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消費,各取所需

(網摘)

其實呢,一開始日記有些牢騷,有些偏頗,發了也就發了,也沒多少人注意,更沒多少人評論。從來沒有遇到的疫情面前,各種聲音多著呢,多個蝲蝲蛄叫幾聲沒幾個人注意。但有人就想借這個事發揮,要搞成一場什麼“普世常識的啟蒙”;作者自己也膨脹起來,彷彿自己是救苦救難和道德評判的聖母。那個炒作,那個懟天懟地懟空氣,一下子成了網絡熱點。於是大家不答應了:你說這些日記記錄了某些真實的事實我們不說什麼,你說這些日記反映了作者一種真實的情緒我們也不說什麼,但你想把這些日記說成才真正反映事實,才真正代表良心,才真正記錄了時代,那麼我們只能說“阿—呸”!

所以,這個鬧劇其實就是:方方在消費武漢人的痛苦,有人在消費方方的聲譽。可惜方方自己開始不知,那些方粉到現在還不知。

當然,到了後來,方方自己也不可能不知道她消費武漢人痛苦的時候有人也在消費她了,但這時候,她只能一條路走到底了。

到了她決心一條路走到底的時候,就變得有些歇斯底里了,於是反對、鄙視她的人越來越多了。到最後,她的日記到美國主流報紙上了頭版,很多人更是把她當做賣國的“公知”了。

這個越走離大眾越遠的過程,雖然是她自己一步步走過來的,但確實背後消費她的推手作用不小。被人消費的滋味也是不好受的。一把年齡了落得這個地步,這又怪得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