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貧窮——出路》一定轉給在三四線讀書的孩子們

貧窮,對一位出身於農村的孩子來說,是多麼熟悉的詞。走出大山是我們農村子弟曾經的夢想。


都說付出總會有回報,那他們的付出卻換來了什麼呢?


高考那無煙的戰場已經離我很久了,可是在紀錄片《為什麼貧窮——出路》中又讓我感到了沉重的壓抑,考場外面全是充滿期待和盼望的父母,他們焦急的等待著,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微笑的走出考場。


《為什麼貧窮——出路》一定轉給在三四線讀書的孩子們


斷手媽媽的女兒王盼,這個來自大山裡面的孩子,即使很努力,但因發揮失常與重點大學失之交臂。媽媽的殘疾,爸爸的辛苦,房屋的殘破......支撐整個家庭的希望就是王盼能夠上大學,找個好工作,給家庭減輕負擔。可是388分的成績毀滅了全家人的希望。


世上最愛我們永遠是父母,不管有多苦,他們總是時刻為我們著想,同樣王盼的父母也是,他們付出自己的心血去供女兒唸書,就是為了讓女兒學到知識,走出大山。


《為什麼貧窮——出路》一定轉給在三四線讀書的孩子們


紀錄片的第二個故事講的是一個以營利為目的私立教育機構,他們打著教育的幌子,去辦學,但是當他們卸掉光環後,全是黑心的企圖。他們的欺騙,斷送了多少學子的前途。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網絡上會經常看到和聽過類似的教育講座,有時也會被他們慷慨激昂的話震撼。現在反過來想一想,並不是所有的講座都是真正為我們著想,片中老師王振祥,說了他們中一些招生內幕,看的過程中,好想去罵他們,什麼叫做把他們忽悠進來,再把他們送出去,中間也不管他們的死活?只是去騙那些貧困農村大學生的錢,來滿足自己的金錢慾望。


《為什麼貧窮——出路》一定轉給在三四線讀書的孩子們


記錄片的最後一個故事講的是武漢大學珞珈學院一名的畢業生,一個普通不能再普通的大學生,樸實的外表,平常的家庭,雖然扣上了武漢大學的頭銜,但是找工作還是到處碰壁,對於萬超這個人給我的感覺就是呆呆的,雖然自稱會與人溝通、交流。但是感覺還是很可憐,值得同情,他學的是國際交流與貿易這個很熱門的專業,但看起來找工作還是不被人家看重,看到萬超這樣,自然就想到了我們家鄉(四川巴中)的孩子們,不知道我們的出路在哪裡?


《為什麼貧窮——出路》一定轉給在三四線讀書的孩子們


現實這樣無情,那我們的出路在哪裡呢?


魯迅說:“生活不要太安逸了,不然工作就會被生活所累”。今天的我們大多是這樣安逸的生活所累,我想這樣說並不為過吧,生活中我們哪一位同學會把打遊戲聊天的毅力放到學習上?敢說是的人,我想不會太多吧。


我在成都從教10餘年,但是一直心繫在我們家鄉奮鬥的弟弟妹妹們。從這十多年的觀察中,我深刻地認知到,努力讀書,考進985,211是我們農村子弟最捷近的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