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花生种植,种植经济效益及发展前景

花生又名落花生、长生果,是我国传统的油料经济作物。

花生营养丰富,用途广泛,既是油料作物,又是人们喜爱的食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花生用途的细化,鲜食专用花生、烘烤专用花生、高油花生、高蛋白花生、五彩花生、黑花生等优质专用特色花生品种不断涌现,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各种不同用途花生的需求。

特色花生种植,种植经济效益及发展前景

(一)花生的营养与保健价值

花生营养丰富,其籽仁(种子)蛋白质含量一般为25%左右,部分品种达30%以上,其中90%以上为球蛋白,含18种氨基酸,包括人体不能自身合成的8种必需氨基酸,除蛋氨酸含量较少外,其他均接近和适合人体所需比例;籽仁粗脂肪含量一般为50%~55%,高油品种达60%左右。花生油淡黄透明,色泽清亮,气味芬芳,滋味可口,是一种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用油。花生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0%左右(其中含油酸41.2%,亚油酸37.6%)。另外还含有软脂酸、硬脂酸和花生酸等饱和脂肪酸19.9%。因而,花生油的脂肪酸构成较好,易人体消化吸收。据介绍,食用花生油,可使人体内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并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浆中胆固醇的含量。

同时,花生油中还含有甾醇、麦胚酚、磷脂、维生素E、胆碱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经常食用花生油,可以防止皮肤皲裂老化,保护血管壁,防止血栓形成,有助预防动脉硬化和冠心病。花生油中的胆碱,还可改善人脑的记忆力,延缓脑功能衰退。所以,花生油又被称为中国的橄榄油。

花生籽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6、C、E、K,矿物质钙、磷、铁、锌、硒等营养成分,以及卵磷脂、胡萝卜素、粗纤维等有利人体健康的物质,营养价值不亚牛奶、鸡蛋和瘦肉。且花生籽仁还有扶正补虚、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调气、利水消肿、止血生乳的作用。因而花生是人们较为理想的保健食品。

特色花生种植,种植经济效益及发展前景

(二)花生生产优势

1.产量高

2001~2005年全国花生平均亩产190千克,其中2005年达到205千克。山东、江苏、湖北、安徽、河南、河北等省市近年大面积大田花生一般亩产250千克左右,北方花生主产区高产县市平均亩产已达300千克左右,部分大面积高产方亩产500千克以上,更有亩产600千克以上的若干田块。如2006年江苏省徐州市85万亩花生,平均亩产256千克;同年山东省莒南县40万亩花生,平均亩产313千克,其中核心示范区平均亩产503.8千克,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达635.8千克。

2.价格高

近几年中,花生价格不断升高,就全国市场平均价格而言,2004~2007年每千克单价分别为3.8元、4.0元、4.4元和5.6元。且随着国际国内市场油料价格的上扬,花生价格仍有逐步走高的趋势。

3.比较效益高

与相同季节生长的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的单位面积效益相比以花生较高,且若干年来的表现比较一致。大面积大田花生一般亩产250千克,2007年平均单价5.6元/千克,亩产值1400元,亩收益1100元。与水稻比,大面积亩产600千克,单价1.9元/千克,亩产值1140元,亩收益850元;跟大豆比,大面积亩产150千克,单价5.2元/千克,亩产值780元,亩收益650元;跟玉米比,大面积亩产500千克,单价1.8元/千克,亩产值900元,亩收益700元。花生亩收益较水稻、大豆、玉米分别高250元、450元和400元。

4.单位面积产油量高

亩产量250千克的花生,可产油80~85千克;同期生长的大豆亩产量150~175千克,产油量35千克左右;夏熟油菜籽亩产量175千克,产油量70千克左右。

5.生态优势显着

花生属豆科作物,在用地的同时,具有很好的养地作用。

据测定,在亩产250千克花生荚果的田块,一般能固定氮素13~15千克,其中约2/3供自身需要,1/3残留在土壤中,相当为后茬作物提供了标准氮肥20~25千克;花生用农药和化肥较少,为水稻的1/3~1/2,能有效地减少对农田及环境的污染,促进农业生态平衡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花生饼及茎叶、壳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0%~50%、12%~14%和7%左右,同时还含有其他多种养分,是发展畜牧业的理想饲料。

6.国际竞争力强

花生属劳动密集型产品,其生产、收获和加工过程,均需要投入较多的劳动力,我国具有这方面的优势,因而我国花生价格较国际市场低20%以上,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

特色花生种植,种植经济效益及发展前景

(三)国际国内市场前景

目前全世界花生种植面积为3.2亿亩左右,平均亩产91.4千克,总产近3000万吨。2010年平均亩产将达到102千克,总产达3244万吨。2003~2007年,我国花生年均种植面积约7300万亩,在国内农作物中排第7位,在国际上仅次印度居世界第2位,占全球花生面积的20%左右。国内花生年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的省份有14个,其中黄淮、东南沿海、长江流域是3片相对集中的主产区,尤其以河南、山东、河北、广东、安徽、四川、广西的种植面积较大。全国花生总产1430万吨左右,占全球总产的40%以上。我国花生的主要用途包括4个方面:一是榨油,约占总产的55%,年消耗花生原料近800万吨;二是食品加工和直接食用,占总产的30%左右,年消耗花生原料400万吨;三是每年用种占花生总产的8%;四是出口,占总产的7%左右。

我国人口众多,既是一个食用油消费大国,又是一个食用油缺乏大国。2003年我国食用油缺口为500万吨,2004年增加为600万吨左右。近年每年需从国外进口食用油占总量的1/3以上。随着国家油料安全措施的贯彻落实,油用花生的比重将会进一步增加,需要消耗更多的花生来满足食用油的供应,以保障市场食用油供给。

在国际市场上,我国花生产业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九五”期间,除1997年外,我国花生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占国际市场份额的25%左右,年出口收入2.1亿~2.7亿美元。2000以来,我国花生及制品的出口继续增加,2006年出口总量已占国际市场份额的42%。因而我国花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特色花生种植,种植经济效益及发展前景

(四)种植的可操作性

花生在我国多数省份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花生科技发展迅速,品种、技术优势突出。目前全国拥有一批具有优质、高产、专用的各类特色花生新品种,能分别适应食用、加工、出口及榨油等多种不同的需求,其生产能力一般为300~400千克/亩,高产示范田生产水平达500千克/亩以上。同时,根据各个品种的特性,研究配套了间作套种、地膜覆盖、科学施肥、合理促控,以及综合防治病、虫、草、鼠害等各项高产栽培技术,具有一大批精通花生业务的科技人员和种植大户,为全国优质、特色、专用花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生产技术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