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F,你的跟投也賠錢了?


WTF,你的跟投也賠錢了?


前言

The following program deals with mature subject matter.Viewer discretion is advised.

---HBO



01


一位相識多年的地產行業高級從業者大哥,昨晚和我電話吐槽,溫文爾雅的人竟然爆粗口罵了半個小時的娘。

入職某排名靠前的知名地產公司半年有餘,年薪一百多萬,結果轉正後的三個多月時間被強制跟投補交了兩百萬。

很神奇的事情發生了,恍惚間發現跟投這事不但沒有賺錢,按照目前的測算竟然賠錢了,還賠了不少。

除了航空公司的里程累計了不少,工資還沒有跟投賠的多。

最近才知道,有幾塊地在土地測算的時候已經知道有問題,但是出於某些見不得人的原因還是美化了數據,拿了。

浪費了半年時間不但錢沒賺到,還要應付無窮無盡的折磨。

先是公司決定除了地產主業外開拓了一堆亂七八糟的副業,之後又要回歸地產,說是不忘初心。

又覺得架構有問題,找了諮詢公司花了大價錢把原來的架構打散,又重新組合,之後發現竟然沒有任何改變。

每天喊著要全國佈局,殺進一二線城市,可是精裝的水平還是停留在800/平米的水平。

這大哥扛不住了,眼看著自己的生活一步步走向黑暗,可是想撤退又不現實,畢竟自己的身家都壓在跟投上,說是辭職能退出來,但是還有很多離職員工在和公司打官司。

當然這只是目前地產困境的一個縮影,但是總的來說目前的地產開發行業就是瞎折騰。

為啥折騰?還不是地產行業不好乾了。

地產作為資源整合型的行業,投資、融資一向是頭等大事,但是這兩件事最近都不好乾。

投資上,敢拿的、看得上的地價格太高;便宜的地又看不上、不敢拿。

融資上呢,常規的渠道基本都封死了,融資成本越來越高。

企業背景好的琢磨著上市、發債、ABS這些資本運作的招;下作點的公司就琢磨起員工兜裡那點錢玩起了強制跟投。

02

今早半夢半醒之間看了一篇關於強制跟投言辭激烈文章,我思索了很久,忽然想起了一個詞“兩面性”。

還記得大二下學期的某一個週三下午,天氣不錯,我在玩著我的摩托羅拉,想著下節課點了名就溜去網吧玩遊戲,臉上綻放出了燦爛的微笑,簡單、幸福、快樂、滿足。

講臺上的教授在講著我根本聽不懂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抬頭看了一眼,黑板上寫著“兩面性”。

於是好多年後的今天,我想起了這個詞。

我回憶了一下那節課,我腦子裡的兩面性就是,每個事物都有對立的兩種屬性,比如對和錯會出現在同一事物上,或者說事物壓根就沒有對與錯,只有你希望看到的對或錯。

話說回跟投這事,本無所謂好壞對錯,最開始的萬科提出來的目的就是綁定職業經理人的忠誠度,和小時候唱的“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一個意思。

你跟投了,你就算是公司的合夥人了。

項目做的好,你拿到的分紅就越多,項目做的不好,你也得跟著賠錢。

於是乎,你的思維從職業經理人的思維轉變成企業所有者的思維,就從根本上成了“共產主義接班人”了。

其實跟投這個機制從企業運營的角度是好的,你都是公司的合夥人了,肯定一切行為的出發點是為了公司的利益。

你會為了達成項目的高回報,苦心研究如何能提升項目品質,做到最好的溢價。

這事,沒毛病。

03


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隨著一家神奇的鄉鎮企業的出現,一切都變了。

他們把跟投機制嫁接上了邪惡的基因-“高週轉”,企業的利潤不再依賴高產品力帶來的高溢價,而轉為加快開發速度,縮短開發週期,從時間和成本上要利潤。

高週轉就意味著項目做的越快,成本壓的越低,利潤越高,和傳統的地產開發模式背道而馳。

於是大家的思維從提升產品的可議價性轉變為簡單粗暴的低成本高速度。

這就像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高週轉的可操作性顯然比高溢價的可操作性高的多得多,於是越來越多的房地產企業加入了“高週轉+跟投”的模式。

老闆利用了人性中的貪婪,於是乎,職業經理人在跟投綁定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也就放棄了職業尊嚴,和老闆一起玩起了無下限。

能快的快了,不能快的也快了;該省的省了,不該省的也悄悄的省了,於是全國各地災難級別的建築問題頻出。

短期看,項目快速複製、資金利用率奇高,企業快速擴張、運營數據向好,但是長期看無異於殺雞取卵。

這陣風颳的真可謂是“迎風豬飛舞,順風臉著地”。

時至今日,到了“順風”的時間了,低能級城市的老百姓被這種鄉鎮企業家帶著一起看著圖紙吹泡泡,房價漲了、建築質量降了,滿城的高價低質垃圾盤,根本無法去化。

地產行業加速衰落,無數接盤俠欲哭無淚。

於是乎,地產行業進入了下行通道。

說回這個時間段的跟投,可預期的收益下降,很多項目還沒拿地就知道要賠錢,職業經理人就不想玩了。

老闆不幹了,WTF,你說不玩就不玩,髒事都是一起幹的,飯能一起吃,屎也得一起來啊。

就出現了大量的被強制跟投的悲慘畫面,很多年薪百萬的高管轉正就要補交幾百萬上千萬的跟投款。

跟著幹吧,眼瞅著工資還沒拿到手就先得抵押自己的房子車子;不幹吧,還得另謀出路。


04


事情就是這麼個事情,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

事已至此,是跟投機制還是高週轉的運營模式出了問題?

其實跟投這事就和買理財一樣,不怕賠錢,就怕明知道要賠錢還忽悠員工強制跟投,畢竟誰家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

老闆的心胸大點,別天天琢磨員工兜裡的那點錢,花錢僱人來是創造價值,想讓驢拉磨又想驢不吃草還得片點肉,心別太髒了。

畫了的餅,還沒吃到嘴裡就發現都是蛆,你說噁心不?

都上了財富排行榜了,出什麼決定之前先想想鞍前馬後的員工,沒了員工老闆真的成不了事,等到全員罵娘,那企業就差不多了。

再就是機制本無錯,是用了歪心思的人給玩壞了,老祖宗幾百年前就知道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欲速則不達。

而現在一些爛了良知的開發商想著突破建築開發的極限,5天的工作想著3天就做完,混凝土都沒凝固,就著急接著往上碼,試問這種房子開發商自己敢住嗎?

政府部門、開發商、總包、監理,大家各司其職,守住自己的底線,其實也就沒了所謂的高週轉了。

地產已經這樣了,不如不破不立。

迴歸地產的本質,多想著怎麼提升提升自己的產品力,別天天幻想著出個機制就能扭虧為盈。

在高品質地產產品的基礎上,我相信一切的機制都會發揮他應有的作用。

現在還有很多地產公司執迷不悟,跟著鄉鎮企業家的腳步出著莫名其妙的制度,搞著亂七八糟的項目,幻想著一夜千億萬億的規模。


錢要賺,臉也得要吧?想想怎麼站著把錢賺了。


連鋼筋混凝土都琢磨怎麼省點的地產公司,註定完蛋,不信等著看。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PS:本文不建議轉發,但是如果強烈想轉發,記得屏蔽一些不希望看到此文的人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