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纳米团簇与单原子“争宠”,这次团簇赢了!

单原子催化剂就是每个原子都是分开的,没有成键,原子活性位点利用率100%,因此表现出很高的性能。然而有点被神话了,并不是所有的反应都适合,且活性位点单一,对于复杂的反应来说,就略显能力不足。

此外单原子催化剂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负载量只能保持一个较低的范围,高负载量下,必然导致团簇或纳米颗粒(多个原子组成)的形成,这其实限制了催化剂的本征活性。同时,单原子催化剂的热稳定性也是一个问题,单原子情况下,表面能高,易于聚集,所以催化剂容易失活。也就是高活性与高稳定性不能兼得。

然而亚纳米团簇的尺寸相对较大(但比传统的纳米颗粒要小),由多个原子组成,虽然在催化反应中,原子利用率不能100%,但其稳定性相对单原子来说较好。同时亚纳米团簇催化剂的负载量可以做的比较高,因此最终催化剂性能可以通过高负载量进行弥补,所以在此类催化剂上可以实现“鱼与熊掌”-高活性及高稳定性两者兼得的情况

亚纳米团簇与单原子“争宠”,这次团簇赢了!

图1. 论文信息图

近日,北京大学的黄富强教授与天津理工大学罗俊教授、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陈名扬教授、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司锐教授和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单位合作,模拟自然界热液蚀变发展了一种合成25at%高负载量亚纳米团簇催化剂的方法。将亚纳米Ru团簇负载在SnO2上。

亚纳米团簇与单原子“争宠”,这次团簇赢了!

图2. 亚纳米钌锚定于二氧化锡的设计合成与微结构表征

这个催化剂被应用于碱性电催化产氢反应中,其取得了超越铂碳的性能,且表现出超好的稳定性。重要的是,通过理论模拟,此催化剂表现出较单原子Ru催化剂更高的性能。

亚纳米团簇与单原子“争宠”,这次团簇赢了!

图3. 电催化产氢性能

结合之前的分析和这个例子的结果,发现亚纳米团簇与单原子的比拼中,这次亚纳米团簇赢了。同时是否引发亚纳米团簇的更多研究呢?是否能够形成于单原子催化平分天下的局面呢(单原子催化目前太热门了)?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