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忆是湖滨|他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韩登安

初心致远 承古启新


最忆是湖滨|他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韩登安

韩登安(1905—1976)

原名竞,字仲铮,更字登安,祖籍浙江萧山,出生于杭州。幼承家学,民国时初入西泠书画社师从王仁治,后师王福庵,技艺精进,精篆隶,玉筋篆最著,画清淡秀逸,擅篆刻,功力深厚,风格端严劲肃,细朱文印人称“绝艺”。韩登安于1933年加入西泠印社,1947年任西泠印社总干事,1956年聘为浙江省文史馆馆员,1958年任西泠印社筹备委员会委员。刊有印谱《西泠印社胜迹留痕》、《韩登安刻毛泽东诗词》、《韩登安印存》等。


//

韩登安和杭州书画社

//


最忆是湖滨|他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韩登安


韩登安先生为战后西泠印社活动的恢复

为杭州书画社的筹备开办和业务发展

做出诸多贡献


最忆是湖滨|他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韩登安

孤山西泠印社旧影


杭州书画社成立的筹办者之一


在韩登安先生所处的那个时代,时局动荡、战事纷乱,在温饱乃至生命都受到威胁的时候,先生依旧心系西泠印社,把全部的精力都扑在了印社的日常事务中。韩登安先生一直为西泠印社恢复而奔波,在1958年任西泠印社筹备委员会委员,然而西泠印社的恢复筹建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次年夏,杭州西泠印社筹备委员会自动结束,韩登安先生卸下在委员会的职务,退之协助管理经营部,但一直没有放弃心中坚持的信念。


最忆是湖滨|他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韩登安

杭州书画社湖滨路时旧影


1959年,杭州市政府为献礼建国十周年而准备成立杭州书画社,作为杭州市的一个文化窗口。从决定到成立,这短短的十几天里,韩登安先生作为重要的参与筹办者之一,不仅需要协调书画社成立营业所需的商品,而且还需要确保开业当天举办的金石书画展览会能够顺利开展,故先生马不停蹄地联络旧时好友,数次往返上海、杭州两地,拜访印社社员、收藏名家和收藏单位,耗心费力联系藏品组织办展。不负重托,当年的10月1日杭州书画社正式营业,并成功举办了这场惊动杭城的书画展。


最忆是湖滨|他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韩登安

1959年杭州书画社正式开幕


为“镇社之宝”奔波


1960年,杭州市文化局做出决定,将西泠印社经营部正式并入杭州书画社,由杭州书画社统一部署文化用品经营。自此,杭州书画社与西泠印社便有了断不了的缘分,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杭州书画社为西泠印社社团活动的恢复提供经费保障和人员支持,西泠印社则为杭州书画社提供了学术的支持。


在当时,杭州市文化局对于西泠印社和杭州书画社的发展十分关心和支持,认为光有西泠印社一个名称,没有坚实的文物收藏,没有学术交流等是不行的。因此,时任杭州市文化局局长的孙晓泉先生,委派了当时杭州书画社领导王树勋先生和韩登安先生,去上海动员张鲁庵先生的家人捐赠。但当时,上海市文化局不放行,认为这批文物应该留在上海。孙晓泉、王树勋和韩登安三位先生并没有放弃,在多方协助及奔走下,先生们历经艰辛、排除万难,终于在1962年,张鲁庵夫人叶宝琴女士遵照先夫遗志,将极其珍贵的150多部印谱和一大批印章带到了杭州,于书画社三楼完成了这一刻入历史的捐赠仪式。这批珍贵的文物现已成为印社的镇社之宝。随着张鲁庵先生捐献的大批珍品到来,各地印社社员闻讯纷纷慷慨捐赠藏品。


最忆是湖滨|他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韩登安

杭州市政府颁发张鲁庵家属捐献证书


最忆是湖滨|他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韩登安

1962年清点张鲁庵捐献文物现场

前排右起:韩登安、朱德班、张永敏、柴子英。

后排右起:高式熊、泰康祥、郑荣根、唐长茂。


与书画社一起丰富了印社社藏


在湖滨时期的杭州书画社门市部常年悬挂着“收购名人字画”的牌子,韩登安先生便是书画社早期的义务收购员。在韩登安先生的带领和指导下,通过杭州书画社门市部又收购了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赵之谦、虚谷、八大山人等一大批珍贵字画,极大地丰富了西泠印社的收藏。但这些都需要花钱,其中一部分由上级拨款收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书画社利润中支付的。


最忆是湖滨|他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韩登安

杭州书画社收购记账 扫描件


当时印社没有专门存放藏品的库房,书画社便在门市的三楼单辟了一间房间作收藏保存。随着藏品的渐多,三楼又设了陈列室和画室,方便交流。外地书画家到杭,特别喜欢到杭州书画社和西泠印社作客,或挥毫泼墨,或鉴赏交流,叶浅予、李可染、程十发、江寒汀、石鲁、蔡鹤洲等著名画家都留下过精致的作品。丰子恺、唐云、陈子奋等著名画家也有作品寄来。与此同时,这里也几乎成了省政府对外的一个接待窗口,时兼任办公厅主任、外事办公室主任的副秘书长王黎夫经常陪同从中央到地方的领导及外宾来杭州书画社三楼观赏印社藏品,或去孤山社址参观。


西泠印社文物藏品重建后的庋藏路线

湖滨杭州书画社三楼

葛岭静逸别墅

延安路市政府综合楼

西湖文化广场等 (不同的存放阶段)


西泠印社理事王佩智先生认为,韩登安先生是一位值得传记的火种传递者,主事于战乱时期,复社于困难时期,功绩不亚于创社四君子。


韩登安先生,本是谨小慎微之人但听说要复社,胆子大得不得了,为西泠印社活动恢复和杭州书画社的筹备开办和业务发展贡献了诸多力量。韩老不仅促进了书画社的发展、增进了职员们的业务能力,更是为六七十年代杭州书画社的繁荣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

韩登安的艺术造诣

//


最忆是湖滨|他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韩登安


韩登安先生书法四体皆工,行楷风神俊俏,隶书精严方整,特别是玉箸篆刚劲婀娜、匀整劲丽,论者评为“小篆当代第一”“并世难与其匹”,驰誉书坛。山水画师从王潜楼、余绍宋,萧淡旷远。


韩老的铁线篆印,精妙绝伦,并世推崇。近现代小篆细朱文有“元朱文”与“铁线篆”两大类,新中国成立后学者论评说,元朱文以陈巨来先生为代表,铁线篆则以韩登安先生为代表,所作刀法精整质朴,篆法严谨而舒展轻灵,绳墨之中有时代气息。


韩老的篆刻以浙派为宗,穷源竟委,取资更广。自来浙派诸家中,韩登安先生是印式面目最丰富的一位。既拟古玺、汉铸印、汉凿印,又于西泠八家之外,旁采明清各流派之长,还借鉴吴让之、徐三庚、乔大壮、邓散木诸名家。因此韩老的作品能不拘一格而面貌众多,既深具浙派传统又自成新面,形成矫健清丽的印风。


沙孟海先生佩服他与书道相通的篆刻技艺,称“老友韩登安先生从福老(王福庵,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游,得其指点,所作无一体无本原,无一笔无来历,功力之深厚,游刃之迅忽,可以惊四筵,亦可以适独坐”,认定他是浙派篆刻的真正传人。



最忆是湖滨|他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韩登安

▲ 韩登安 篆书 毛主席诗词


最忆是湖滨|他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韩登安

▲ 韩登安 篆书 杜牧诗 扇面


最忆是湖滨|他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韩登安

▲ 韩登安 篆刻 一半勾留是此湖


最忆是湖滨|他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韩登安

▲ 韩登安 篆刻 湖山最胜处


最忆是湖滨|他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韩登安

▲ 韩登安 篆刻 蕉雨画记


最忆是湖滨|他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韩登安

▲ 韩登安 篆刻 曾藏竹影居


最忆是湖滨|他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韩登安

▲ 韩登安 篆刻 东壁图书府


最忆是湖滨|他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韩登安

▲ 韩登安 篆刻 无箸庵


最忆是湖滨|他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韩登安

▲ 韩登安 篆刻 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词


最忆是湖滨|他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韩登安

▲ 韩登安 篆刻 毛泽东词《清平乐 · 六盘山》


最忆是湖滨|他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韩登安

▲ 韩登安 篆刻 毛泽东词《念如娇 · 昆仑》


最忆是湖滨|他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韩登安

▲ 韩登安 篆刻 风景这边独好


最忆是湖滨|他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韩登安

▲ 韩登安 篆刻 曾经沧海


最忆是湖滨|他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韩登安

▲ 韩登安 篆刻 汉三老石室



注:本文部分参考

西泠印社理事 王佩智 著《西泠印社旧事拾遗》

杭州书画社“口述历史”计划 录音整理文件

西泠文房公众号推文 《杭州书画社·西泠印社——相生相伴六十年》等



· 结束语 ·


新一代杭州书画社人将继承老一辈勤奋、务实、拼搏、进取的精神,续写杭州书画社这一文化老字号的时代新篇章;在此我们向社会各界朋友发出最诚挚的邀请,望得幸能与诸位一起谱写杭州书画社新的故事!

最忆是湖滨|他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韩登安


杭州书画社的杭州地图


1959年 湖滨路

1959年10月1日,杭州书画社开业。它由靠近湖滨一公园即解放路最南端188号的一幢总建筑面积七八百平方米的小花园洋房改建而成。


2003年 将军路

在西湖之滨屹立了44个年头后,因湖滨路整体改造,杭州书画社搬迁至将军路。


2011年 西湖文化广场

杭州书画社新开于杭州地标西湖文化广场。


2014年 斗富二桥

杭州书画社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隶属于西泠印社集团,落户斗富二桥33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