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行走泗水并序

七律•行走泗水并序

七律•行走泗水并序

张荣才

泗水北依泰岱,南接峄尼,西靠阙里,东连龟蒙,负山带泉,山环水抱,可谓东南形胜。孔子面对泉林,发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叹,72贤履痕,比比皆是,李白在此生子育女,遍游名山,写下了《寄东鲁二稚子》“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及《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杜甫在此写下了《寄李十二白二十二韵》酬唱应答,留下多少千古名篇!曾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阴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朱熹等文人墨客,无不对此锺爱有加。及到清朝,康熙、亁隆爷孙九下江南,均驻陛泗水泉林,八十年代初还保留不少皇家遗迹……

泗水之美,尤在初春秋深。花木扶疏,落瑛缤纷已属泗水常态,其异于他处的显著特点则是为泉、为水、为山、为林,为遍地历史遗墨……泗水因泉多水盛,所以常常云气升腾,纱雾飘渺。天气初晓,微曦初透,岚烟弥漫,半是青山绿水,半是碧湖墨山,两相辉映,如梦如幻,恰如一幅水墨大画。此时,群山,林海、鸟音、水渚扁舟,如诗如画,俨然海市烟雨江南……泗水之晨晖,尤以泉林、紫云山庄最为动人,当此时也,红日破涛,云蒸霞蔚,水动则山晃,云缭则山隐,自是另外一番景象。泗水还有“海岱名川""邹鲁遗风"之称,这里古韵悠长,到处书声朗朗,亲临其景,目不暇接,不禁触物生情,不由不作文以叙其感也……

春染泗洙蒙紫烟,

半湖碧水半湖山。

十三衔镇大潮涌,

七十二泉鸣玉湾。

袅袅岚光笼绿渚,

腾腾热气舞斓斑。

皓髯幸得东风度,

何不结庐居此间?

(平水韵)

写於2020.4.2

七律•行走泗水并序

七律•行走泗水并序

注释:(1)泗洙,即泗水与洙水的合称。

(2)七十二泉:据百度载:泗水泉林,为泗河之源头,因名泉荟萃,泉多如林而得名泉林,因此而名扬天下。据清光绪《泗水县志》载:泗水泉群有名泉七十二,大泉数十,小泉多如牛毛。现陪尾山侧,黑虎、趵突、珍珠、红石、双晴、淘米等诸多的泉珠联星列,喷雪涌玉,或出于石窦间,或隐见于沙土内,或为浅地,或成深潭;泉大如虎口,泉小如豆粒。波涛潆洄,如流烟之作阵;涌腾怒吼,如翻云之成堆。五步成溪、百步成河。穷古至今,滔滔不绝,汇为巨流成泗河。泉水涌珠喷玉,澄清如晶。泉中水藻,青翠如梳,随波飘荡,如绘如织。康熙、乾隆九次下江南均驻陛于此。

(3)皓髯,意思是谓年老之意。

作者系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退休干部,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楹联艺术家协会理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