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看熱鬧到看門道 細品國妝的美好與精深

“《戰金山》穿的行頭,梁紅玉還沒出徵呢,自個兒的盔甲就散了線,我班子裡那師傅,他弄不了蘇繡啊。”商細蕊在北平唱出了名堂,只要遇上戲,這位年輕的角兒就特別較勁,他舉著放大鏡檢查定做的戲服,一個線頭都沒有放過。

近期,年代劇《鬢邊不是海棠紅》催熱了不少話題。劇中涉及的20多出京劇、五六出崑曲、旦角八九個流派和戲曲發展史,讓老戲迷們津津樂道。還原時代的置景與服化道也深入人心。華麗的戲服、典雅的旗袍、時髦的洋裝,均精緻細膩,十分養眼。還有京繡、蘇繡等國家“非遺”的亮相,將傳統文化的神采呈現在觀眾面前。

影視劇在服化道上的細節把握,直接影響作品的質感。“僅妝容一道工序,就能鑑別出作品是否具備品質劇、精品劇的基礎。”上海戲劇學院李芽副教授長期致力於中國古代化妝史的研究,“妝容展現的不僅是對人物角色的理解,更是對文化歷史的認知。古裝劇、年代劇無疑是展示文化的最好平臺,但對這些類型的妝容研究與設計,還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

簡單複製容易“走錯片場”,古裝劇妝容大有講究

古裝劇是市場最青睞的類型之一,歷史、玄幻、武俠、仙俠題材層出不窮,但古裝劇同時也是妝容設計的“重災區”。近期,《大唐女法醫》《三生三世枕上書》《九州天空城2》《公子,我娶定你了》《無心法師3》等多部古裝劇集體上線,演員們彷彿共用一個化妝師、造型師。“走錯片場都不會發現有什麼問題”“可以直接脫下古裝換上現代裝了”……彈幕上,網友紛紛調侃一些不“走心”的妝容設計。

而在B站、豆瓣、知乎等網絡社區中,由楊樹雲設計的87版《紅樓夢》、93年電影《楊貴妃》、電視劇《唐明皇》《武則天》《上錯花轎嫁對郎》等古裝劇妝容,是被拿來作為教科書的,深受劇迷、古代文化愛好者甚至美妝博主們的追捧。楊樹云為《紅樓夢》設計的160個造型尤其經典,美得各有風情,令人過目不忘。

《紅樓夢》小說並沒有明確的年份指向,但楊樹雲打開了巨大的歷史想象空間。林黛玉的眉形前高後低,又細又柔,這款“愁態八字眉”的靈感來源於《妝臺記》,展現出她的病態美。而同樣是柳葉眉,王熙鳳的“柳葉吊梢眉”就結合人物進行了改良,不怒自威的傲慢氣質瞬間顯露無遺。

用同樣的化妝工具,《上錯花轎嫁對郎》中一“文”一“武”的“杜冰雁”與“李玉湖”雙女主性格突出,深入人心。因而有人說,當年的古裝劇化妝是千人千面,如今是千人一面,過目即忘。為什麼影視劇的工業發展了,妝容卻倒退了?今天,古裝劇更多與IP、與流量捆綁在一起,極致的品質追求往往讓位於資本迅速逐利的需要。美顏濾鏡下,“韓式半永久大平眉+濃睫毛+濃眼影”成了通行的手法。

“唐宋元明清”,從古“化”到今。一個化妝模板被複制粘貼,反映出部分市場創作者的淺薄與怠惰。正如楊樹雲所言,歸根到底,是對中國五千年的傳統缺乏熱愛與敬畏。

光是眉形,唐代時尚女子就有不下十種畫法

“在修飾自己這件事上,中國古人在理念和方法上可能要比現代人更超前,更有智慧。”李芽介紹說,中國曆朝歷代的流行審美各有其美,文化資源之豐富,簡直是一個巨大的寶盒。從原始社會五花八門的紋身、繪面,到商周時期中國女性便開始塗脂抹粉,經過魏晉南北朝的大膽創新,古代妝容在唐朝達到巔峰。“唐朝文化開明開放,在追求美這件事上,唐朝女性真可謂大膽且富有想象力。”

“我們的國妝文化具有豐富綿長的歷史,很多元素放到今天來看依然不過時,如果歷朝歷代的美妝博主們都開直播,那妝容之爭奇鬥豔,一定超乎人們的想象。”李芽說,“在妝容的創新性上,我們‘東方維納斯’絕對有話語權。”

光是眉形,唐代女性就設計出了不下十種。相傳,唐明皇時令畫工做十眉圖,有鴛鴦眉(又名八字眉)、小山眉(又名遠山眉)、五嶽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稜眉、分梢眉、涵煙眉、拂雲眉(又曰橫煙眉)、倒暈眉等等。唐朝女性還喜歡塗黑色的唇膏,靈感來源於胡妝。白居易曾作《時世妝》,對此有生動詮釋:“烏膏注唇唇似泥,雙眉畫作八字低。”

對於彩妝,唐朝美女們也頗有心得。唐宇文氏《妝臺記》記:美人妝,面既傅粉,復以胭脂調勻掌中,施以兩頰,濃者為“酒暈妝”,淡者為“桃花妝”,薄薄施朱,以粉敷之,為“飛霞妝”。曾流行過一段時間的“曬傷妝”,也是唐人玩剩下的。昔年文成公主進藏,有赤面國的人來朝拜,由於這些人住在高原地區,皮膚呈現“曬傷”的狀態,此後便興起了這種赭面妝。

而兩種獨特的妝面——斜紅與面靨在歷史上也很流行。斜紅興起於南北朝,魏文帝的宮人薛夜來,因為臉被倒下的屏風所傷,就用胭脂仿畫,掩蓋太陽穴處的疤痕,久而久之被民間效仿,在流行的過程中,逐漸簡化為月牙形。將傷痕化為美,是古人的文化智慧。還有以五色雲母為花鈿貼滿面頰的“碎妝”、以油膏薄拭目下如梨花帶雨的“啼妝”、只畫半邊臉的“徐妃半面妝”……各類妝容數不勝數。

到盛唐時,面靨從酒窩處的兩個圓點發展出了各種款式,有類似錢幣的錢點,有類似杏桃的桃靨和類似花卉的花靨。這款妝容甚至還流行到了明代,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元素——團靨,美人們用黑光紙剪成魚的形狀,做成面妝貼在額頭,更顯膚色白如凝脂。

國妝是中國審美精神的反映,近年來引發風潮

“中國妝容”近年來,在日本、韓國甚至歐美部分地區也屢屢引發風潮。日本時尚雜誌“Seventeen”還做了一期特別策劃,相較於日妝的賣萌、韓妝的性感,中國妝“最具女性獨立意志”“獨立不諂媚”……中國妝的仿妝熱潮也在多個國家的視頻網站上屢屢上榜。

李芽認為,中國妝的精髓就在於重點刻畫眉毛與嘴唇,整體妝容清透又大氣,並沒有過多甜膩的修飾,國妝在隨時代的發展中,這一精髓貫穿始終,是中國審美精神的反映,“歐美妝容講究立體透視,中國妝容是在平面上作畫,以色度展現女性的氣血,認為女性最美的狀態是由內而外散發的健康。”

國妝文化,成為中國傳統文化智慧的一個細節展示。東西方對於美的理解不同,決定了化妝品在製作理念和方法上的差異。西方講究“美護分離”,而東方“美養兼顧”,彩妝本身要具有護膚功能。總而言之,中國古方妝品體現的“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的造物原則,崇尚自然與和諧的智慧。李芽在研究、復原古代彩妝和護膚品領域耕耘了20多年,目前她和團隊已經成功復原出30多種古代妝品,從先秦一直到清代,如紅藍花胭脂、檀口、官粉、香口脂……還有武則天喜歡的“玉女桃花粉”、《紅樓夢》同款“紫茉莉香粉”等等。

《紅樓夢》“平兒理妝”一回中提到了一種名為“紫茉莉香粉”的製作方法,其獨特之處在於棄用鉛粉,取紫茉莉種子研磨蒸熟,然後用未開的玉簪花剪去花蒂,將紫茉莉花粉裝入玉簪花中。“很多妝品的製作方法就散落在世俗讀物中,這對整理、發掘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李芽說。

如《千金方》《本草綱目》《肘後備急方》等中醫典籍,《齊民要術》等“農藥百科”之中收藏著古代化妝品的製作方法。在《紅樓夢》《金瓶梅》《藝林廣記》等文學作品中也有對妝容護膚品的風物描寫。歷代經典醫書為中國古代養顏提供了醫學保障,但缺點是材料大多分散,不成體系,有些秘方甚至是家族式傳承,還有一些出於對技術的保護,在劑量上模糊,或對關鍵藥材配方故意忽略等,對整體研究、復原造成了很大的難度。

雖然古代妝容研究比較“冷門”,但中華傳統文化所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就像一座寶礦,可以挖掘的歷史素材數不勝數。正如學者們所言,“順時制物,內外兼顧”的國妝精髓,充滿了中國人的哲學與智慧,有著獨特的造物理念。

■本報記者 童薇菁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新網文化,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文化產業信息平臺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