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丘:“粉條村”馬年增的“農產致富夢”

粉條是很多菜餚的最佳搭檔,也是許多小吃的主要原料,這個普通而又廉價的食材,卻憑藉其自身的質樸滿足著我們日益挑剔的味蕾。在南賽鄉馬家賽村,村民們以他們的淳樸和勤勞傳承著這項“舌尖上的工藝”。

内丘:“粉条村”马年增的“农产致富梦”

馬家賽村製作手工粉條的人很多,馬年增就是他們當中的傑出代表。馬年增是馬家塞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早年在南方打工。他回憶說,當時看到南方城市發展快,就萌生了返鄉創業的念頭,讓村裡像南方的城鎮那樣富起來。經過各種嘗試,最後還是覺得發展實體產業,才能讓大家都富起來。

“回來以後,看到村裡有加工粉條的,像馬劉根家的粉條每斤賣3塊錢,每畝地能收入1000塊錢,這在十幾年前可是不少了。”馬年增說:“我看著做粉條利潤挺可觀,就想著走加工粉條這一條路。”

加入粉條加工這一行後,馬年增發現,人工製作粉條效率低下,雖然有一定的利潤,但是畢竟比不上現代化規模生產。想要向前發展,就要改變村裡普遍依靠人工的現狀,引進機器來擴大生產規模,提高效率。由於缺乏行業經驗和技術渠道,馬年增決定先摸索一段時間,等熟悉了這一行再說。

2007年,馬年增在《農民科技報》上看到了一則粉條製作機器的報道,按著地址,他和妻子乘火車來到河南鄭州,又轉坐高客到南陽市社旗縣陌坡村考察。“當時車壞在了半路上,天又黑,我們就住在人家家裡,這一趟跑的真是不容易。”馬年增的妻子說。這一趟,夫妻倆沒白跑,他們不僅買回了機器,還帶回一種新品種紅薯。馬年增介紹說,新品種適合本地種植,枝蔓短,出芡多,吃起來也不柴,製成粉條後口感極佳。

内丘:“粉条村”马年增的“农产致富梦”

有了新技術,引進了新品種,馬年增的粉條名聲越來越響,賣得也越來越好,許多市裡的居民慕名而來,訂購他的粉條,都說大山裡的粉條好吃。

3年後,摸清了粉條加工門路的馬年增沒有忘記鄉親們,他在報紙和電視上得知發展農業合作社是一條可走之路。2010年8月,他牽頭註冊了賽旺種植專業合作社,註冊了“賽旺”商標,帶動70多家農戶從事粉條加工生產,每畝紅薯可獲利潤3000多元,鄉親們的腰包也鼓了起來。

正當大家都沉浸在豐收致富的喜悅中時,馬年增又有了新的規劃。2017年-2019年,馬年增前後註冊了明遠農業開發公司和磊鑫旅遊開發公司,開始從事杏、桑葚、梨樹、小蘋果等果樹種植和鄉村休閒觀光采摘遊。他的種植園有桑葚30多畝,小蘋果40多畝,梨樹20多畝,經濟效益令人心喜。馬年增告訴記者,今年準備把桑葚、杏樹的種植面積擴大300-400畝,再種植400畝稀有品種黑蘋果,吸引周邊遊客前來採摘遊玩,提高村子的知名度。

内丘:“粉条村”马年增的“农产致富梦”

“目前,我們的‘河北農業農產品’電商平臺已經上線,下一步打算繼續推廣紅薯新品種,提高產品質量,走產業化經營之路。同時,開展粉條、笨雞蛋、醃肉、土蜂蜜等多種農產品的生產經營,擴寬農產品市場,來增加大家的收入。”馬年增說。

内丘:“粉条村”马年增的“农产致富梦”内丘:“粉条村”马年增的“农产致富梦”
内丘:“粉条村”马年增的“农产致富梦”内丘:“粉条村”马年增的“农产致富梦”

(來源:內丘發佈)原文地址:https://rmh.pdnews.cn/Pc/ArtInfoApi/article?id=12553593


分享到:


相關文章: