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農技推廣(第1期):麥田應對大風降雨強降溫天氣的技術措施


2020年3月25日至29日,我縣出現了大風、降雨和強降溫天氣,最大風力6-7級,最低溫度0-3℃,累計降雨30-50mm。對正處於孕穗抽穗階段的小麥生長髮育,產生很大的影響,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方面是補充了土壤墒情,保證了小麥生長後期的水分需求。不利的方面一是寒潮低溫會造成小麥凍害。孕穗抽穗階段是小麥對低溫最為敏感的時期,據資料介紹5℃以下低溫持續四小時以上就會造成小麥凍害,導致小麥小穗小花敗育穗粒數減少,產量降低。二是有利於病蟲害的發生。由於暖冬天氣的影響,病源蟲源越冬基數大,大風降雨增加了土壤和田間溼度,有利於病蟲害的擴展蔓延。小麥條鏽、赤黴病還存在潛在威脅,此外小麥蚜蟲、紅蜘蛛等病蟲害也將偏重發生,給小麥後期的生長髮育造成威脅。

根據田間調查情況來看,我縣大部分麥田正處於孕穗階段,經剝穗觀察,尚無明顯的凍害症狀,待天晴後可能會有症狀顯出,為切實減輕災害影響,特提出以下管理措施:

1、小麥凍害發生後,莖櫱受凍死亡率在10%-30%的麥田,可畝施複合肥4-5公斤;莖櫱受凍死亡率超過30%的麥田,畝施尿素8-12公斤,以促高位分櫱成穗,減少產量損失。

2、抓住小麥抽穗揚花防治病蟲害的關鍵時期,選用對路藥物,科學制定配方,治蟲防病補營養,養根護葉防早衰。在小麥抽穗揚花初期,“見花打藥”,可選用戊唑醇+高效氯氟氰菊酯+磷酸二氫鉀,兌水均勻噴打,防治好赤黴病、條鏽病、麥蚜蟲、紅蜘蛛等病蟲害。病蟲害發生嚴重的田塊在第一次用藥後7-10天再噴打一次,增強防治效果,達到增穗增粒重,提高產量、改善品質,增加經濟效益的目標。

(桐柏縣農業技術推廣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