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女人,两种生活态度,却收获了同一种的幸福

文|琪雪

《小姨多鹤》|两个女人,两种生活态度,却收获了同一种的幸福

《小姨多鹤》是严歌苓2008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和严歌苓其他作品一样,这部小说的侧重点在于关注特殊历史时期女性的命运。

小说主要讲的是,日本女子竹内多鹤艰难曲折的人生经历。战争结束后,张俭父母买下日本孤女午内多鹤为其家庭传宗接代,以弥补张俭之妻朱小环无法生育的遗憾。从那之后,多鹤就加入了一个特殊的家庭,在这个家庭里多鹤为张俭生儿育女,并与他们相依为命,最后成为了家人。

正如作家李敬泽评论的那样:这样的一部小说,它会感动人、触动人,会让我们想——不是置身事外,而是设身处地地想,想的时候或许是矛盾的、困难的,但正是在这矛盾和困难之中,我们免于僵硬和干涸,我们发展出更为充沛的道德想象力。

《小姨多鹤》这本小说给我带来太多的触动和反思,在小说中多鹤和朱小环身上我看到了当时那个时代女性的缩影,也看到了现代女性的身影。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对女人而言,有的事情是不会改变的。就像人们一提到女人就自然想到孩子、爱情、婚姻家庭一样。

在我看来,《小姨多鹤》这本书的主题就是“家”。

《小姨多鹤》|两个女人,两种生活态度,却收获了同一种的幸福

孩子既是亲情的传递,是精神的寄托,更是对温暖家的向往

多鹤是一个可怜的女人,她和众多代浪村村民一样是战争的牺牲品。在那段经历中,她失去了所有的亲人,被当作牛羊一样进行买卖。最后,以七块大洋被张家买回去当作生孩子的工具,从那时起多鹤在张家存在的意义那便是给张俭生孩子。

我一直很疑惑,为什么多鹤会愿意在张家当一个生孩子的工具?毕竟在很多电视剧中,可以看出日本人是很崇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一套的。倘若多鹤不愿意如此卑微活着,她完全可以选择自尽。

直到我看到书中这一段对多鹤心里的描写:“世上没有多鹤的亲人了。她只能靠自己的身体给自己制造亲人。她每次怀孕都悄悄给死去的父母跪拜,她肚子里又有了一个亲骨肉在长大。”

我才明白,原来孩子对于多鹤是亲人,多鹤之所以无怨无悔地给张俭生孩子,是想要给自己制造亲人。如果说张俭把多鹤当成生育工具,多鹤又何尝不是利用张俭呢?

语言不通的多鹤注定融不进张俭他们的世界。没有亲人的孤独,以及代浪村村长派人枪杀村民的心理创伤,让多鹤无所适从。想要活下去,她需要亲人的温暖,需要亲情的滋润,所以她愿意和一个不爱她的男人生孩子。孩子于她不是风花雪月下的浪漫,而是孤独下渴望获得温暖的灼热的心。

《小姨多鹤》|两个女人,两种生活态度,却收获了同一种的幸福

多鹤剧照

孩子对于张家而言,是传宗接代,传递亲情的作用。于多鹤而言,也是如此。一场战争,让她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女。她想念家人,想念代浪村,想念远在千里的故乡。而孩子便是她最好的精神寄托。所有人都认为多鹤成了张家生孩子的工具,可我却认为张俭才是多鹤生孩的工具,她和张俭不过是互相利用罢了。

而将孩子作为精神寄托的情况,不仅仅发生在多鹤那个年代,在现在社会也普遍存在。

还记得《小欢喜》中陶红饰演的宋倩和英子爸爸离婚后,独自一个人拉扯大英子。在她心里,英子就是她的全部。只要英子好,她做什么都愿意。

在生活,其实有很多“宋倩”们,她们大多经历过失败的婚姻,或者一个不那么满意的婚姻。她们内心情感需求无法在婚姻中得到满足。于是,将所有的希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他们是最希望自己孩子幸福快乐的人,却不自觉地想要控制孩子的一切,因为控制孩子会让她们更加有安全感。

《小姨多鹤》|两个女人,两种生活态度,却收获了同一种的幸福

她们对孩子表现出的控制欲,无非是由于太过在乎,太害怕失去,她们将孩子看成她们的唯一。其实,与其说是孩子依赖她们,不如说过是她们依赖孩子。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父母在孩子上大学后会产生强烈空虚感的原因。

有时候,血缘真的是一种奇妙的东西,将每个独立的个体串联成家。而一个小小孩子不仅仅是亲情传递的媒介,更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寄托。

《小姨多鹤》|两个女人,两种生活态度,却收获了同一种的幸福

爱情是可望不可及的遥远,面对爱情和家的抉择,需要有“凑合”的智慧。

多鹤被买回张家后,就面临着一个奇怪的三角关系。在三角形的每个顶点,分别站着多鹤,张俭还有朱小环。作者一开始就将朱小环刻画成一个刁难泼辣的女人,这样的形象让所有人都为多鹤接下来的命运而担忧。

朱小环一开始确实对多鹤是恨的,是嫉妒的,可是当她知道多鹤身世之后,又对多鹤充满的同情。那种爱恨交织的情感,想来也是不好受的。

其实,在张家委屈的不仅仅是多鹤,还有朱小环。要眼睁睁看着自己心爱的人和别的女人生孩子,这样的痛又岂是常人可以受的?

有人说朱小环这种“凑合”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自欺欺人,可我却认为,她的“凑合”是一种大智若愚的智慧。

多鹤隐忍内敛,又有令人叹息的遭遇,这样的女人会绝大部分男人产生强烈的保护欲,对于像张俭这样富有同情心的男人更是一种致命的吸引。形影不离地相处使的多鹤和张俭真的擦出了爱情的火花。苦命的多鹤也拥有了值得一生回味的爱情。

《小姨多鹤》|两个女人,两种生活态度,却收获了同一种的幸福

多鹤和朱小环剧照

可是,这段情感对多鹤有多甜蜜,对朱小环就有苦。她和多鹤分享张俭的身体那是迫不得已,这样的迫不得已在她心里难受时候,还能用张俭曾经一心一意来让自己感受一些。可是,当她发现多鹤和自己丈夫偷偷约会时,她是真的伤心了。因为,这意味着丈夫的主动背叛。

朱小环的这段遭遇和《安家》中的阚太太遭遇是一样的。

阚太太从阚文涛落魄时一直陪伴在他身边,为了让阚文涛事业有起色她一边带着孩子,一边四处奔波,为了让阚文涛能够有稳定的后方,她心甘情愿当他背后的小女人。却没想到自己心甘情愿的付出,遭到了丈夫出轨的背叛。

女人和男人不同,女人是情感的动物,比起物质,她们更加注重感情的需求,尤其是爱情的专一。所以当阚太太发现阚文涛不忠后,她没有选择沉默而是选择反击。不动声色地调查家里的财产,默默找好离婚律师,一切准备妥当后才找阚文涛摊牌。

《小姨多鹤》|两个女人,两种生活态度,却收获了同一种的幸福

阚太太的这种行为和现代独立自主的新女性形象相符合。可是,朱小环毕竟不是阚太太。面对丈夫的背叛,她选择的是与阚太太迥然不同的处理方式。

她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凑合”,因为她明白“张俭和多鹤那段情断不了,只是暂搁在那里。或许生生去斩断它是不对的,反而帮着它生了根。所有的儿戏你不能去生生地斩断,本来儿戏自生自灭,你一斩,它疼了,它反而至死不渝了。”

朱小环虽然没有现在女性的独立张扬,可是看事情却看得很透彻,正是因为她看得清楚,也心里明白,才选择“难得糊涂”的处事态度。这样的态度,保全了多鹤和张俭,保全了她和张俭,也保全了她们那个小家。试想想,倘若朱小环也是一个“非黑即白”的直性子,她们那个家怕是早就散了。

《小姨多鹤》|两个女人,两种生活态度,却收获了同一种的幸福

人生启示:生活需要尽善尽美的执着,更需要难得糊涂的“凑合”

在《小姨多鹤》这本书中,作者严歌苓描写了两种不同处事态度的女人。

  • 竹内多鹤:做什么事都要尽善尽美,倘若事情做不好,她宁可不做。
  • 朱小环:做什么事都凑合了事,这里补补,那里修修,眼睛睁一只闭一只,什么都可以马虎乌糟地往下拖。活得不好,可也能凑合着活得不太坏。

而她们迥异的处事态度,也是她们生活快乐与否的根源。

在小说里,多鹤那种至善尽美的态度,虽然让她在张家赢得一席之地,可是却让她内心备受煎熬。

她曾多次想要自杀,第一次是发现孩子不再喝她的奶水,她认为她和孩子之间那种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不再存在了,所以想要拿一根绳子结束自己和孩子生命。

第二次是张俭和多鹤的爱情突然熄灭之后,她感受到绝望和孤独,她无法容忍张俭突然不爱自己,于是想要结束自己生命。

第三次是在张俭进入监狱之后,家开始变得不像家,这让多鹤觉得自己是多余的包袱,觉得自己被亲人们抛弃了,于是绝望的想要回和死去的家人团聚。

多鹤的痛苦一部分是不可阻挡的外界环境导致的,还有一部分确实因为自己尽善尽美的态度所致。这种凡事将做到极致的态度,虽然可以让我们在工作取得一定成就,可是却也会让我们陷入视角的盲区。让人们将目光聚焦在自己不足的地方,而忽略了自己原本的优势

长期如此,会让人对自己产生不信任,变得不自信。面对让人的夸奖,总觉得他人是言不由衷。这种容不得半粒沙子的性格,更是会让人对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格外在意,而忽略了生活中的美好和享受生活过的机会。

《小姨多鹤》|两个女人,两种生活态度,却收获了同一种的幸福

而朱小环“凑合”的处事态度,却处处透露着难得糊涂的大智慧。

朱小环在刚开始知道多鹤存在时候,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让多鹤能在张家有了一席之地,而她也甘愿守着张俭的心,安稳过日子。

在知道张俭和多鹤偷偷约会的时候,她也为丈夫变心而难过,可是她清楚自己深爱张俭,她无法离开张俭,也知道离开张家的多鹤无法生存。所以选择“凑合”,给三个人彼此一条活路。

当张俭蒙冤入狱,孩子各自都离心时,她还是选择凑合,和多鹤好好在家过日子,这才有了后面的一家团聚。

在朱小环“凑合”的背后,隐藏着朱小环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她知道要及时享受生活费美好,也知道需要珍惜生活的所有不易。她的“凑合”就像是生活的胶粘剂,将家里的每一个人都粘在一起。

这种得过且过的处事风格,与其说是欺骗自己,不如说是放过自己。毕竟在生活中,不是所有的事都是可以用理来说清楚的,因为理之外还裹狭着界限不明的感情。

《小姨多鹤》|两个女人,两种生活态度,却收获了同一种的幸福

结束语

多鹤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不幸的是她经受了那么多的苦难,幸运的是她遇到了朱小环。在多鹤身上,我看到了女性的坚韧,我体会到了女性的脆弱。而在朱小环的身上,我看到了女性的宽容、隐忍。张俭的那个小家之所以在风雨飘摇时候还没有倒,靠的就是朱小环“凑合”的大智慧。

多鹤的故事是那个时代荒诞的产物,我们虽然不会经历过多鹤的经历,却可以从多鹤和朱小环故事中得到启迪。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在生活我们不仅需要尽善尽美的执着,更需要难得糊涂的“凑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