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潁縣 “四大行動”決戰脫貧攻堅


臨潁縣 “四大行動”決戰脫貧攻堅

今年以來,臨潁縣圍繞“解難題、促增收、提項目、優環境”,全面查找疫情防控中出現的問題,通過開展“四大行動”,全面促進貧困群眾增收,確保高質量完成全年脫貧目標任務。

開展“放心村”建設行動,推動疑難問題清零。針對目前貧困群眾個性化疑難問題較多、政策不能覆蓋等問題,以脫貧攻堅“放心村”建設為抓手,全面破解難題,持續抓好問題整改,確保貧困群眾穩定脫貧。針對脫貧攻堅“放心村”建設中的遇到的疑難問題,探索建立脫貧攻堅領導小組集中研判機制,定期召開疑難問題研判會議。目前,已通過電視電話會議形式召開兩次集中研判會,共梳理扶貧領域疑難問題58條,已破解31條,提出合理化辦理意見18條。抽調各行業部門業務骨幹68人,成立4個指導組,到各鄉(鎮、街道)對脫貧攻堅“放心村”建設第一批24個重點村(試點村)進行為期一週的實地指導,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下發《關於上報扶貧領域疑難和特殊問題的通知》,組織各行業部門、鄉鎮、駐村幹部深入一線,收集彙總各類疑難問題,分類總結問題解決辦法、辦理流程,編制典型案例操作手冊,為各鄉鎮處理同類問題提供參考依據。目前,該縣中央巡視、國家和省成效考核中發現的問題整改已全部清零。

開展擴大就業行動,拓展穩定增收渠道。加快轉移就業。加大對小辣椒、休閒食品等帶貧企業和帶貧基地的扶持力度,幫助扶貧企業落實疫情防控舉措,支持產業就業扶貧基地儘早開工復工。目前,全縣29家帶貧企業、扶貧車間全部復工復產,復工率達100%,帶動2452名貧困群眾實現縣內就業。鼓勵外出務工。積極引導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外出就業,出臺《臨潁縣外出務工就業交通補貼實施方案》,從縣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列支預算資金90萬元,對外出務工就業貧困人員發放交通補貼,目前已轉移1609名貧困群眾外出就業。適當放寬就業條件。加大力度開發適合貧困勞動力就業的各類扶貧公益性崗位,促進靈活就業,目前已安排685名貧困人員就近就地就業。適當放寬針對半勞動力和弱勞動力特設就業崗位的條件,繼續擴大覆蓋面,將特設就業崗位資金安排由600萬元增加到800萬元,目前已安排887名貧困人員就近就地就業。創新消費扶貧形式。充分利用“中國社會扶貧網”“益農信息社”等線上銷售渠道,定期發佈相關滯銷農產品信息,搭建產銷對接平臺,加大網上推銷力度,廣泛開展“互聯網+戰疫情、促銷售、助脫貧”“大排查、大聯繫、大服務”等活動,鼓勵支持企業、學校、醫院等單位食堂優先採購扶貧基地、貧困戶的農產品。目前,已幫助帶貧企業和貧困戶銷售紅薯、菠菜、紅蘿蔔等滯銷農產品62.8噸。

開展扶貧項目提升行動,提升帶貧成效。持續加大縣級扶貧資金投入,簡化項目程序。簡化扶貧項目招投標程序,縣發改、財政、審計、公共資源交易等部門開闢扶貧項目審批綠色通道,適當簡化項目入庫和公告公示流程,採購、招投標等工作程序。對於200萬元以下的基礎設施類建設項目,採用邀標、競爭性談判等方式簡化招投標程序。持續加大投入。今年該縣擬實施項目7大項99小項,安排資金8550萬元(含自籌資金2190萬元、財政專項扶貧資金6360萬元),保障項目建設資金需求。目前,中央和省級資金已到賬2148萬元,縣級預算安排2500萬元。加快項目進度。堅持早謀劃、早部署、早開工,涉及行業部門的項目,重點做好用地、環評、招投標等前期手續辦理等工作;省、市、縣派駐村第一書記項目等微小型項目,簡化招投標手續,提前履行“四議兩公開”程序。截至目前,全縣99個扶貧項目已批覆65個、開工65個,批覆項目開工率100%。

開展衛生整治行動,建設美麗鄉村。開展“大清潔、大消毒、大宣傳”活動。以鄉鎮為主體、行政村為單元,通過黨員帶動、黨群互動、全員參與,充分調動特設就業扶貧崗位、公益性崗位等人員的積極性,對農村重點路段、衛生死角,從源頭清除病原滋生環境,堅決切斷疫情傳播途徑。開展“美麗小鎮、四美鄉村、五美庭院”創建活動。深入開展村莊“三清”“三治”“三化”行動,督促保潔公司加大村莊保潔力度,幫助貧困群眾搞好環境衛生,切實改善貧困家庭戶容戶貌、居住環境,進一步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力度。開展文明衛生知識普及活動。以疫情防控為契機,廣泛宣傳日常保潔知識、衛生防疫知識,普及疫情防控知識等,加強健康理念宣傳教育,引導群眾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切實提高群眾文明素養。

張曉 王九思 谷亞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