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月嫂:寶寶1歲前,3種輔食不能吃,牢記3原則,孩子生病少

朋友的孩子今年1歲多了,從6個月以後,家裡就開始給孩子喂輔食,剛開始給孩子吃的是高鐵米粉,口味寡淡,幾乎沒什麼味道,孩子也不喜歡吃,每次都吃不多。

金牌月嫂:寶寶1歲前,3種輔食不能吃,牢記3原則,孩子生病少

家裡長輩說要不往裡面加點鹽吧,吃鹽還能長力氣呢,朋友就聽從了長輩的意見。別說,孩子還挺喜歡吃,比以前吃的量都大。後來又陸陸續續給孩子吃帶葷腥的食物,加點大骨湯、肘子肉、排骨,孩子每次都張嘴吃的津津有味,小臉也圓潤了很多。就這樣餵了一段時間後,孩子開始經常生病,嘔吐、拉肚子,有時又會便秘,3天都不拉一次臭臭,小嘴巴經常起皮,晚上睡覺也翻來覆去睡不好。


正好小區裡有一位很有名的金牌月嫂,別人都花高薪請她看孩子,朋友專門過去請教,在詢問了孩子的日常飲食後,金牌月嫂直言,孩子飲食不正確傷了脾胃,發生了積食。在一歲之前最好都不要給他吃鹽,會加重腎臟負擔,肉類食物雖然有營養,但是不好消化,可以適量吃,但最好做成肉泥再喂。

金牌月嫂:寶寶1歲前,3種輔食不能吃,牢記3原則,孩子生病少

金牌月嫂:3類輔食不能給娃吃,牢記3原則,孩子輔食期生病少

1、調味品類

嬰幼兒的脾胃嬌嫩,寶寶在一歲以內,不需要從外界攝入鹽分,此外沙茶醬、西紅柿醬、辣椒醬、芥末、味精等調味品也儘量不要給,因為寶寶身體各個功能器官還沒完善,味覺也敏感,從寡淡無味的母乳過渡到輔食,身體會接受不了,而且吃鹽會影響腎臟的發育,不利於成長。但是有的家長為了讓寶寶多吃點,喜歡在輔食里加鹽或其它調味品,或者讓寶寶接觸肉湯、骨頭湯、菜湯這些放了調味品的飯菜,這樣容易加重胃腸負擔,容易上火,影響發育。

2、主食類  

穀類、澱粉類食物,很容易消化和吸收,且不易致敏,很多家長給寶寶添輔食時首選米粉、稀粥等穀類、澱粉類食物,這是正確的,但過分注重營養的爸媽們常常會犯"過猶不急"的錯誤,偏向於選擇精細的穀類食物,但其實精細的穀類食物裡維生素遭到破壞,特別是減少了B族維生素的攝入會影響寶寶神經系統的發育。

3、蔬菜類

菠菜、韭菜、莧菜等蔬菜含有的大量草酸,在人體內不易吸收,並且會影響食物中鈣的吸收,可導致兒童骨骼、牙齒髮育不良。另外,竹筍和牛蒡等較難消化的蔬菜最好等寶寶大些才餵給他吃,纖維素太多的菜梗也不要餵給寶寶吃。

金牌月嫂:寶寶1歲前,3種輔食不能吃,牢記3原則,孩子生病少

輔食期是寶寶由吃奶到吃飯的關鍵過渡階段,同時,這個階段也是寶寶最容易生病、積食的時間,很多家長總是抱怨,寶寶一進入輔食期,怎麼就那麼容易生病,這真的是太難伺候了。金牌月嫂告知:輔食期帶娃牢記"三原則",寶寶生病少!


1.遵循"逐類多樣"原則:

寶寶從母乳或者配方奶過渡到輔食,腸胃需要一定的時間去適應,所以給寶寶添加輔食的時候,要逐類添加,可以先從含鐵的輔食添加,寶寶適應了,逐漸添加其他種類的食物。寶寶添加輔食的時候,也是積食、消化不良、便秘等問題出現最多的時候,所以在添加輔食的時候就注意給孩子養護脾胃,做點好消化的茯苓類猴菇、鋅棘糊糊水,強壯脾胃的同時提高孩子的食慾積極性,幫助食物消化分解,避免積食的發生。

2.儘量不給孩子吃零食:

在寶寶輔食的初級階段,不能給寶寶吃零食的,特別是含有添加劑及色素的零食,這些東西營養少糖份高,而且容易破壞嬰幼兒的味覺,引起蛀牙等。特別是糖果、餅乾、奶粉、麥乳糖以及人參蜂王漿等,人參有促性激素分泌的作用,吃這類產品會導致性早熟。

3.合理安排寶寶的餐次和進餐時間:

為了給寶寶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同時也方便家庭準備食物,應該將寶寶進食輔食的時間安排在家人進餐的同時或相近時,並逐漸與家人一日三餐的進餐時間一致。

一般情況,10-12個月的寶寶每天輔食餵養2-3次,母乳餵養的次數會因輔食添加而減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