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看,乾隆從北京回瀋陽走的這條路,經過你家門口嗎?


看一看,乾隆從北京回瀋陽走的這條路,經過你家門口嗎?

@遼寧有歷史

不胡說,不戲說,不深說

現在遼寧的不少旅遊景點都愛拿皇帝“說事兒”,比如說,“我們這個地方乾隆爺曾經來過”、“這個樁子康熙曾在這裡拴馬”……這其中,有些是渾水摸魚的,藉助皇帝名號搞旅遊營銷,但有些也的確確有其事。

今天“遼寧有歷史”就來說一說為什麼康熙或者乾隆真的可能去過遼寧的有些景點。

這就需要說到一條貫穿北京和瀋陽之間的路了,這條路被稱為“大御路”,清朝四位皇帝康熙、乾隆、嘉慶、道光都曾走過這條路。

在沒有高速、高鐵前,大御路是連接北京和瀋陽的重要陸上通道。大御路全長700多公里,大體走向是:從瀋陽的小西門出來後,向西經過現在的小西路、市府大路、塔灣,然後進入新民市的黃旗堡,之後進入黑山市境內,再到北鎮廟,之後是錦州凌海市的興隆屯、錦州的杏山、葫蘆島市的五里河、興城、興城境內的沙後所、綏中的前所,然後經山海關入關。之後就進入河北境內了,這裡不再詳說。

看一看,乾隆從北京回瀋陽走的這條路,經過你家門口嗎?

剛才說到的四位皇帝在10次東巡中有16次走過大御路上(其中有幾次走的其他道路)。其中,乾隆東巡次數最多,為4次。

清朝幾位祖宗都埋葬在瀋陽、撫順一帶,皇帝東巡主要是為了回鄉祭祖,再有就是通過東巡這種方式考察官吏,當然,也不排除皇帝遊山玩水的可能。所以,遼寧景點有些宣傳自己接待過皇帝,倒也是有據可查的。一路行走,不少皇帝都在途經地方寫詩留念,瀋陽的永安橋、錦州杏山等地,都曾被皇帝們寫過。

除了接待皇帝東巡外,大御路也承擔著其他的重任。比如運送貢品,運送北京至瀋陽兩地的糧餉,運送玉蝶,等等。清朝官員調任、公出時也要走大御路,只不過他們不住在皇帝的行宮裡,而是住在沿途的驛站中。所以,如果你看到大御路沿線現在仍有帶有“驛”字樣的地名,很可能是那時候流傳下來的。

細究起來,大御路

的形成還要追溯到努爾哈赤時期。努爾哈赤在撫順起兵反明後,不斷向關內邁進。但那個時候從瀋陽到北京沒有一條成形的路,最主要的是,由於遼河和蒲河那時候河水充沛,瀋陽以西的幾百裡範圍都泥濘不堪。為了軍事方便,努爾哈赤開始修建大御路(當然,那時候不叫這個名字)。後來,順治、康熙、雍正等皇帝又不斷完善,到了乾隆時最終建成。遼寧有歷史,不胡說,不戲說,不深說。

看一看,乾隆從北京回瀋陽走的這條路,經過你家門口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