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禮院士:中西醫結合是“中國方案”亮點

作者丨鄭金武

“疫情蔓延舉國焦,初二星夜奉國詔。曉飛江城疾……”1月27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趕赴武漢,參與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他在其填寫的《菩薩蠻·戰冠厄》中,回顧了自己接到國家號召,不顧一切飛赴武漢時的情景。2月12日,張伯禮率領209名醫護人員組成的中醫醫療隊進駐江夏方艙醫院,至3月10日休艙,“所有病人零轉重、零復陽,醫護人員零感染”——這是張伯禮團隊交出的答卷。

3月29日下午,張伯禮出現在清華五道口在線大講堂,與大家分享“中西醫結合防治新冠肺炎中國方案的亮點”。

“隔離防勝治,中西互補施。冠魔休猖獗……”到達武漢後,張伯禮就提出,中醫藥要在新冠肺炎治療的早期介入,並全程參與。

“對輕型、普通型患者,及時使用中醫藥,可以改善症狀,縮短退熱時間、痊癒時間;提高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計數,從而降低輕症轉重症的比例。”張伯禮說。

而對於重症、危重症患者,張伯禮和團隊強調中西醫結合、積極挽救生命的策略。

對於恢復期患者,中藥可以促進康復,減少後遺症。“許多中藥有清除餘邪、扶助正氣的作用,可以改善康復期症狀。”張伯禮介紹,一些中藥可促進肺部炎症的吸收,減少粘連;促進損傷臟器組織的徹底恢復,提高免疫功能。

根據世衛組織的相關報告,新冠肺炎患者中,輕症的佔80%,重症的佔13%,危重症的佔7%。“在武漢,中醫藥干預以後,輕症轉重症的比例顯著下降,大約在2%~5%。對照研究不用中醫藥干預,轉重率在10%左右。”張伯禮說。

中醫包方艙,中藥進方艙

“剛開始,中醫藥推行並不順利。”這是張伯禮到達武漢後遇到的難題。

2月2日,武漢對確診患者、疑似患者、無法排除感染可能的發熱患者、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這四類人員集中收治和隔離。因為被隔離的人員實在太多,張伯禮提出所有隔離人員先服中藥,用“中藥漫灌”。“當時有人批評說,中醫講究辨證論治,怎麼現在所有人都只給同樣的一個藥呢?”張伯禮的壓力可想而知。

“上萬多病例,醫院幾近癱瘓,根本不可能逐個辨證論治。”張伯禮認為,相同病因、相同症狀,“我們給一個同樣的藥方,是可以的”。現實的結果是,四類人員基本上是輕症患者,有些慢慢就好了,有些變成了重症,但由於提前吃了中藥,“為後續治療爭取了時間”。

隨後,中央指導組提出分類管理、科學施治的原則,確診病例、重症患者去定點醫院治療,輕症患者進入方艙醫院救治。對於發熱、密切接觸、疑似、留觀的人員,主要放在隔離點進行隔離觀察。

然而方艙醫院條件比較有限,不能輸液,不能氧療。於是張伯禮提出:“中醫包方艙,中藥進方艙。”

2月12日,張伯禮率領209名醫護人員組成的中醫醫療隊進駐江夏方艙醫院。“江夏方艙醫院患者全部用中藥,並伴隨使用理療、貼敷、按摩等,同時集體打太極拳、練八段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張伯禮說,“隔離加上服中藥,提前隔斷了疫情的蔓延。”

之後,中醫藥治療的方案向其他方艙醫院推廣。中央指導組決定成立12個專家組,每個專家組包括2位西醫專家和1位中醫專家,對每個重症患者逐一會診。每個患者幾乎都進行了6次專家會診,使得病亡率大大下降。到3月中下旬,武漢每天的病死率下降到個位數。

至3月10日休艙,江夏方艙醫院共收治病人564人,治癒483人,68人按政策要求轉至定點醫院。“所有病人零轉重、零復陽,醫護人員零感染。”這是張伯禮團隊交出的答卷。

循證推動基礎研究

針對目前各地出現了一些無症狀感染者,張伯禮指出應密切注意,“無症狀感染者也是傳染源,之前武漢地區就有6%左右的無症狀感染者”。而對於一些恢復期患者核酸復陽的情況,張伯禮指出:“專家們普遍認為,這是因為原先沒有治療徹底,而不是重新感染。”原因是肺深部小氣道痰栓包裹病毒,咽喉部檢測不到病毒。隨著病人身體狀況慢慢恢復,細支氣管等小氣道也逐步恢復功能,把痰栓排出,病毒隨之也出來了,核酸檢測也就復陽了。

同時,張伯禮表示,團隊在疫情防控期間進行了許多中醫藥科研攻關,進一步加深了對中醫藥治病機理的認識。

在國新辦近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中醫藥局黨組書記餘豔紅介紹,中國推動科技攻關,目前已篩選出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血必淨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湯、化溼敗毒方、宣肺敗毒方等有明顯療效的“三藥三方”。

“三藥三方,療效是確切的,證據也是成鏈的。”張伯禮介紹,由他和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等提出的“宣肺敗毒湯”,基於“文獻+經驗+藥物篩選”組方,諸藥並用、標本兼治。江夏方艙醫院280例患者服用“宣肺敗毒湯”,轉重率為零,而另一個方艙醫院沒有服用該藥方,轉重率為9.7%。

“事實證明,中醫藥科研攻關能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張伯禮說,目前中藥已經在意大利、伊朗、菲律賓等國家使用,中醫藥專家也正通過連線為其他國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供指導支持。

《中國科學報》 (2020-04-03 第4版 綜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