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偉大的逃生之術!愚蠢的聰明人用起來最容易奏效、最不易被察覺

蜀後主劉禪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眾所周知的人物,劉備臨終時告誡他的"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更是成了教育孩子的一句名言,流傳至今,但是劉禪好像是記反了,最終成為了一個"無能"的代名詞。

最偉大的逃生之術!愚蠢的聰明人用起來最容易奏效、最不易被察覺

但在歷史劉禪這個皇帝之所以有名,並不是因為他能幹,而恰恰是因為他"無能"。按照通常的說法,此人是個典型的低能人物。關於他或多或少帶有侮辱性的傳說,以至於後來連他的乳名"阿斗"也成了呆笨無能的代名詞。

生在亂世長在亂世,卻在這亂世安安穩穩的做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在三國的歷史上算是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了。那麼,劉禪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從自保的角度而言,他乃是個大智若愚的非凡之才。

最偉大的逃生之術!愚蠢的聰明人用起來最容易奏效、最不易被察覺


公元263年5月,曹魏大舉攻蜀,蜀國兵力不敵,劉禪被迫投降。由於劉禪的"識時務",因而受到司馬氏的優待。次年,劉禪被遷北上,來到洛陽。到了洛陽之後,劉禪發現事情有些微妙,曹魏封他為安樂公,而曹魏的實權派人物、剛剛晉封為晉王的司馬昭對他卻外信內疑,懷有戒備心理。這位執掌了蜀漢四十多年皇權的後主也不是一個看不明白事情的昏君,不然這麼多年,在面對姜維大權在握,黃皓等奸佞在朝的同時,是怎麼駕馭著蜀漢一直走的呢?說明還是很有一套察言觀色的馭下之術的。這位人稱"阿斗"的蜀漢後主開始發揮了自己的特長覺察明白,決心利用自己的"愚鈍"姿態來自保。


最偉大的逃生之術!愚蠢的聰明人用起來最容易奏效、最不易被察覺


果不其然,在劉禪到洛陽不久後,司馬昭設宴招待劉禪,席間特地讓舞姬跳了一段蜀舞。跟隨劉禪來到洛陽的大臣觸景生情,都忍不住安安抽泣。劉禪看到這些卻顯出一副十分欣賞的樣子,讓司馬昭對其有些摸不透,問劉禪:"安樂公,蜀舞好看嗎?"劉禪高興的說:"好看!"司馬昭見到如此高興的劉禪心中的戒備就放下了。高興的對身邊的人說:"人之無情,乃至於此。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況姜維邪?"在宴席結束後,司馬昭問劉禪:"頗思蜀否?"故作驚訝的劉禪回答道:"此間樂,不思蜀也!"司馬昭和眾大臣聽後,都哈哈大笑。看到此場景,劉禪知道自己這一關算是過了,性命無憂了。

最偉大的逃生之術!愚蠢的聰明人用起來最容易奏效、最不易被察覺


後來這事就被隨侍劉禪郤正知道了,郤正就指點他說:"如果司馬昭再問起時,你應哭泣著回答說:"先人的墳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在洛陽司馬昭的眼皮子底下,劉禪還是知道應該怎麼做,怎麼說的。為了保證司馬昭相信自己所說的:"此間樂,不思蜀也。"只能是實話實說,告訴司馬昭這話是郤正讓說的,用憨傻的一個姿態來換取司馬昭的放心,以確保自己的生命不受威脅。

最偉大的逃生之術!愚蠢的聰明人用起來最容易奏效、最不易被察覺


司馬昭聽了,哈哈大笑起來。自此以後,忙於篡魏,遂不再對劉禪生毒害之心。靠明哲保身的韜晦之計,劉禪雖身處險境而有驚無險,平安地度過了餘生。

在歷史上皇帝的尊嚴很是重要,所以很少有投降的皇帝,而且投降的皇帝也是一個潛在的威脅,如果有哪一天逃跑了,召集舊部復仇那可是得不償失的一種事情,可是作為皇帝投降的劉禪卻在絕處逢生了。看似愚蠢其實巧妙聰明的計謀卻使自己活了下來,這難道不是另一種聰明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