?

  西夏灭亡时,金朝在蒙古大军的重创下,也是日暮西山,自身难保,且没有能力帮助西夏。所以,危在旦夕的金人,不可能趁火打劫,去破坏西夏陵。偏居江南的南宋也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政权岌岌可危,朝不保夕,更不可能跑到贺兰山下来破坏西夏陵。那么到底是谁毁坏了王陵呢?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蒙古人。理由有以下几点。

  第一,西夏陵区是蒙古入侵西夏的必经之地。1226年五月,蒙古军队在贺兰山大败夏将阿沙敢不,占据贺兰山东麓。直到1227年八月西夏灭亡,蒙古都一直控制着包括西夏陵区在内的贺兰山东麓京畿腹地。蒙古贵族因政治上的需要和对金银财宝的贪婪,以及受风水迷信思想的驱使,再加上常年征战中养成的破坏与掠夺的习性,洗劫西夏陵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蒙古六践夏土,西夏负隅顽抗,蒙古对西夏皇族恨之入骨,所以毁掉王陵来发泄仇恨,也在情理之中。

  第三,据《弘治宁夏新志》记载,在明代,西夏陵仅“数家巍然”(《弘治宁夏新志》卷二),已无地面建筑。安塞王朱秩炅的《古冢谣》:“贺兰山下古冢稠,高下有如浮水沤。道逢古老向我告,云是昔年王与侯。”更是明代西夏陵荒凉景象的写照。可见西夏陵大规模的破坏,应在明代以前。

  第四,至今在银川一些老年人中,还流传着有关西夏陵被挖掘的谚语:“昊王墓,金银两大窟,要得开,且待元人来。”“元人来”即蒙古军队的到来,这清楚地透露出西夏陵是被蒙古人破坏的。

  第五,西夏陵园发掘的遗物及堆积中,除西夏、宋时期的遗物外,没有明、清遗物。3号陵东碑亭曾经发掘,碑亭台基边侧残留数座大灶坑。在堆积物中还发现了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陶瓷器皿、铜铁器具及为娱乐而随意制作的棋盘、棋子、砖刻等。种种迹象表明,这是西夏陵破坏者的生活遗迹。他们人数众多,在陵区活动的时间较长,与蒙古军队久据贺兰山区的史实相吻合。

  西夏考古专家牛达生通过对西夏陵遗址的详细考察,得出结论:“西夏陵是在1226—1227年蒙古灭夏的战争中,被蒙元贵族动用军队,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挖掘、破坏后沦为废墟的。”

  蒙古军队在贺兰山大败夏将阿沙敢不,控制了包括西夏陵区在内的贺兰山东麓京畿腹地;蒙古军队通过烧、砸、挖、掠等手段毁掉了西夏陵。烧:放火烧掉了陵区砖木结构的建筑。砸:砸碎了陵区的石碑、石雕、泥塑等。挖:采用大揭顶的方法掘开陵墓地宫(墓室)和陪葬墓。掠:掠夺陪葬的金银珠宝。

  总之,蒙古人对西夏陵的破坏是毁灭性的。

1999年10月28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参观西夏陵后动情地说:“看了西夏陵,使我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并指示要好好保护西夏陵,同时指示相关部门,划拨专款1000万元,作为3号陵的保修经费,这是国家第一次划拨巨款,支持西夏陵的抢修保护。

目前,经过20余年的努力保护与开发,西夏陵已由1988年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发展为4A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成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点后备者。

蒙古人毁了西夏陵,主要是放火烧掉了陵区砖木结构的建筑,砸碎了陵区的石碑、石雕、泥塑等,掘开陵墓地宫,而地面上夯土基本保存下来。但今天大量夯土墙和砖瓦不复存在,盗墓贼是不要这些东西的,它们去哪里了?答案只有一个,河套平原是沙黄土壤,缺乏建筑用的黏土,很可能是后世建筑从陵区取土。不过,按照民间习俗,皇陵、寺院建筑材料是不能动用的,因此,很可能用于大型寺院或明代的城墙,从这个意义上讲,西夏都城城墙遗址荡然无存,有可能后世挖掉后,重新筑新城。当然,这只是推测,进一步确证,还有待于史料的发现与解读。

  

另外,盗墓活动从没停止过,《弘治宁夏新志》就记载,西夏陵“人有掘之者,无一物”。近代以来,也有人在西夏陵进行过挖掘,每座帝陵和陪葬墓的封土前,大小不等的盗坑随处可见。另外,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建设,对西夏陵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武子杰222


蒙古人!理由如下

第一,西夏陵区是蒙古入侵西夏的必经之地。1226年五月,蒙古军队在贺兰山大败夏将阿沙敢不,占据贺兰山东麓。直到1227年八月西夏灭亡,蒙古都一直控制着包括西夏陵区在内的贺兰山东麓京畿腹地。蒙古贵族因政治上的需要和对金银财宝的贪婪,以及受风水迷信思想的驱使,再加上常年征战中养成的破坏与掠夺的习性,洗劫西夏陵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蒙古六践夏土,西夏负隅顽抗,蒙古对西夏皇族恨之入骨,所以毁掉王陵来发泄仇恨,也在情理之中。

第三,据《弘治宁夏新志》记载,在明代,西夏陵仅“数家巍然”(《弘治宁夏新志》卷二),已无地面建筑。安塞王朱秩炅的《古冢谣》:“贺兰山下古冢稠,高下有如浮水沤。道逢古老向我告,云是昔年王与侯。”更是明代西夏陵荒凉景象的写照。可见西夏陵大规模的破坏,应在明代以前。

第四,至今在银川一些老年人中,还流传着有关西夏陵被挖掘的谚语:“昊王墓,金银两大窟,要得开,且待元人来。”“元人来”即蒙古军队的到来,这清楚地透露出西夏陵是被蒙古人破坏的。

第五,西夏陵园发掘的遗物及堆积中,除西夏、宋时期的遗物外,没有明、清遗物。3号陵东碑亭曾经发掘,碑亭台基边侧残留数座大灶坑。在堆积物中还发现了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陶瓷器皿、铜铁器具及为娱乐而随意制作的棋盘、棋子、砖刻等。种种迹象表明,这是西夏陵破坏者的生活遗迹。他们人数众多,在陵区活动的时间较长,与蒙古军队久据贺兰山区的史实相吻合。








两球一根烟


盗墓的事情,向来是隐蔽低劣的勾当,见不得人的,所以历史上并没有太多记载,西夏王陵遭遇盗墓以及毁坏的说法,大都是来自猜测和想象,没有真凭实据。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由于西夏王朝的短暂和后朝皇家的不关照,导致西夏王陵实际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所以毁坏还是比较严重。

不过,十分幸甚至哉的是:西夏王陵在后来我国文物部门进行保护性挖掘的时候,还是发现了许多相当精美的文物,可以说,见证了西夏王朝当年的辉煌历史。

西夏自公元1038年立国,先后与北宋,辽,南宋,金鼎足而立189年,于公元1227年被蒙古灭亡,共传十帝。鼎盛时期,其疆域面积83万平方千米(日本才30多万平方千米)。是我国中世纪西北地区的一个军事强国。

西夏陵,位于宁夏银川市西郊约35千米的贺兰山东麓,在方圆58平方千米的陵区内现存9座帝陵、255座陪葬墓、一处大型西夏建筑遗址和数十座砖瓦窑址,其规模与河南巩县宋陵、北京明十三陵相当,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迹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

1988年,西夏陵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11年,西夏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启动,2012年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经过多年的考古调查研究,西夏陵以其大量的文物古迹和丰厚的历史文化沉淀,重要的文物价值和独特的建筑形制,集中反映了西夏政治、经济、文化面貌,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西夏,最初是一个以党项族拓跋部为首的夏州小藩镇,在唐末藩镇割据的纷争中,向西发展开拓,壮大为以河套与贺兰山河西地区为中心,掌控丝路古道上方圆两万余里、拥有数百万民众的封建王国。它先与宋辽、后与金宋鼎足而立190年,直至公元1227年(南宋理宗宝庆三年)始为崛起的成吉思汗蒙古军所灭,回归到大一统的元朝之内,党项族也融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中。

党项羌是我国古代广布于西北地区的羌族中较晚兴起的一支。历史文献记载他们在南北朝末期(公元6世纪后期)才初露头角。他们的居住中心,起初在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河曲一带,到唐代初年,活动范围扩展,分布在一个辽阔的草原区域上面。

地处西夏王朝腹地的贺兰山,系呈微弧形条带状地垒式西南-东北走向山地,南北长约250千米,东西宽20~40千米,海拔高度2000~3556米。自远古以来,这里就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驻牧地和栖身之所,五代以来又成为佛教徒禅修佛理的圣地。对此继迁父子早已熟识有睹,视为风水宝地。

中国古代风水学形势派,总括了中国山脉水系和中国气候的大概,概括出了一个所谓“风水宝地”的环境模式。历代帝王正是依照古代风水学形势派概括的风水模式,选择形胜地势修建墓地和陵园的。

他们认为,背靠贺兰山,面临黄河水,其吉利取向是从西南往东北,与山形水势走向平行,与宋室择地排序取穴定位的方向正好相反。贺兰山中段山前洪积扇属老年性堆积,其结构紧密,承载力强。

西夏陵坐落在山体中段南部,这里地势开阔,坡降较缓,山体突出,呈拱卫之势,西北部群山叠翠高耸,选择贺兰山优越的地理环境作为兴旺的风水葬地,符合王室崇信的阴阳五行、五音姓利说,尚白金德在西,择地取穴的最佳茔域条件和取旺之象。

西夏王陵的建设,采用当时比较成熟的夯土技术,整个陵园的营建工程中,夯土量约占工程总量的50%,砖石工程量仅占工程总量的35%,木作量约占工程总量的15%。实心夯土建筑外表粗糙,必须精加工才能包装出建筑形式的特征,这是西夏陵夯土建筑的普遍作法。

西夏文物往往有一种粗犷之美,但也有十分细腻柔美的文物。

下面欣赏一下一些西夏文物图片。


Genswell


原因1成吉思汗死在征战西夏途中 根据南宋史册,我们可以发现是蒙古元军毁坏了西夏王陵,原因很简单1227年夏,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时意外中箭,不久不治身亡。

原因2没给西夏俢史册 元军长期攻占西夏随后不久1227年末西夏灭亡。后主李睍投降被杀。随之而来的皇城被毁,王陵被掘,党项族被灭种。文献史册被毁,惨绝人寰。

再有一个元朝后来给宋 辽 金 都修过史册,而唯独西夏没有。

希望能帮助到您。






pepsiO2


据传说是蒙古人,但是并没有足够的史料依据,史书上也没有提供任何的线索。

但是可疑的是 西夏王陵的破坏性非常的大,不是个人可以做到的,只有军队才能够做到如此巨大的工程,而且西夏王陵如今只是一座空墓。

为什么说是蒙古人最可疑呢?

因为成吉思汗死于灭亡西夏的战役当中,并且确实留下来了灭亡西夏的遗言,而拖雷也确实把西夏给灭了,所以很多人认为正是成吉思汗被杀所以引起的深仇大恨,是蒙古人把西下的王陵给破坏了。

但是有很多的疑点

盗掘西夏王陵的工程量十分浩大,而且蒙古军队只有在攻击兴化城池的战役中靠近过西夏王陵,没有一两年是不可能完成的。当时成吉思汗去世,处理继承人是首要问题,肯定不会分出重兵来挖掘西夏陵一两年的时间。

现代一些考古学家认为,明朝大军在贺兰山驻扎达上百年,很有可能通过破坏西夏王陵来获得必要的物资。如砖瓦等。再加上西夏王朝一直被歧视,甚至元朝并没有为西夏修国史,根本不把他当做王朝来看待,后世的明朝也是如此,这就更给力明朝驻军足够的理由。

所以西夏王陵或许是明朝军队毁坏的。


王建国HIST


成吉思汗蒙古大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