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花生種植,種植經濟效益及發展前景

花生又名落花生、長生果,是我國傳統的油料經濟作物。

花生營養豐富,用途廣泛,既是油料作物,又是人們喜愛的食品。近年來,隨著人們對花生用途的細化,鮮食專用花生、烘烤專用花生、高油花生、高蛋白花生、五彩花生、黑花生等優質專用特色花生品種不斷湧現,極大地滿足了人們對各種不同用途花生的需求。

特色花生種植,種植經濟效益及發展前景

(一)花生的營養與保健價值

花生營養豐富,其籽仁(種子)蛋白質含量一般為25%左右,部分品種達30%以上,其中90%以上為球蛋白,含18種氨基酸,包括人體不能自身合成的8種必需氨基酸,除蛋氨酸含量較少外,其他均接近和適合人體所需比例;籽仁粗脂肪含量一般為50%~55%,高油品種達60%左右。花生油淡黃透明,色澤清亮,氣味芬芳,滋味可口,是一種比較容易消化的食用油。花生油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達80%左右(其中含油酸41.2%,亞油酸37.6%)。另外還含有軟脂酸、硬脂酸和花生酸等飽和脂肪酸19.9%。因而,花生油的脂肪酸構成較好,易人體消化吸收。據介紹,食用花生油,可使人體內膽固醇分解為膽汁酸並排出體外,從而降低血漿中膽固醇的含量。

同時,花生油中還含有甾醇、麥胚酚、磷脂、維生素E、膽鹼等對人體有益的物質。經常食用花生油,可以防止皮膚皸裂老化,保護血管壁,防止血栓形成,有助預防動脈硬化和冠心病。花生油中的膽鹼,還可改善人腦的記憶力,延緩腦功能衰退。所以,花生油又被稱為中國的橄欖油。

花生籽仁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6、C、E、K,礦物質鈣、磷、鐵、鋅、硒等營養成分,以及卵磷脂、胡蘿蔔素、粗纖維等有利人體健康的物質,營養價值不亞牛奶、雞蛋和瘦肉。且花生籽仁還有扶正補虛、悅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調氣、利水消腫、止血生乳的作用。因而花生是人們較為理想的保健食品。

特色花生種植,種植經濟效益及發展前景

(二)花生生產優勢

1.產量高

2001~2005年全國花生平均畝產190千克,其中2005年達到205千克。山東、江蘇、湖北、安徽、河南、河北等省市近年大面積大田花生一般畝產250千克左右,北方花生主產區高產縣市平均畝產已達300千克左右,部分大面積高產方畝產500千克以上,更有畝產600千克以上的若干田塊。如2006年江蘇省徐州市85萬畝花生,平均畝產256千克;同年山東省莒南縣40萬畝花生,平均畝產313千克,其中核心示範區平均畝產503.8千克,高產攻關田平均畝產達635.8千克。

2.價格高

近幾年中,花生價格不斷升高,就全國市場平均價格而言,2004~2007年每千克單價分別為3.8元、4.0元、4.4元和5.6元。且隨著國際國內市場油料價格的上揚,花生價格仍有逐步走高的趨勢。

3.比較效益高

與相同季節生長的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的單位面積效益相比以花生較高,且若干年來的表現比較一致。大面積大田花生一般畝產250千克,2007年平均單價5.6元/千克,畝產值1400元,畝收益1100元。與水稻比,大面積畝產600千克,單價1.9元/千克,畝產值1140元,畝收益850元;跟大豆比,大面積畝產150千克,單價5.2元/千克,畝產值780元,畝收益650元;跟玉米比,大面積畝產500千克,單價1.8元/千克,畝產值900元,畝收益700元。花生畝收益較水稻、大豆、玉米分別高250元、450元和400元。

4.單位面積產油量高

畝產量250千克的花生,可產油80~85千克;同期生長的大豆畝產量150~175千克,產油量35千克左右;夏熟油菜籽畝產量175千克,產油量70千克左右。

5.生態優勢顯著

花生屬豆科作物,在用地的同時,具有很好的養地作用。

據測定,在畝產250千克花生莢果的田塊,一般能固定氮素13~15千克,其中約2/3供自身需要,1/3殘留在土壤中,相當為後茬作物提供了標準氮肥20~25千克;花生用農藥和化肥較少,為水稻的1/3~1/2,能有效地減少對農田及環境的汙染,促進農業生態平衡和農業可持續發展;花生餅及莖葉、殼的蛋白質含量分別為40%~50%、12%~14%和7%左右,同時還含有其他多種養分,是發展畜牧業的理想飼料。

6.國際競爭力強

花生屬勞動密集型產品,其生產、收穫和加工過程,均需要投入較多的勞動力,我國具有這方面的優勢,因而我國花生價格較國際市場低20%以上,具有極強的國際競爭力。

特色花生種植,種植經濟效益及發展前景

(三)國際國內市場前景

目前全世界花生種植面積為3.2億畝左右,平均畝產91.4千克,總產近3000萬噸。2010年平均畝產將達到102千克,總產達3244萬噸。2003~2007年,我國花生年均種植面積約7300萬畝,在國內農作物中排第7位,在國際上僅次印度居世界第2位,佔全球花生面積的20%左右。國內花生年種植面積超過100萬畝的省份有14個,其中黃淮、東南沿海、長江流域是3片相對集中的主產區,尤其以河南、山東、河北、廣東、安徽、四川、廣西的種植面積較大。全國花生總產1430萬噸左右,佔全球總產的40%以上。我國花生的主要用途包括4個方面:一是榨油,約佔總產的55%,年消耗花生原料近800萬噸;二是食品加工和直接食用,佔總產的30%左右,年消耗花生原料400萬噸;三是每年用種佔花生總產的8%;四是出口,佔總產的7%左右。

我國人口眾多,既是一個食用油消費大國,又是一個食用油缺乏大國。2003年我國食用油缺口為500萬噸,2004年增加為600萬噸左右。近年每年需從國外進口食用油佔總量的1/3以上。隨著國家油料安全措施的貫徹落實,油用花生的比重將會進一步增加,需要消耗更多的花生來滿足食用油的供應,以保障市場食用油供給。

在國際市場上,我國花生產業具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

“九五”期間,除1997年外,我國花生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佔國際市場份額的25%左右,年出口收入2.1億~2.7億美元。2000以來,我國花生及製品的出口繼續增加,2006年出口總量已佔國際市場份額的42%。因而我國花生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特色花生種植,種植經濟效益及發展前景

(四)種植的可操作性

花生在我國多數省份具有悠久的種植歷史,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全國花生科技發展迅速,品種、技術優勢突出。目前全國擁有一批具有優質、高產、專用的各類特色花生新品種,能分別適應食用、加工、出口及榨油等多種不同的需求,其生產能力一般為300~400千克/畝,高產示範田生產水平達500千克/畝以上。同時,根據各個品種的特性,研究配套了間作套種、地膜覆蓋、科學施肥、合理促控,以及綜合防治病、蟲、草、鼠害等各項高產栽培技術,具有一大批精通花生業務的科技人員和種植大戶,為全國優質、特色、專用花生髮展奠定了堅實的生產技術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