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李纨为什么不救巧姐儿?

余儿谈历史


《红楼梦》里,李纨为什么不救巧姐儿?

  在咱们看到的高鹗续书里,贾琏外出,凤姐生病,巧姐被邢大舅、王仁贾环贾芸等几个差点给卖了,要不是贾府气数未尽,巧姐就变成了某藩王家的丫头了。其他人的表现咱们暂时不讨论,李纨为什么也不救呢?

  我觉得,对于巧姐的事,她是不知,也不管。

  巧姐的事情,贾环等人对外宣扬的是,给外藩做偏房,是去享福的,以当时贾府的处境,算不错的了。所以邢夫人准了,让贾芸写帖,王夫人也不阻碍——至于真相,有几人真计较?

  李纨知不知道?大概率来讲,她是不太清楚的,至少不会知道这里面的惊天阴谋,她的生活里,除了贾兰,就是贾兰,什么和小姑子们聊诗词作文章的,不过是生活中的佐料而已。在故事里,巧姐都太小了,和众人都没有太多的互动,她也太小了点,李纨平时就不太爱说话,对她自然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感情。何况以李纨和凤姐表面和平内心较劲的架势,李纨会管才不正常。

  再说了,就算是要管,以什么身份?邢王二位夫人都还健在,家里的大事小情,她也没权限,她一个媳妇(侄)作什么主?既不知事情底里,又无法真正作主,怎么救?

  在流传的关于贾府的真正结局里,贾府被抄家,贾琏被流放,凤姐被关押,巧姐被王仁等人卖到了青楼,辗转之后,巧姐流落南方,平儿小红贾芸等费尽心力,终于打探到了巧姐的下落,刘姥姥见着凤姐,得知消息后,倾尽全力前往救援,费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巧姐接回了家中,和板儿成了亲。此时,贾府已分崩离析,贾赦贾政等成年男主都定了大罪,邢王夫人等重要的女眷都被关押,唯一没有被牵连的成年女主子,李纨做了什么呢?

  李纨见死没救,所以作者才会这样写她的判曲:“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什么笑谈,什么积阴骘,什么虚名,都不是对她的赞美。

  在相关的研究里提到,李纨贾兰母子完美地从贾府的泥泞里脱身,贾兰中了武举,替李纨得了个诰命,他们成了人人称羡的成功典型,此时,巧姐落难,贾芸等人向李纨求救,李纨没出力,也没出钱,无视一切。

  李纨为什么不救巧姐?个人觉得,她是不想救,也未必能救。

  不想救的原因也不难猜。李纨是荣府二房的嫡子贾珠的妻子,按荣国府的套路,这家该由她来当,可是因为各种原因,李纨只能干看着,看着凤姐来当家理事,作为外人能理解一个寡妇当家的不合适,也明白凤姐长房掌权的合理,但是李纨可能不会这么想,她迫切地希望能有个当家的机会,所以才会无比艳羡的摸平儿身上的钥匙,才会当着姐妹的面,把凤姐损得一无是处。平儿和凤姐有了矛盾,她第一时间替平儿打抱不平,凤姐被邢、王夫人斥责,李纨也没帮腔,帮什么呢,心里暗戳戳地高兴还来不及呢。当然,她毕竟是大家闺秀,作不出象赵姨娘那样的下三滥来,但她有自己的处理方式,那就是不问他人尤其是凤姐的废与兴,你们高兴也好,悲伤也罢,与我无关。如此,巧姐有难,和她有什么关系呢?

  平心而论,咱们站在李纨的处境看,也许未必如想象中那般如意。刘姥姥等人能倾尽全力去救巧姐,报答当年凤姐的一点恩德,这是人性的光辉,是相当难得的美德,可是人世间,哪有那么多道德完人?李纨不过是一俗世中人罢了。李纨曾经是贾府重要一员,如果贾珠在,她不会比凤姐好到哪去,尽管贾珠去世,可是荣国府的二房长媳的身份没变,贾兰得中,已经是意外之喜,她得诰命,是天子孝治天下的既得利益者,可是这种利益,基础并不扎实,哪一天来,天子想起来了贾兰姓贾,还是个手伸得很长的宁荣二公的后代,李纨怎么处?贾府已经不在了,李家的风光也大如前甚至没有了,以李纨节妇的立场,去救巧姐,也很难,毕竟巧姐虽未成年,却是犯官重要家属,嫡系血脉,窝藏不得啊。刘姥姥是朴实的农妇,知恩图报是她的生存原则,在她的心里,她可能也没觉得自己有什么不能失去的,巧姐是个可怜的孩子,救也就救了。而李纨,不想失去的东西太多了。

  如此,面对困境中的巧姐,她是不想救,也不能救,自己才最重要。


宛如清扬


《红楼梦》中,凤姐的女儿——巧姐被自己的舅舅卖给外番时,李纨不救巧姐有3个原因:

1、李纨根本不知道巧姐是被卖了:

巧姐的舅舅——王仁等人对邢夫人他们说的是巧姐要嫁给一位郡王,而且如果巧姐嫁过去之间,对整个贾府都是有益无害的。李纨等人听到这样说,便觉得巧姐嫁过去没什么不好,还以为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李纨并不知道王仁是因为缺钱、讨厌贾琏,便想要趁贾琏不再欺负巧姐。不知实情的李纨,又怎么救巧姐呢?

2、李纨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

李纨本来就是一个失去丈夫的女子,她整天除了带自己的孩子以及和众姐妹游玩外,她根本不知道人心险恶。李纨的老实本分,让她没有将整件事情往深处想,没有去思考为什么郡王突然就要娶巧姐。再加上李纨与巧姐之间也不是很亲厚,所以也没有去过问。

3、李纨在府中的地位,让她没有追问:

李纨是王夫人的儿媳妇,当时得知巧姐要嫁人的时候,王夫人虽然不信,但也没有说反对。当时王夫人都没有开口,而且封建社会很注重礼仪,李纨作为儿媳又怎么开口问呢?况且邢夫人才是巧姐的奶奶,邢夫人都还没有说拒绝。李纨因此没有想过要救巧姐,也因此有了刘姥姥来给巧姐出主意的情节。

综上所述,李纨因为不知实情,加上她本身的性格和在府中所处的位置,因此才没有去救巧姐。而且王夫人想救巧姐的时候都被邢夫人怼了,更何况李纨呢?李纨就算知道实情也是有心无力。


南瓜泥


人毕竟多多少少都有点私心,更何况一个青年丧夫的寡妇呢。死了丈夫,孩子贾兰就是她唯一的希望。都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在大观园里,如果要选个人立个贞节牌坊的话,当李执莫属。不是她不想救巧姐儿,她太难了,为了远离是非,她孤独朴素,日子过得清苦节俭,为的就是能够把儿子培养成才,救的话势必牵连她们母子,所以李执没救巧姐儿,在那种背景下不足道哉!



亮亮的星空希望之星


提这样问题的不在少数,看到太多了,忍不住说两句。

李纨要救巧姐,起码李纨要有这个能力。

一、办事能力:李纨,平日里是被忽略的存在。年轻守寡,管家的事有婆婆、有妯娌。平日里所做的是向长辈请安,抚育孩童,陪伴小姑子们。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封建家庭的少奶奶,出门不坐轿,她都不知怎么走路,你让她上哪救?怎么救?

二、经济能力:是,李纨仗着长辈怜惜多得了几两月钱,日积月累也不少。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贾家是被抄家的,并不会因为李纨寡妇失业的就高抬贵手。谁能知道李纨在贾家没落的时候还有没有钱?

三、李纨有能力自保吗?贾家被抄,一家子人下大狱,只留下未成年者,才有了巧姐被卖一说。按当时的情形,李纨也在狱中,自己都不知道怎么自处,怎么救得了别人?王熙凤倒有本事,还不是“哭向金陵是更哀”。

以上,本人觉得李纨没能力也没条件去救巧姐。分析文学作品的人物,一定不能脱离了当时的社会环境。用当今的价值观去套用特殊环境下的特殊人物,观点是一定会有偏颇的。


半支莲6


李纨无依无靠,辛苦攒钱,一心一意培养儿子,不喜出头露面。让她去救人是不可能的事。她是个弱者。说她不积阴德太过了。


草原骑手999


第一个 ,李纨丈夫贾珠去世,她早年守寡,造成她自卑,沉默少语,鲜少与人打交道,遇事不知道怎么处理和懦弱的性格。

这一点,《红楼梦》书中也有所描写。

【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

这几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李纨早年丧夫守寡,平日里除了教孩子读书,孝顺公婆和陪侍小姑子们做针线女红,读书之外,其他的事情她都不管也不问。

就这样一个从来没有管过家,也没跟外人打过交道的年轻寡妇,她可能都不知道该怎么做或者找什么人,才能救出巧姐。

第二个原因:李纨是个“有钱的守财奴”,为人吝啬,不舍得花钱。

《红楼梦》中李纨带着姑娘们找王熙凤给诗社出钱的时候,王熙凤凤曾笑着说过这样一段话:

“亏你还是个大嫂子呢!这会子他们起诗社,能用几个钱,你就不管了?老太太、太太罢了,原是老封君。你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我们多两倍银子。老太太、太太还说你寡妇失业的,可怜,不够用,又有个小子,足的又添了十两,和老太太、太太平等。又给你园子地,各人取租子。年终分年例,你又是上上分儿。你娘儿们,主子奴才共总没十个人,吃的穿的仍旧是官中的。一年通共算起来,也有四五百银子。”

通过这些话,我们能了解到:

1.其实李纨是个很有钱的主,她每个月领到的钱和老太太、太太一样多。

2.她不光月钱拿的比王熙凤等人多,而且还有额外的租金可以拿。

3.还有,平时她以及她们主仆的吃穿用度等花销,都是府中出钱!

也就是说,李纨就是个典型的只进不出的小财主,她并不是没有钱。

还有那次凤姐过生日,众人凑份子钱时,贾母和李纨说:“你寡妇失业的,怎么还能让你出这个钱,还是我替你出了罢。

于是,李纨就真让贾母出了这个钱。

王熙凤过生日凑个份子钱能有多少?这对于有钱的李纨来说,并不算什么,可她就是装傻充愣的不出钱!她这不是吝啬“守财奴”是什么?

第三个原因,李纨是个自私的人

在李纨看来,贾府被抄家,自己已经没有了靠山,如果再没有了钱,【贾府那种情况,救巧儿,是需要花很多银子上下打点的】,钱,在那个时候,对于李纨来说,应该是最大的安全感!

寡居的缘故,让李纨这个小寡妇比平常人更能体会什么是世态凉炎和没有钱的可悲!

况且,她认为就算花很多的银子,也不一定能救出巧姐,所以她觉得还是不要再浪费银钱,免得别人没救出反而还害了自己和孩子!【她的孩子在李纨的世界里,永远是排第一位的,这个在红楼梦里,我们都能看到】!

总结:根据上述分析,我认为李纨就是个自私自利又懦弱的【守财奴】,她这样的人是不会牺牲自己的利益,去救巧姐的!


会写故事的胖迪


《红楼梦》里,贾宝玉对‘大丈夫死名死节’那一套很是不屑,觉得不过是欺世盗名。而《红楼梦》的作者给‘贞洁烈妇大菩萨’李纨的判词,写的竟然是‘也须要阴骘积儿孙’‘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没错,《红楼梦》里的‘贞洁烈妇大菩萨’李纨,就是作者眼中一毛不拔的守财奴,吝啬到不积阴骘的程度。李纨究竟做了什么缺德的事?《红楼梦》作者要这样讽刺她?


老哥故事人生


不是见死求,而是救不了。


龙向辉


贾兰曾经穿过破袄,贾家被抄家,贾兰一定不能幸免,也过了苦日子。这句描写对于那些李纨见死不救的说法有了解释,李纨十有八九一同受难,根本不可能对巧姐儿见死不救,而是救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